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tíng

朝代:唐作者:张继浏览量:1
yún
dàn
shān
héng
xié
yóu
tíng
xià
duì
cán
huā
cóng
shēn
zhú
zhēng
西
měi
dào
kāi
shí
zài
jiā

译文

云彩淡薄,山峦横亘,太阳将要西斜,在邮亭处下马,正对着残留的花朵。自从自身跟随征西府从军,每逢花开的时候都不在家中。

逐句剖析

"云淡山横日欲斜":云彩淡薄,山峦横亘,太阳将要西斜,

"邮亭下马对残花":在邮亭处下马,正对着残留的花朵。

"自从身逐征西府":自从自身跟随征西府从军,

"每到开时不在家":每逢花开的时候都不在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邮亭》是中唐时期张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说张祜诗。部分版本诗题作《邮亭残花》。全诗先以“云淡山横日欲斜”勾勒出旅途的景象,接着写诗人“邮亭下马对残花”,描绘出他在邮亭停下脚步,面对着残败花朵的情景。再结合“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的感慨,抒发了因公务在外、漂泊羁旅的仕途艰辛,以及由此引发的浓浓思乡情怀。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景物,将旅途场景与内心感慨对比,以景烘托情感。首句简笔绘出日暮旅途之景,后两句直叙为官漂泊、难归家乡的境况,情感自然流露。全诗展现了古代文人仕途漂泊中的真实心境,以简练语言传递出羁旅无奈与思乡之情,体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张继(?~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约卒于大历末年。其诗多登临纪行、赠答之作,风格清远自然,不事雕琢,比兴幽深,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诗多五言、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其意境幽远,脍炙人口。明人辑有《张祠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征西府军事活动背景下,张继因公务随军征西,长期羁旅在外,他在途经邮亭见残花时,有感于每到花开时节都无法归家的处境而创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诗。诗中描绘了夕阳下邮亭残花的旅途景象,通过“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抒发了诗人因公务羁旅、花期无法归家的思乡与怅惘之情,营造了孤寂的旅途氛围,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身不由己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以“残花”与“征西府”对照,“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用残花的短暂花期与征西的长期羁旅对比,强化羁旅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感。白描:“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直接抒发因公务羁绊无法归家的怅惘之情,不加雕琢。

3. 分段赏析

“云淡山横日欲斜”,诗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傍晚时分的景象:云彩淡薄,山峦横亘在远方,太阳将要西斜。这一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的旅途基调,自然的景物描写中暗含旅途的疲惫。“邮亭下马对残花”,写诗人在邮亭处下马,正对着枝头残留的花朵。“残花”既点明时节,又暗衬诗人内心的怅然,将旅途的奔波与眼前的衰败景致相呼应,引出下文的情感抒发。“自从身逐征西府”,交代了诗人长期在外的缘由——跟随征西府从军任职。这句直白叙述经历,为后句的情感爆发做了铺垫,展现出公务对人身的束缚。“每到开时不在家”,直接抒发每逢花开时节都无法归家的无奈与思乡之情。“每到”二字强调了这种遗憾的频繁,让情感更显真挚,道出了羁旅之人的共同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继《河间献王墓》

下一篇:唐·张继《晚次淮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