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g
zhì
jiā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jiāng
chū
qíng
yuǎn
西
xiàng
tóu
shuǐ
luò
cūn
jìng
chéng
liáo
luàn
chá
zài
gāo
shù

译文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逐句剖析

"江雨初晴思远步":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

# 远步:漫步,游历。

"日西独向愚溪渡":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

# 愚溪:即冉溪,在永州。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渡头水落村径成":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

# 成:显现,露出。,村径:乡村小路。,水落:江水因雨而涨,雨停则水渐退去。

"撩乱浮槎在高树":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 浮槎:水中漂浮的木筏。,撩乱:搅乱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晴至江渡》是中唐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雨后初晴的愚溪渡口为背景,通过“水落村径”“浮槎高树”等独特意象,勾勒出洪水退去后的凌乱景象。诗中“日西独向”的漫步身影与自然变故的痕迹相互映照,在简淡的景物描写中隐现谪居者的孤寂心绪。全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将人生际遇的感慨融入山水观察,体现了柳宗元山水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雨晴至江渡》是柳宗元在永州贬谪期间所作。元和二年(807年),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潇水上游的冉溪购置土地,筑屋定居,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此诗写于江雨初晴之际,诗人独自漫步至愚溪渡口,时值日暮,见渡头水退后村径显现,洪水冲刷的浮木高挂树梢,遂以简淡笔触记录下这一特殊景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描写雨后独步愚溪所见的水退村现、浮木挂树的景象,透露出谪居生活的孤寂心境。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诗人通过描写洪水淹没村径、浮槎挂树的凌乱景象,将久雨压抑后乍见洪灾的震惊与自身政治失意的凄凉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使自然景象成为情感载体。双关:“日西独向愚溪渡”中“独”字,既实指诗人孤身漫步的行为状态,又暗喻政治盟友离散后的孤立处境,一词双关强化了孤独感。

3. 分段赏析

“江雨初晴思远步”:开篇以“江雨初晴”的特定时刻切入,久雨初歇的清新感扑面而来。“思远步”三字精炼传神,既写出诗人踱步散心的具体动作,更暗示其被阴雨困居多时的压抑心境,为全诗奠定舒缓中带着忧郁的基调。“日西独向愚溪渡”:承接上句,“日西”点明黄昏时分的苍茫,“独”字尤为关键——既是实写孤身漫步,又暗含政治失势后的孤寂。“愚溪渡”作为目的地,既实指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常游之处,又因其名“愚”字,隐约透露出诗人自嘲之意。“渡头水落村径成”:视角转向渡口景象,“水落”与首句“雨晴”呼应,展现暴雨过后的痕迹。“村径成”三字看似平常,实则暗含对比——被淹没的小路重新显露,暗示自然力量的肆虐与消退,为下句的惊人画面作铺垫。“撩乱浮槎在高树”:结句以强烈视觉冲击收束,“浮槎”(散木)本应随波逐流,却反常地高挂树梢,“撩乱”二字既写木料的杂乱散落,又暗喻诗人纷乱心绪。这一超现实画面,将洪水威力与人生无常感融为一体,留下深刻余韵。

4. 作品点评

这首七绝以简淡笔墨勾勒雨后江渡的独特景致,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诗人选取“江雨初晴”这一特殊时刻,通过“水落村径”“浮槎高树”等富有张力的画面,既真实记录了洪水过后的狼藉景象,又自然流露出对自然变故的怅惘之情。诗中不见直抒胸臆的愤懑,而是将谪居永州的孤寂心绪融入景物描写,形成含蓄深婉的表达风格。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此类作品“清远简淡”,正是指其善于在寻常景物中寄托深沉情感的艺术特点。全诗虽仅四句,却通过精心选取的意象组合,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展现了柳宗元山水诗“冷而不峻”的独特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以雨晴之景,暗写雨中之事,笔法甚妙。“水落村迳成”、“浮槎在高树”,足见雨水之大、山洪之猛,而洪水之后,村迳依旧、浮槎挂树,又一片荒凉清幽之景,正合诗人幽独之心。

现代高级编辑王一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傅绍良《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

# 此诗选材独到,江雨初晴,夕阳西下,渡口水落,浮槎高挂,这幅简而明的水墨画,留下了宽广的空间供读者去联想与想象,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是柳诗的精品。

现代前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刘万煌《柳宗元诗文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秋千词》

下一篇:唐·刘禹锡《马嵬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