文章解析

shāng
péi
shì
sàng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1
lán
jiē
shuāng
hòu
zǎo
sōng
tái
shēn
sàn
zhū
tāi
fāng
xiāo
shù
chén
wén
宿
cǎo
yān
zhào
cǎn
píng
lín
zhī
fén
kōng
tàn
liú
hèn
mǎn
yíng
jīn

译文

兰草台阶上,寒霜来得太早,松树滴露之处,穸台深邃幽静。魂魄消散,明珠般的胎儿陨落,芬芳消散,如玉般的少年沉没。露珠点缀枯草,晨光微照,薄雾笼罩树林,景象凄凉。灵芝焚毁,徒留叹息。遗恨如金,沉重难消。

逐句剖析

"兰阶霜候早":兰草台阶上,寒霜来得太早,

"松露穸台深":松树滴露之处,穸台深邃幽静。

# 穸:一作夜。

"魄散珠胎没":魂魄消散,明珠般的胎儿陨落,

"芳销玉树沉":芬芳消散,如玉般的少年沉没。

"露文晞宿草":露珠点缀枯草,晨光微照,

"烟照惨平林":薄雾笼罩树林,景象凄凉。

"芝焚空叹息":灵芝焚毁,徒留叹息。

# 芝焚:一作焚芝。

"流恨满籝金":遗恨如金,沉重难消。

# 籝:一作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伤裴录事丧子》是唐代诗人王勃为友人裴录事丧子所作的悼亡诗,属于五言律诗。诗中通过“兰阶霜候早”“松露穸台深”渲染悲凉氛围,以“珠胎”“玉树”比喻夭折的孩子,引用“芝焚”“籝金”典故强化哀恸的情感。全篇以景写情,将对幼子早夭的哀伤、对友人遭遇的同情融入景物描写,情感深沉而克制,体现了唐代悼亡诗含蓄委婉的特点。诗中比喻贴切,对仗工整,在简练的语言中传递出厚重的生命之痛,展现了王勃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凝练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作兼具真挚情感与现实关怀,体现出初唐文学由六朝浮艳向盛唐雄浑过渡的风貌。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尚无确切记载,诗中所提“裴录事”的身份亦未有定论,学界对此仍有不同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哀悼友人丧子的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兰阶凝霜、松露夜台、珠胎玉碎、芳销玉沉等意象,营造了悲凉哀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裴录事丧子的深切哀悼,展现了王勃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感悟。

2. 写作手法

比喻:颔联“魄散珠胎没,芳销玉树沈”中,诗人以“珠胎”“玉树”喻指裴氏子嗣的卓越资质,暗示其如珠如玉般珍贵不凡;而“珠碎玉沉”则转化为失子之痛的象征,比喻这段美好生命的夭折与无可挽回的消逝,意象鲜明,情感深切。用典:尾联“芝焚空叹息,流恨满籝金”中,“芝焚”化用《淮南子》中“芝兰焚而芳香歇”的典故,用以寓指孩童早夭,香消玉殒,并与前文“兰阶”相呼应;“流恨满籝金”出自《汉书·韦贤传》,原指子孙继承的财富,此处化用为反语,寓意爱子已亡、空留财富,突显“子亡财存”的悲凉,加深全诗哀婉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兰阶霜候早,松露穸台深”以景物起兴,奠定全诗哀伤的基调。“兰阶”本是美好高洁的象征,却过早地遭遇了“霜候”,暗示裴录事家门不幸、幼子夭折的意外与残酷;“松露穸台深”则直接描绘坟墓的景象,松柏带露,更显墓穴即穸台的幽暗与深邃。这两句通过美好事物突遭摧残和墓地环境的阴冷对比,营造出深切的悲凉氛围,含蓄地点明了悼亡的主题。颔联“魄散珠胎没,芳销玉树沉”,运用精妙的比喻直写逝者。“魄散珠胎没”将幼子比作珍贵的珍珠胎,魂魄消散如同明珠沉没,令人痛惜其生命的脆弱与消逝;“芳销玉树沉”又将孩子比作芬芳美好的玉树,如今玉树倾颓、芳香消散,形象地展现了英才早夭的巨大损失。这两个比喻贴切而贵重,饱含诗人对逝去幼童的无限怜爱与痛惜,强化了悲剧色彩。颈联“露文晞宿草,烟照惨平林”将目光转向墓园周遭的荒凉景象,寓情于景。露珠挂在隔年的枯草上,在阳光下渐渐蒸发,象征着生命的短暂易逝;惨淡的暮霭笼罩着寂静的树林,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凄清、黯淡与惨淡之中。这两句通过“宿草”、“惨烟”、“平林”等衰败萧瑟的自然景物,进一步烘托了墓地的悲凉气氛,也映衬出诗人与友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哀伤。尾联“芝焚空叹息,流恨满籝金”直抒胸臆,升华哀情。“芝焚”借用古人以芝兰香草喻贤才的典故,这里指代孩子的夭折,面对这如香草被焚毁般的悲剧,诗人只能发出徒然的叹息;“流恨满籝金”则用“满籝金”满箱黄金来比喻深重如金的巨大悲痛与憾恨,形象地说明这种痛苦是无法用物质衡量和消解的。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痛失爱子的深切同情与共鸣,以及面对生死无常的无力感与沉重哀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勃《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下一篇:唐·王勃《观佛迹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