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ùn
gōng
yuàn
yǒ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jìng
táng
jié
shǐ
lún
qióng
yuán
liú
xíng
shì
shǐ
sān
kōng
mén
huá
táng
kāi
jìng
xiàng
huàn
qiě
fán
qīng
lěng
fén
zhòng
xiāng
wēi
miào
yán
shǒu
kuì
dǎo
shī
chāo
yáo
xiè
chén
hūn
jiǎng
táng
miè
běn
fēi
duàn
wén
ān
táng
wéi
shè
gāo
shì
fāng
zài
shèng
yán
xuān
fēn
bié
nǎi
zhī
zhōng
kōng
jiǎ
míng
xiàng
shuí
yuàn
yán
jué
wén
wàng
liáo
wéi
chán
táng
jié
jīng
máo
tuán
tuán
bào
bái
shān
huā
luò
yōu
zhōng
yǒu
wàng
shè
yǒu
běn
fēi
zhào
kōng
dài
wàn
lài
yuán
shēng
yǎo
rán
xuān
zhōng
xīn
jìng
běn
tóng
niǎo
fēi
róng
tíng
xīn
tíng
zhū
jiàn
jiā
kāi
róng
qīng
xiāng
chén
fēng
yuǎn
cǎi
hán
nóng
xiāo
chū
rén
shì
áng
duō
róng
cháng
wén
kōng
zào
shuí
wéi
gōng
liú
lián
qiū
yuè
yàn
tiáo
lái
shān
zhōng
zhú
qiáo
wēi
qiáo
shǔ
yōu
jìng
liáo
rào
chuān
穿
shū
lín
bèng
tuò
fēn
jié
qīng
yún
bào
xīn
kàn
juān
juān
liú
yǎng
líng
xiāo
xiāo
yín
chí
xià
yān
cháo
zhā
míng
shān
qín
liàng
yào
jīn
yòng
yǒu
yīn

译文

净土堂人的结习从无开始,沦落沉溺穷尽了苦难之源。轮回成为今世的人形时,才彻悟三种解脱的空门。华美殿堂敞开清净佛国,佛像庄严绚丽繁复。檀香清冷袅袅焚烧,诵经声微妙如天籁。叩首感恩导师指引,遥遥告别尘世昏聩。曲讲堂涅槃并非断灭,佛经文字不可弃离!为何设立讲经堂?因高僧在此弘法。圣者默然以言传法,分别执著实为愚痴。中道即空即假,名相执着何须挂怀?愿弃绝外闻干扰,专注思维佛法真谛。禅堂茅草覆地成禅堂,青山环抱清寂之境。山花飘落幽静门扉,禅客忘却机巧之心。观照万象本非执取,洞见空性无需思辨。万物因缘而生,喧嚣中自有深寂。心与境本无差别,飞鸟掠过不留痕迹。芙蓉亭新亭俯临红漆栏杆,嘉树绽放木芙蓉。清香随风飘散远方,寒露浸润花瓣浓艳。芙蓉超然脱俗,姿态万千随风摇曳。曾闻“色空”之理,造化谁是精巧工匠?留恋秋月清辉,远处山寺钟声隐约传来。苦竹桥危桥连接幽深小径,蜿蜒穿过稀疏竹林。竹笋迸裂显苦节,青筠环抱空心之态。俯视溪流涓涓,仰听竹涛萧萧。暮云遮蔽斜阳,鸟雀啁啾鸣于山林。虽非渡口良材,却为栖息提供绿荫。

逐句剖析

"净土堂":净土堂

"结习自无始":人的结习从无开始,

"沦溺穷苦源":沦落沉溺穷尽了苦难之源。

# 沦溺:论落沉没。

"流形及兹世":轮回成为今世的人形时,

"始悟三空门":才彻悟三种解脱的空门。

"华堂开净域":华美殿堂敞开清净佛国,

"图像焕且繁":佛像庄严绚丽繁复。

"清冷焚众香":檀香清冷袅袅焚烧,

# 冷:轻妙。

"微妙歌法言":诵经声微妙如天籁。

# 歌法言:指诵唱佛经。

"稽首愧导师":叩首感恩导师指引,

# 稽首:旧时跪拜礼。

"超遥谢尘昏":遥遥告别尘世昏聩。

# 超遥:遥远貌。

"曲讲堂":曲讲堂

"寂灭本非断":涅槃并非断灭,

# 寂灭:指超越生死、物我界限的境界。

"文字安可离":佛经文字不可弃离!

# 文字:这里指代语言和文字表达。

"曲堂何为设":为何设立讲经堂?

