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阁披青磴":杏花掩映的楼阁披着青青的石阶,
# 杏:一作香。
"雕台控紫岑":雕饰华美的楼台控临着紫色的山岭。
"叶齐山路狭":山路两旁叶片齐整路径显得狭窄,
# 路狭:一作径密。
"花积野坛深":野外祭坛落英堆积更觉深邃幽静。
"萝幌栖禅影":藤萝如帷幔掩映着禅者的身影,
"松门听梵音":松树林立的山门传来梵呗的声音。
# 听:一作引。
"遽忻陪妙躅":忽然欣喜能伴随高僧的精妙足迹,
"延赏涤烦襟":久久观赏这美景洗涤了烦乱胸襟。
# 赏:一作想。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分段赏析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两句是描写三觉寺周边的远景。“披”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杏花盛开的楼阁仿佛披着青色石阶,赋予楼阁以动态之感,展现出楼阁与石阶相互映衬的和谐之美。“控”字则写出雕饰精美的楼台仿佛掌控着紫色的山峦,凸显出楼台所处地势的高峻,以及其俯瞰群山的雄伟气势,为全诗奠定了宏大而优美的基调。“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两句描绘了登山途中的近景。“叶齐”二字将山路两旁叶子生长整齐的状态精准呈现,侧面烘托出山路的狭窄逼仄。“花积”则生动地展现出野外祭坛之上落花层层堆积的景象,“深”字更增添了祭坛周围环境的幽静深邃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自然空间,凸显出山林间的清幽与美好。“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两句聚焦于寺内的场景。“萝幌”指藤萝如同帷幕,“栖禅影”巧妙地描绘出僧侣的身影在藤萝掩映下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禅意氛围。“松门”点明寺庙周边环境,松树环绕的山门,“听梵音”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在这清幽之地,悠扬的诵经之声徐徐传来,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宁静与神圣,展现出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感受。“遽忻”直接表明诗人突然产生的欣喜之情,“陪妙躅”说明诗人有幸陪同高僧游览,体现出一种荣幸之感。“延赏”指尽情欣赏美景,“涤烦襟”则生动地写出诗人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内心的烦恼忧愁如同被清洗一般消散殆尽,将诗人游览时内心的愉悦、畅快以及心灵得到净化的状态清晰展现出来。
# 四十字无一字不工,岂减沈佺期、宋之问哉?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
# 每句中两字着力,创调也(“叶齐”句下)。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陈德公先生曰:字眼皆极婉善,指点从容,想见大雅,子安正声如是。评:对起警动,“披”、“控”二字法老,而“披”字尤作意。第三“狭”字从“齐”字生出,第四“深”字从“积”字生出,绝非妄着。赵锡九曰:第五“栖禅影”,“影”字活,是写景写虚法。结承五、六缴足。意流语对,笔力矫然。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装点是四杰本色。然有骨有韵,故虽沿齐、梁之格,而能自为唐世之者,第四句尤有神致。无名氏曰:幽深精健,觉盛唐太壮矣。起笔尚沿旧习。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王勃《寻道观》
下一篇:唐·王勃《始平晚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