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qiān

朝代:唐作者:王建浏览量:2
cháng
cháng
shéng
niǎo
niǎo
héng
zhī
gāo
bǎi
chǐ
shào
nián
ér
zhòng
qiū
qiān
pán
jīn
jié
dài
fēn
liǎng
biān
shēn
qīng
qún
shēng
shuāng
shǒu
xiàng
kōng
niǎo
xià
lái
dìng
chóng
wèi
xié
fēng
gāo
páng
rén
sòng
shàng
guì
zhōng
míng
dāng
dòu
huí
huí
ruò
gāo
shù
tóu
shàng
bǎo
chāi
cóng
duò
yǎn
qián
zhēng
shèng
nán
wéi
xiū
píng
kàn
shǐ
chóu

译文

长长的丝绳紫中带绿,轻盈的横枝高耸百尺。少年儿女钟爱秋千,盘着头巾,系着衣带,分列两边。身姿轻盈,裙裾单薄,易于发力,双手向空中伸展,如同鸟儿的翅膀。荡罢秋千,落地站定,重新整理衣衫,又担心斜风吹来,无法荡得更高。旁人送上助力,哪里值得珍贵,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争相荡起,发出鸣珰之声。每一次荡起,仿佛与高树齐平,头上的宝钗也随之坠落在地。眼前的争胜难以停止,直到脚踏平地,才感到一丝忧愁。

逐句剖析

"长长丝绳紫复碧":长长的丝绳紫中带绿,

# 丝绳:丝编之绳。汉辛延年《羽林郎》诗:“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宋史·舆服志三》:“﹝冕﹞以金饰版侧,以白玉珠为旒,贯之以五采丝绳。”

"袅袅横枝高百尺":轻盈的横枝高耸百尺。

# 袅袅:摇曳貌;飘动貌。《玉台新咏·古乐府》:“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南朝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金陵去。”宋辛弃疾《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

"少年儿女重秋千":少年儿女钟爱秋千,

# 秋千:一作鞦韆。

"盘巾结带分两边":盘着头巾,系着衣带,分列两边。

# 巾:一作中。

"身轻裙薄易生力":身姿轻盈,裙裾单薄,易于发力,

"双手向空如鸟翼":双手向空中伸展,如同鸟儿的翅膀。

"下来立定重系衣":荡罢秋千,落地站定,重新整理衣衫,

# 定:一作地。

"复畏斜风高不得":又担心斜风吹来,无法荡得更高。

"傍人送上那足贵":旁人送上助力,哪里值得珍贵,

"终赌鸣珰斗自起":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争相荡起,发出鸣珰之声。

# 自:一作斗身。,斗:一作闻。,鸣珰:指首饰。金玉所制,晃击有声,故称。唐裴思谦《及第后宿平康里》诗:“银缸斜背解鸣璫,小语偷声贺玉郎。”前蜀韦庄《怨王孙》词:“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璫,绣衣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有四丽人,敛袵鸣璫,给事左右。”鸣:一作明。,赌:一作睹。

"回回若与高树齐":每一次荡起,仿佛与高树齐平,

"头上宝钗从堕地":头上的宝钗也随之坠落在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眼前的争胜难以停止,

"足踏平地看始愁":直到脚踏平地,才感到一丝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千词》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女荡秋千时的欢乐场景:少女们争胜竞高,身轻如鸟,宝钗坠地而不顾;而当秋千停摆、双足踏地时,却又生出淡淡愁绪。诗中既有对少女天真烂漫、活泼争胜的刻画,又暗含青春易逝、盛景难留的怅惘,展现了唐代少女的生活情趣与微妙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此句描绘秋千的形制与环境。前句以“紫”“碧”写丝绳的鲜艳色彩,暗示秋千装饰华美;“长”字叠用,强化丝绳的绵延感。后句“袅袅”形容横枝轻盈摇曳,“高百尺”以夸张手法突出秋千架的高耸,为后文荡秋千的惊险埋下伏笔。两句通过视觉与动态的对比,既展现秋千的精致,又暗示游戏的刺激。“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此句点明人物与场景。“重秋千”表明少年们对秋千游戏的重视与热衷;“盘巾结带”写少女发饰与衣带的精心打理,“分两边”或指秋千两侧分列人群,或指少女们分作两队竞赛。语言简洁,生动勾勒出春日游玩的鲜活场景。“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此句聚焦荡秋千的动作细节。“身轻裙薄”既写少女体态轻盈,又暗指春装单薄,呼应季节;“易生力”突出动作的敏捷与力量感。后句以“鸟翼”为喻,将少女张开双臂的姿态比作飞鸟,既写动态之美,又暗含对自由的向往。比喻新颖,画面灵动。“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此句描写游戏中的小插曲。少女落地后“重系衣”表现其注重仪态,而“畏斜风”则暗示对高空摇摆的忌惮,侧面烘托秋千荡起时的惊险。“高不得”三字以矛盾心理刻画少女既渴望刺激又畏惧风险的微妙心态,真实细腻。“傍人送上那足贵,终赌鸣珰斗自起”前句“傍人送上”指旁人助推秋千,但少女认为此举不足为贵;后句“赌鸣珰”以耳环为赌注,强调她们更愿凭自身力量较量。“斗自起”突出独立与争胜心,既展现少女的活泼大胆,又以首饰为细节暗藏女性身份特征。“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此句写秋千荡至最高点的瞬间。“回回”叠字强化反复荡高的动作;“与高树齐”以参照物凸显秋千的惊险高度。后句“宝钗堕地”既呼应前文“赌鸣珰”,又以首饰散落的细节暗示动作激烈,使画面充满动态张力。“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末句揭示情感转折。前句“争胜难休”写少女沉迷竞赛的忘我状态;后句“足踏平地”突然回归现实,“看始愁”以反差笔法,将玩乐后的短暂空虚与愁绪融入其中。全诗在此收束,由动转静,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耿湋《登沃州山》

下一篇:唐·柳宗元《雨晴至江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