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ùn
shàng
rén
zhú
jiān
cǎi
xīn
chá
jiàn
zèng
chóu
zhī
shī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fāng
cóng
xiāng
zhú
líng
níng
qīng
huá
xuě
shān
chén
zhāo
duō
líng
zhēng
yān
shí
lài
zhǐ
chǐ
líng
dān
yuán
fāng
guī
xiān
xiá
ér
cuàn
jīn
dǐng
yán
yōu
xiá
zhēn
zhào
huán
yuán
dàng
hūn
xié
yóu
tóng
gān
fàn
shì
xūn
duō
péng
yíng
nǎi
guì
liú
xiá

译文

芬芳的茶树丛遮蔽着湘妃竹,零星的露水凝结着清亮的光华。又见到这位雪山来的客人,清晨采摘灵异的茶芽。蒸茶的烟气笼罩着石上急流,近在咫尺的茶山高耸如红色悬崖。茶饼或圆或方,色彩瑰丽,像玉器一样毫无瑕疵。叫童子用金鼎煮茶,茶香弥漫到幽远的地方。洗涤杂念,焕发本真,回归清净,驱散昏昧邪念。这茶如同佛祖如来的斋饭,味如甘露一样香甜,像佛事一样熏染着毗耶城。啊,这仙山的伴侣,或许比仙酒“流霞”更珍贵。

逐句剖析

"芳丛翳湘竹":芬芳的茶树丛遮蔽着湘妃竹,

# 湘竹:湘妃竹,斑竹。,翳:遮蔽,掩覆。,芳丛:这里指芳香的茶树丛。

"零露凝清华":零星的露水凝结着清亮的光华。

# 清华:清亮的光华。这儿指清莹的水滴。,零:落下,降下。

"复此雪山客":又见到这位雪山来的客人,

# 雪山客:在雪山隐行修禅的佛祖。这儿指山寺中的重巽上人。雪山:雪峰山,在湖南省西部,沅资二水间。,复:又,再,更。

"晨朝掇灵芽":清晨采摘灵异的茶芽。

# 灵芽:珍异的茶叶嫩芽。灵,神异的,美妙的。,掇:拾取,采摘。

"蒸烟俯石濑":蒸茶的烟气笼罩着石上急流,

# 石濑:水激石间而成的急流。濑:湍急的水流。,蒸烟:上升的云气。

"咫尺凌丹崖":近在咫尺的茶山高耸如红色悬崖。

# 丹崖:赭红色的山崖。这里其实就是指山崖,丹崖是古代诗文中常用词藻。,凌:在……上方,覆压。,咫尺:距离很近。咫,古代八寸。

"圆方丽奇色":茶饼或圆或方,色彩瑰丽,

# 丽:附着,附有。,圆方:圆形的和方形的。这儿指盛茶叶的竹器。

"圭璧无纤瑕":像玉器一样毫无瑕疵。

# 纤瑕:细微的缺点毛病。瑕,玉石上的疵点。,圭璧:古代帝王、诸侯在盛大典礼活动中所执的两种玉器,比喻人品美好。这儿指茶叶品质如同玉一样美好。

"呼儿爨金鼎":叫童子用金鼎煮茶,

# 金鼎:华贵的炊具。金,黄金,喻华贵。鼎,上古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炊具,多为礼器。这里金鼎也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藻,其实是指煎茶的锅子或壶罐之类。,爨:炊,这儿指煎煮茶水。

