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凉风叶下":微微的凉风中树叶飘落,
"楚俗转清闲":楚地的风俗变得清闲。
"候馆临秋水":旅舍临近秋天的江水,
"郊扉掩暮山":郊外的柴门掩映着傍晚的山峦。
"月明潮渐近":明月升起,潮水渐渐上涨,
# 近:一作满。
"露湿雁初还":寒露沾湿了初归的大雁。
"浮客了无定":漂泊的游子没有固定的居所,
"萍流淮海间":如同浮萍一般在淮海之间漂流。
中唐诗人
张继(?~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约卒于大历末年。其诗多登临纪行、赠答之作,风格清远自然,不事雕琢,比兴幽深,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诗多五言、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其意境幽远,脍炙人口。明人辑有《张祠部诗集》。
1. 分段赏析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当地风俗,点明时节和地点。“微凉风叶下”描绘了微微凉风中树叶飘落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暗示了秋天的到来。“楚俗转清闲”则点明了当地风俗的清闲,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描写了旅舍和郊外的景色。“候馆临秋水”写出了旅舍临近秋天江水的位置,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郊扉掩暮山”则描绘了郊外柴门掩映着傍晚山峦的景象,展现出秋日傍晚的宁静之美。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旅途的孤独和寂寞。“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通过明月、潮水、寒露、归雁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月明潮渐近”描绘了明月升起,潮水渐渐上涨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露湿雁初还”则写出了寒露沾湿了初归的大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游子的漂泊。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漂泊的感慨。“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漂泊游子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愁苦之情。“浮客了无定”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萍流淮海间”则以浮萍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如同浮萍一般在淮海之间漂泊的状态。这两句诗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羁旅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