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é
yáng
liǔ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chuí
yáng
绿
shuǐ
yáo
yàn
dōng
fēng
nián
huā
míng
guān
xuě
nuǎn
jīn
chuāng
yān
měi
rén
jié
cháng
xiǎng
duì
xīn
rán
pān
tiáo
zhé
chūn
yuǎn
lóng
tíng
qián

译文

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心中更有无限离愁。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逐句剖析

"垂杨拂绿水":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

"摇艳东风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

# 年:时节。,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一作艳裔。

"花明玉关雪":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

# 玉关:泛指征人戌边之所。

"叶暖金窗烟":美人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

# 金窗:代指闺人栖居之处。

"美人结长想":美人每当想起这些,

# 长想:又作“长恨”。

"对此心凄然":都会倍感惆怅,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 对此:一作相对。

"攀条折春色":真想攀折柳条,

"远寄龙庭前":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 龙庭前:一作龙沙边。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折杨柳》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描画出春天里垂柳轻拂绿波,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颔联巧用鲜明意象,将柳树的盎然生命力与边塞的荒寂凄凉进行对比;颈联笔锋一转,由景及人,巧妙地将视角延伸至抒情主体;尾联以行动作结,“折下柳枝”,女子欲借这饱含生机的柳枝,将春色遥寄至遥远的龙庭,传递对征戍在外丈夫的深切思念。此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表面描绘美人怀远人,实则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表面描绘美人怀远人,实则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开篇“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描绘春日垂杨轻拂绿水、在东风中摇曳生姿的明媚之景,营造出美好氛围。但紧接着“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一边是繁花绿叶的温暖,一边是玉门关外的冰雪严寒,景中蕴含着女子对远在边塞丈夫的担忧与牵挂之情。美景与愁思相互交融,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女子内心的愁苦。对比:将女子所处环境的温暖如春与玉门关外的冰天雪地进行鲜明对比,“花明”与“玉关雪”、“叶暖”与“雪”,从视觉、温度上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地域差异,更深刻地展现出女子与征人处境的天壤之别,强化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与担忧,使情感表达更具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垂柳依依,轻柔的枝条拂过澄澈的绿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拂”字极为生动,赋予垂杨以动态美,仿佛它是一位灵动的舞者,与绿水亲密互动。“摇艳”则描绘出杨柳在东风中摇曳生姿、明艳动人的模样,尽显春日蓬勃的生命力。“东风年”点明时节,在这春风吹拂的美好时光里,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希望,这两句通过对春日杨柳的细腻刻画,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明媚却又略带感伤的氛围,也为后文女子的情思埋下伏笔。颈联视角一转,形成鲜明对比。这边是繁花似锦、柳叶葱茏,温暖宜人;而遥远的玉门关外,却是冰雪皑皑,一片严寒。“花明”与“玉关雪”,“叶暖”与“雪”,一暖一寒,一明一暗,强烈的反差不仅展现出地域间的巨大差异,更暗示出女子与征人所处环境的天壤之别。“金窗烟”营造出女子所处环境的温馨、朦胧,与玉门关的苦寒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烘托出女子对远方征人的牵挂与担忧。前四句写景铺垫后,这里笔触落到女子身上。颔联“美人”点明抒情主人公,她面对眼前的春日美景,思绪却飘向远方。“结长想”直白地写出女子长久的思念之情,心中萦绕着对征戍在外丈夫的牵挂。“对此心凄然”则表明面对这美好的春色,她非但没有愉悦之感,反而心生凄凉。因为良辰美景无人共赏,丈夫远在边塞受苦,这种反差让她内心的愁苦愈发浓烈,将女子内心的孤独、哀怨展现得淋漓尽致。尾句将女子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女子见杨柳而心生折柳之意,她折下饱含春色的柳枝,想要将这份生机与思念一并寄到遥远的龙庭前,送给她的丈夫。“攀条”“折”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女子的急切与深情。在古代文化中,折柳本就有送别、思念之意,此处女子借折柳寄情,希望柳枝能跨越千山万水,带去她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也寄托了她对和平团聚的渴望,使全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真挚。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绘美人思念远方之人的深情模样,可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却满是诗人自身情感与心境的寄托,将个人的复杂思绪巧妙融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梅溪》

下一篇:唐·韦应物《东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