# 曲堂:弯曲或曲折的厅堂,可能象征隐居之处。

"高士方在斯":因高僧在此弘法。

# 高士:品德高尚的隐士。

"圣默寄言宣":圣者默然以言传法,

# 圣默:神圣的沉默,指内在的智慧。

"分别乃无知":分别执著实为愚痴。

# 分别:对事物的区分和认识。

"趣中即空假":中道即空即假,

# 空假:佛教中的空性和虚假。

"名相与谁期":名相执着何须挂怀?

# 期:期待,期望。,名相:佛教中指有名有相的事物。

"愿言绝闻得":愿弃绝外闻干扰,

# 绝闻:无声无息,达到超脱听觉的状态。

"忘意聊思惟":专注思维佛法真谛。

# 忘意:忘却世俗的意念。

"禅堂":禅堂

"发地结菁茆":茅草覆地成禅堂,

# 菁茆:丛丛茅草。,结:生长。,发地:大地。

"团团抱虚白":青山环抱清寂之境。

# 虚白:清白的空间。

"山花落幽户":山花飘落幽静门扉,

# 幽户:静谧的门户。,山花:山间的花朵。

"中有忘机客":禅客忘却机巧之心。

# 忘机客:超脱世俗的隐士。

"涉有本非取":观照万象本非执取,

# 本非取:并非为了获取。,涉有:涉足世间。

"照空不待析":洞见空性无需思辨。

# 不待析:无需剖析。,照空:照亮空灵。

"万籁俱缘生":万物因缘而生,

# 缘生:源于存在。,万籁:万物的声音。

"窅然喧中寂":喧嚣中自有深寂。

"心境本同如":心与境本无差别,

# 同如:开阔如洞。,心境:心境。

"鸟飞无遗迹":飞鸟掠过不留痕迹。

# 鸟飞无遗迹:飞鸟掠过不留痕迹。

"芙蓉亭":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新亭俯临红漆栏杆,

# 俯朱槛:俯倚着红色的栏杆。

"嘉木开芙蓉":嘉树绽放木芙蓉。

# 芙蓉:这里指木芙蓉。

"清香晨风远":清香随风飘散远方,

"溽彩寒露浓":寒露浸润花瓣浓艳。

# 溽:湿润。

"潇洒出人世":芙蓉超然脱俗,

"低昂多异容":姿态万千随风摇曳。

"尝闻色空喻":曾闻“色空”之理,

"造物谁为工":造化谁是精巧工匠?