"余馥延幽遐":茶香弥漫到幽远的地方。

# 幽遐:幽深遥远的地方。遐,远。,延:延伸开来,扩散。,余馥:留下的香气。余,剩下的,残留的。

"涤虑发真照":洗涤杂念,焕发本真,

# 真照:真相,本性。照,人物的肖像图影。,发:流露,显现出来。,涤虑:净化心灵。涤,清洗。虑,心思,精神。

"还源荡昏邪":回归清净,驱散昏昧邪念。

# 邪:邪气,影响身心的不正常因素。,昏:昏沉,神志不清。,荡:清除,冲洗干净。,还源:回到本源,回复本性。源,水的源头,借指人的原初本性或本质。

"犹同甘露饭":这茶如同佛祖如来的斋饭,味如甘露一样香甜,

# 甘露饭:佛祖如来的斋饭,味如甘露一样香甜。语出《维摩诘所说经》。

"佛事薰毗耶":像佛事一样熏染着毗耶城。

# 毗耶:梵语词,即毗耶离城,佛经中指古印度的一座大城市,为释迦牟尼逝世的地方。,薰:通熏,指香气散发开来,使别的物体沾染了香气。,佛事:佛教徒供奉佛祖的法事。这儿指佛祖如来化缘来的斋饭,即上面所说的甘露饭。

"咄此蓬瀛侣":啊,这仙山的伴侣,

# 蓬瀛侣:仙客的友伴。这里指香茶,如同修行者的友伴,为寺观所常备。蓬瀛,二座仙岛名,即蓬莱和瀛洲。,咄:叹词,犹啧,表示惊诧赞叹。这儿用作动词,意思是对……发出赞叹声。

"无乃贵流霞":或许比仙酒“流霞”更珍贵。

# 流霞:流动的红色云彩,后用作仙酒名。,贵:比较用法,即比……更珍贵。,无乃:或许,恐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八句描写茶树生长的环境、采茶的过程以及茶叶的形态与品质;后八句则写煮茶、品茶的乐趣,以及饮茶带来的心灵净化之感。诗人通过品茶,仿佛摆脱了尘世烦忧,回归到纯净自然的境界,如同尝到仙露琼浆一般舒畅,整个人也仿佛化身为蓬莱仙境的隐士,在霞光云影中逍遥自在。全诗结构分明,语言清新细腻,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根据学者王安国的考证,这首诗应创作于元和二年(807年)春天。当时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于805年冬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谪居永州期间,他寄居在龙兴寺,由此结识了寺中高僧巽上人。这位僧人虽然籍贯不详,但因其精通佛理、见解独到,被誉为“楚南第一高僧”,深受当地文人雅士的敬重。柳宗元与巽上人过从甚密,经常切磋佛法,这位高僧的佛学思想对柳宗元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诗正是柳宗元收到巽上人馈赠的新茶后,为表达谢意而作的酬答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酬赠题材的禅茶诗。诗中描绘了僧人采茶、煮茶的过程,表达了品茶悟道的禅悦之趣,生动刻画了茶叶的生长环境与采摘情景,流露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既展现了茶的清雅,又融入了禅理的深邃,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运用了多处典故,主要体现禅意与仙道意象。如“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中“甘露饭”出自佛教经典,指天界的神圣食物。《维摩诘经》中提到,佛陀以"甘露味"教化众生,指佛法能滋养心灵。此处写新茶如佛家甘露,既赞美茶的纯净,又暗指饮茶可涤荡尘虑,契合禅修境界;“毗耶”即毗耶离城,是《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说法的圣地,指佛法熏染的清净之地,诗人以茶香喻佛法的熏陶,表达饮茶带来的精神超脱。

3. 分段赏析

前八句“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生动描绘了巽上人采茶制茶的过程。生长在斑竹林间的茶树得天独厚,晨露滋润,云雾滋养,使得这里的茶叶格外珍贵。天刚蒙蒙亮,巽上人就踏着朝露出发了,他穿过缭绕的山雾,涉过潺潺的溪流,攀上陡峭的崖壁,只为采摘最鲜嫩的茶芽。这些饱含天地灵气的嫩芽,经过精心制作,最终成为品质上乘的茶饼,外形圆润方正,色泽鲜亮,质地细腻如玉,没有一丝瑕疵。后八句“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生动展现了品茶的妙处。这种茶经过烹煮后,会散发出清雅悠长的香气。饮下后能“洗涤杂念,启发本真”,帮助人扫除心中迷雾,回归清净本性,这正是禅宗所追求的“明心见性”的境界。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更能净化心灵,驱散负面情绪,让人找回最初的纯真。禅宗之所以推崇饮茶,正是因为它完美融合了茶道精神与禅修智慧。诗中还用佛家“甘露饭”来比喻这珍贵的茶叶,突显其非凡价值。结尾处提到蓬莱仙岛的仙人不懂欣赏茶的美妙,反而偏爱流霞仙酒,实在令人惋惜。这看似在赞美茶叶,实则更深一层地赞颂了巽上人精湛的制茶技艺,既是对好茶的礼赞,更是对友人制茶心得的欣赏,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谊。

4. 作品点评

柳宗元的诗作兼具两种风格:既有奇崛峻峭、沉郁悲愤的笔调,又不乏清新自然、空灵悠远的意境。这首咏茶诗更偏向后者,语言清雅含蓄,与描写的茶事内容相得益彰。但细读之下,诗中仍暗含着诗人高洁自持的志趣,隐约流露出被贬荒远之地的郁结与不平。品读这首诗,既能领略柳宗元诗歌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造诣,又能一窥唐代茶文化与禅宗思想交融的独特风貌。茶禅一味的精神追求,不仅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更折射出他们借茶明志、以禅修心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文化交融,至今仍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风调清迥。

不详日本学者藤元粹《柳柳州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依本诗韵次用》

下一篇:唐·柳宗元《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