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鹤一为别":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
# 海鹤: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喻指德公。孙汝听注:“海鹤以喻德公。”
"存亡三十秋":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 三十秋:三十年。贞元元年(785),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从在这一带活动,得以结识德公。至作此诗时,整整三十年。,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还活着而德公已经去世。
"今来数行泪":今天我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独上驿南楼":独自登上了驿南楼。
# 驿:指长沙驿。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怀旧悼亡诗。诗歌写诗人登长沙驿南楼,触景生情,回忆与故人离别,感慨三十年间的存亡变化,抒发了孤独伤感的怀古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句“海鹤一为别”,以“海鹤”喻指所感怀的对象“德公”。“海鹤”一词,赋予了德公潇洒自由、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形象特质,虽未直接描述德公其人,但借助这一比喻,营造出一种空灵的诗化意境,让人不禁联想德公的风采。此句点明了诗人与德公分别的事实,将回忆拉回到三十年前的那次离别场景,那时诗人尚年少,与德公的相遇相交为其留下深刻印象,一别之后,时光便开启了漫长的流转。次句“存亡三十秋”,叙述从与德公分别至今,已过去整整三十年,“三十秋”强调时间跨度之长。“存亡”二字,直接道出如今的状况,德公已离世,生死两隔,充满了世事无常之感。这一句蕴藏着诗人无限的伤感,既包含了对世路艰险、人生坎坷的感慨,也有对昔日与德公相处情谊的怀念,以及今朝对逝者的追思慕念。三十年间,诗人经历诸多变故,仕途不顺,人生起伏,种种经历与对德公的怀念交织在一起,使这句诗饱含深厚复杂的情感。三句“今来数行泪”,描绘了诗人当下的状态。此时,诗人故地重游,来到长沙驿前南楼,往昔与德公在此话别的情景涌上心头,而如今德公已不在人世。这“数行泪”,既是为德公的离世而流,表达对故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也是为自己而流,感慨自身功业未就,却谤责缠身,回顾三十年来的人生历程,充满了无奈与辛酸,诸多复杂情感汇聚,令诗人情难自已,潸然泪下。其实还有一层无常感是诗人想要表达的:仕宦更是无常。一月接旨北归,二月初入京城,三月便远谪柳州,短短数月间命运急转直下,这般起落无常,恰似骤雨打萍,令人猝不及防。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若将此诗与《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对照品读,前者浸满悲怆,后者洋溢欣喜,一喜一悲的心境更迭,道尽人生冷暖,其中况味,值得细细咂摸。末句“独上驿南楼”,进一步刻画诗人的孤独形象。“独上”二字,突出诗人孤身一人的状态,此时他独自登上曾经与德公分别的驿南楼,周围的环境或许依旧,但人却已不同。在这南楼上,诗人形影相吊,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更加深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悲伤。诗人在楼上,可能思绪万千,追忆往昔,展望前路,身世之寂寥、前路之渺茫,皆从这“独上”的动作中体现出来,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3. 作品点评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仅有短短四句二十字,却读来声情顿挫,意境沉郁悲凉。全诗通篇以抒情为主,字里行间尽显仁者之风,每一个字都质朴无华,每一句话都源自肺腑。今时与往昔的感慨,洋溢在字里行间,字字句句都紧扣“感旧”这一主旨,行文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浑然天成。
# 好起句。
宋陈梦龙《韩退之柳子厚集选》
# 有俯仰身世之感。
清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
# 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况历三十年之久。重过南楼,历历前程,行行老泪,山阳闻笛之情,马策西州之恸,无以过之。知子厚笃于朋友之伦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