"留连秋月晏":留恋秋月清辉,

# 秋月晏:秋天的时光已经不多了。,留连:意即留恋。

"迢递来山钟":远处山寺钟声隐约传来。

# 迢递:远处。

"苦竹桥":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危桥连接幽深小径,

# 幽径:幽静的小路。当指竹林间的小路。,属:连。,危桥:高耸的桥。

"缭绕穿疏林":蜿蜒穿过稀疏竹林。

# 疏林:稀疏的树林。

"迸箨分苦节":竹笋迸裂显苦节,

# 箨:竹笋外一层层的笋皮,笋长成竹,其所脱掉的皮叫箨,俗称笋壳。

"轻筠抱虚心":青筠环抱空心之态。

# 虚心:语意双关,一方面是说苦竹空心,一方面又赋予苦竹以人格,说它谦虚、虚心。,筠:竹皮。

"俯瞰涓涓流":俯视溪流涓涓,

# 流:流水。,涓涓:细水缓流貌。,俯瞰:从高处往下看。瞰:看,俯视。

"仰聆萧萧吟":仰听竹涛萧萧。

# 吟:吟咏,诵读。形容竹叶声像音乐、诗歌。,萧萧: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竹叶声。,仰聆:仰面去听。聆:听。

"差池下烟日":暮云遮蔽斜阳,

# 烟日:烟雾笼罩的太阳。,差池:不齐貌。

"嘲哳鸣山禽":鸟雀啁啾鸣于山林。

# 嘲哳:鸟鸣声。

"谅无要津用":虽非渡口良材,

# 要津:重要的渡口。比喻显要的职位、地位。,谅:料想。

"栖息有余阴":却为栖息提供绿荫。

# 有余阴:有多余的阴凉,意指苦竹的树阴供人乘凉还是绰绰有余的。,栖息:指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巽公院五咏》是唐代柳宗元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的一组五言古诗。该组诗以龙兴寺的物象与禅境为题材,前三首以议论笔法直陈佛理,后二首借景抒怀暗藏禅机。前篇通过“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等句阐发禅宗心法,后篇则以“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的意境,将佛理融入自然生灭的禅观之中。这种由理入景、理景交融的架构,既延续了王维“诗中有禅”的创作传统,又暗合柳宗元"统合儒释"的文脉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组咏物诗。通过对龙兴寺内有关事物和景色的描写,谈到佛理,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禅境的向往和自身怀才不遇之感。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净土堂》,记述了净土院重修后佛堂的新貌及诗人参与佛事的情景,抒发了崇佛之心。开篇四句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以议论切入,直点主旨,诗人从人生轮回的苦难中,领悟到 “我空、法空、空空” 这三种解脱的佛理。接着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细腻描绘了净土堂佛事的景象:华美的佛堂宛如净地,佛像鲜明繁多,檀香袅袅,经声悠扬。结尾 “稽首媿导师,超遥谢尘昏”,诗人叩拜唱经法师,忏悔自身在红尘中的昏聩,渴望摆脱人世烦恼,向往涅槃与西方极乐世界,足见其受佛教影响之深。​第二首《曲讲堂》,结构与前首相近。开篇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从设置曲讲堂的必要性落笔,点明经文需讲解,高士讲经需有讲坛,曲讲堂的设立理所当然。“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趣中即空假,名相与假期?” 进一步阐释,指出默然妙语需借言语宣讲,将二者割裂是无知之举,且中道与空相、假名本为一体,不必细分名相。末句 “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表达了弃绝听闻所得、通过思考悟得佛理的愿望。全诗多议论,满含佛学术语,足见诗人对佛教真谛的虔诚向往。​第三首《禅堂》,写三堂之一的 “禅堂”,写法略有变化。开篇 “发地结青茆,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以特写镜头勾勒禅堂:青茅盖成的禅堂,被青山环抱,山花落在幽静的门前,堂中有忘机的禅客(包括诗人)。中间部分以禅语述对佛学的理解,涉及 “有并非有意去取得,观照于全也不用去解析” 等,体现了对佛理的深刻领悟。结尾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展现空有双亡、心境合一的境界,升华了诗意。​前三首以议论为主,后两首则以写景见长。第四首《芙蓉亭》,围绕芙蓉花展开,分三层。前四句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全是写景,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动静交织的画面:新亭凭栏,芙蓉绽放,晨风送香,寒露染彩。第二层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继续描花,赞其姿态万千。“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笔锋一转,由花联想到 “色空” 之理,感慨芙蓉之美恰是 “色即是空” 的体现。末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写诗人从赏景的沉醉转入听钟的静观,流露出对禅境的向往。全诗融写景、咏物、抒情于一体,情景交融。​第五首《苦竹桥》,看似写桥,实则重点写竹,桥为陪衬。前四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写实勾勒:危桥连幽径,穿疏林,特写竹子拔节,突出其 “苦节” 与 “虚心”。第二层写桥上所见所闻:俯看细流,仰视竹声,观烟雾中夕阳,听山中鸟鸣,充满生机。但 “囚徒为朋”“夜眠不遑寐” 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伤感。结尾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借竹自喻,感叹其虽有 “苦节”“虚心” 之质,却难成渡世津梁,只能供人栖息,暗含怀才不遇之叹。全诗兼具咏物与山水诗的特点。​

3. 作品点评

前人对组诗的写作评价颇高。曾吉甫《笔墨闲录》评曰:“退之虢州《三堂二十一咏》,子厚《巽公院五咏》,取韵各精切,非复纵肆而作。随其题观之,其工可见也。”孙月峰亦点出:“五作俱就禅理发挥,最精妙。”汪森则认为:“五诗极能因名立意,洗剔见工。然谈理而实诸所无,不若写物而空诸所有,在具眼者自当辩之。”蒋之翘更直言:“五咏中《禅室》一首差胜。”孙昌武教授对《净土堂》《禅堂》的批评颇具代表性:“此等诗作效仿六朝玄言体例,以诗体敷陈陈腐佛理。”因诗中佛理宣扬过甚,当代选本多弃选此组。幸有吴文治教授慧眼,在《柳宗元选集》中特选《芙蓉亭》《苦竹桥》二首。二诗虽同具禅意,却各呈异彩:《芙蓉亭》以明艳芙蓉为媒,佛理自然流淌;《苦竹桥》托幽暗竹桥寄寓,暗藏贬谪之愤。要理解这组诗,须正视柳宗元的佛教信仰——既不必刻意回避,亦不可盲目推崇。其贬谪永州的精神重创,确使佛学成为心灵避风港;但诗中“三空”“净土”等观念,亦流露消极避世倾向。更值得关注的是,柳宗元对佛学并非全盘接受:既批判僧侣“不事耕桑”的寄生,又反对禅宗“离经叛道”的空谈,更强调“以儒统释”的融合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宋清传》

下一篇:唐·柳宗元《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