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西
dòng
liáng
jīng
háo
běi
lín
shū
xìng
ān
rèn
hóng
鸿
fǎn
gōu
qiě
shēn
jiē
chén
miǎn
wán
yīn
dōng
hǎi
jiǔ
yáo
dàng
nán
fēng
qīn
qīn
zuò
shǐ
使
qīng
tiān
xiǎo
xīng
chóu
tài
yīn
zhòng
qíng
shì
jiān
huò
juān
qiān
jīn
wēi
gēn
zhèn
lái
xiāng
xún
lǎn
zhōng
gǎn
yíng
jīn
wēi
shuāng
zhòng
suǒ
jiàn
shuí
niàn
suì
hán
xīn
zhào
hán
hāo
lái
zhōu
jiū
yǒu
fēi
西
líng
wēi
huí
fēng
dàn
zhì
líng
wěi
chén
gāi
suǒ
shì
yīng
sǔn
zòng
héng
lái

译文

西方大地吹来凉气,受惊的鸟在北边的树林中哀号。栖息哪里是特殊的习性,聚集在枯枝上怎么能忍受。鸿鹄一去不返回,勾吴之地阻隔又深远。白白叹息时光沉溺,敲着小鼓追求奇异的乐音。东海长久动荡不安,南风已经快速吹来。致使青天很快昏暗,小星忧愁着月亮。众人的情感贪恋奸诈利益,囤积货物抛弃千金。危险的根基一旦震动,锋利的斧头就会前来寻找。提起衣服半夜起来,感伤事物泪水充满衣襟。微霜被众人践踏,谁会顾念岁寒之心。旭日照耀寒冷的荒野,鸒斯鸟从蒿莱中飞起。它们哑哑欢叫,非常快活,在西陵山弯处飞舞。回风早晚吹来,凋零的叶子落在陈旧的草根上。所栖息的地方不足以依靠,鹰隼纵横地飞来。

逐句剖析

"西陆动凉气":西方大地吹来凉气,

# 西陆:秋天。西陆本为星宿名,指昴宿。

"惊乌号北林":受惊的鸟在北边的树林中哀号。

"栖息岂殊性":栖息哪里是特殊的习性,

# 性:习性。,殊:不同的,特别的。,岂:难道,怎么。

"集枯安可任":聚集在枯枝上怎么能忍受。

# 任:凭靠,依托。,安:何,怎么。,集:群鸟停聚在树上。

"鸿鹄去不返":鸿鹄一去不返回,

# 鸿鹄:天鹅。

"勾吴阻且深":勾吴之地阻隔又深远。

# 阻:险。,勾吴:古国名,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勾,发音词头,无义。

"徒嗟日沉湎":白白叹息时光沉溺,

# 湎:沉溺,迷恋。,日:一天天地。,徒:白白地,仅仅。

"丸鼓骛奇音":敲着小鼓追求奇异的乐音。

# 骛:追求。,丸鼓:用铜丸击鼓。

"东海久摇荡":东海长久动荡不安,

"南风已骎骎":南风已经快速吹来。

# 骎骎:疾速,急迫。

"坐使青天暮":致使青天很快昏暗,

# 坐:因而,导致。

"小星愁太阴":小星忧愁着月亮。

# 太阴:月亮。

"众情嗜奸利":众人的情感贪恋奸诈利益,

# 情:内心。,众:世俗者。

"居货捐千金":囤积货物抛弃千金。

# 捐:一作损,舍弃,献出,此处为“花费”。,居:囤积,储存。

"危根一以振":危险的根基一旦震动,

# 振:直挺。,一:一旦。,根:树根,这儿借代为树木。,危:高。

"齐斧来相寻":锋利的斧头就会前来寻找。

# 寻:追逐,跟踪而至。,齐斧:用于征伐之斧。齐,通斋。

"揽衣中夜起":提起衣服半夜起来,

# 揽衣:披衣。

"感物涕盈襟":感伤事物泪水充满衣襟。

# 涕:眼泪。,物:景物、时事、世事。

"微霜众所践":微霜被众人践踏,

"谁念岁寒心":谁会顾念岁寒之心。

# 岁寒心:年终严寒时松柏挺立不屈的精神。

"旭日照寒野":旭日照耀寒冷的荒野,

"鸒斯起蒿莱":鸒斯鸟从蒿莱中飞起。

# 蒿莱:草丛。,鸒斯:音豫。

"啁啾有余乐":它们哑哑欢叫,非常快活,

# 余:多余的,十二分的。,啁啾:鸟叫声。

"飞舞西陵隈":在西陵山弯处飞舞。

# 隈:山势弯曲的地方。,陵:山丘。

"回风旦夕至":回风早晚吹来,

# 旦夕:早晚间,迟早。,回风:旋风。

"零叶委陈荄":凋零的叶子落在陈旧的草根上。

# 陈荄:腐烂的草根。陈,腐烂的。荄,草根。,委:堆落。

"所栖不足恃":所栖息的地方不足以依靠,

# 恃:依靠。

"鹰隼纵横来":鹰隼纵横地飞来。

# 纵横:迅猛恣肆。,隼:鹗,鹞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遇二首》是唐代柳宗元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均以群鸟栖息的枯枝难以依托为切入点,抒发政治感慨。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的惨败,根源在于其依靠的唐顺宗势力薄弱、政治根基不稳。诗中“西陆”代指秋天,“凉气”“微霜”“回风”等意象,暗喻突然恶化的政治局势;“惊鸟”“鸿鹄”“鹭斯”则借指革新派人士。全诗通过肃杀凄凉的景物描写(如寒枝、冷霜、惊风等),既象征政治环境的险恶,也暗示改革者的悲惨命运与惊惧心境。尽管两首诗满溢沉痛悲戚之情,却悲而不衰——末二句“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以松柏自喻,鲜明展现革新者虽遭霜雪践踏,仍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风骨,在哀伤中贯注着悲壮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约作于元和元年(806年)秋,正值王叔文遇害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两首五言古诗,以自然景象为依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第一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借鸿鹄远去、勾吴阻隔等意象,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后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社会上追名逐利现象的不满。第二首诗通过描写鸒斯鸟在寒野中的生活,展现了它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逆境中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象和鸟儿的行为中,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寓意。

2. 分段赏析

“西陆动凉气,惊鸟号北林。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开篇描绘了西方天空涌起凉气、惊鸟在北林哀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认为栖息是鸟的本性,但聚集在枯枝上怎能心安,暗示了自己在政治困境中的无奈和不满。“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徒嗟日沉湎,丸鼓骛奇音。”:诗人以鸿鹄远去、勾吴之地阻隔且遥远,比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难以实现,徒然叹息时光沉溺,敲鼓追求奇异的声音,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人们沉迷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的现象。“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描绘了东海长久动荡、南风迅疾吹来的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环境的险恶。“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压抑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忧虑。“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诗人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人们贪恋奸利的风气,认为危险的根源一旦震动,斧头就会接踵而来,暗示了自己在政治困境中的危险。“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诗人半夜里揽衣而起,因感慨世事而泪水满襟。“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其二“旭日照寒野,鸒斯起蒿莱。啁啾有余乐,飞舞西陵隈。”:描绘了旭日照耀着寒冷的荒野、鸒斯鸟从蒿莱中飞起、鸣叫充满欢乐、在西陵山弯飞舞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变化,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荄。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回风早晚吹来,落叶凋零委于陈草根旁,诗人以“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表达了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和自身命运的飘摇,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植灵寿木》

下一篇:唐·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