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宋清这个人,
"长安西部药市人也":是在长安商街西部药市的卖药的商人,
# 药市人:在市场上卖药的商人。,西部:唐朝时的长安商业区分东部的市场和西部的市场,文中指的是西部的市场。
"居善药":他囤积了很多好的药材。
# 居:囤积、储藏。
"有自山泽来者":有从山地、湖河等地来的药农,
"必归宋清氏":一定要把药送到宋清的药店让他去卖,
"清优主之":宋清对他们是很优厚的。
# 优主之:给他们优惠。主:名词活用为动词,主持、对待的意思。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长安的医生用宋清那里的良药来制成自己的药方,
"辄易雠":很容易就能卖出去,
# 雠:销售、售出。
"咸誉清":所以他们都称赞宋清。
"疾病疕疡者":有生各种疮病的人,
# 疡:痈疮。,疕:指的是头疮,文中是疮肿产生的疼痛。
"亦毕乐就清求药":也都爱去宋清开的药店买药,
"冀速已":希望能够快速的康复。
# 冀速已: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已:消除伤痛、康复。
"清皆乐然响应":宋清总是很热情地接待客人,
"虽不持钱者":就算有的人没有带钱,
"皆与善药":宋清也会把药先赊给他们,
"积券如山":欠钱债券就在家里积攒了很多,
# 券:债券、借据。
"未尝诣取直":上门索取药钱的事情他从来不做。
# 诣取直:前去讨取药钱。
"或不识遥与券":有些素不相识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打欠条买药,
"清不为辞":宋清也同样把药卖给他。
"岁终":每到年末的时候,
"度不能报":估计账是没法还上了,
# 报:偿还。,度:推断、认为、估计。
"辄焚券":他就把债券全部烧光,
"终不复言":再也不说这些事情。
"市人以其异":其他的商人都觉得宋清的这种举动很是令人费解,
# 异:不同于常人。
"皆笑之曰":就嘲讽他:“
"清":宋清他,
"蚩妄人也":是个蠢人。”
# 蚩妄人:痴傻蠢笨的人。
"或曰":同时也有人认为:“
"清其有道者欤":宋清大概是那种有高尚道德的人吧?”
"清闻之曰":宋清听过了这些议论,说:“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我经商赚钱养活妻子儿女,
"非有道也":道德高尚还谈不上,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但要说我是蠢人,也是不对的。”
"清居药四十年":宋清从事卖药的生意四十年,
"所焚券者百数十人":焚烧了一百多人的债券,
"或至大官":其中有后来做大官的,
"或连数州":有管辖州郡的,
"受俸博":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待遇,
# 博:多。
"其馈遗清者":他们派人给宋清送礼物,
# 馈遗:馈赠、赠送。
"相属于户":一个接一个快快把门槛都踏破了。
# 相属: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虽不能立报":尽管有些人当时没有足够的钱去偿还药费,
"而以赊死者千百":甚至赊欠至死的也有上千人,
"不害清之为富也":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宋清最终成为一个富翁。
"清之取利远":宋清获得的利益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是因为长时间的等待,
"远故大":才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岂若小市人哉":哪里像那些目光短浅的小商人呢?
# 小市人:没有道德、利欲熏心的庸俗商人。
"一不得直":只要有一次没有拿到药钱,
"则怫然怒":就会勃然大怒,
# 怫然:变色愤怒的样子。
"再则骂而仇耳":甚至破口大骂与人为敌。
"彼之为利":这些小的商人唯利是图,
"不亦翦翦乎":不显得太过狭隘了吗?
# 翦翦:心中容不下事情、狭隘的样子。
"吾见蚩之有在也":在他们的身上,我才真正看到了愚人傻瓜的样子。
"清诚以是得大利":宋清凭借着诚实守信最终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又不为妄":从不胡乱做事,
"执其道不废":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经商之道,
"卒以富":最终得以致富。
"求者益众":需要购买药的人越多,
"其应益广":他满足别人需求的面也就越广。
"或斥弃沉废":遇到遭贬谪的官员,
# 斥弃沉废:指被罢官贬斥的官吏。
"亲与交":他也同样地以诚相待,
"视之落然者":遇到生活极其贫困的,
# 落然者:流落、破落的人。
"清不以怠遇其人":宋清也同样地热情接待,
"必与善药如故":及时地给予良药。
"一旦复柄用":受到他恩惠的人来日只要重新获得重用,
# 柄用:受到重用,掌管大权。
"益厚报清":带给宋清的报答就会十分丰厚。
"其远取利皆类此":宋清有长远的赚钱眼光,和上面讲的都是一样的。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现在这些和人交往的人们,
"炎而附":趋炎附势地巴结上层官员,
# 炎而附:趋炎附势地巴结上层官员。
"寒而弃":背叛离弃原来的亲朋,
# 寒而弃:背叛离弃原来的亲朋。
"鲜有能类清之为者":能够像宋清这样与人交往的实在太少了。
# 鲜:少。
"世之言":世俗的人们,
"徒曰":只讲“
"市道交":市侩手段之下的交往”。
# 市道交:势力上的交往,以有利可图为标准。
"呜呼":哎!
"清":宋清他,
"市人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
"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而今天的人们与人交往都要求回报,有像宋清这样具有长远目标的吗?
"幸而庶几":假如有人能够像宋清一样,
# 庶几:差不多、几乎接近。
"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那么天下穷困潦倒的人能够免于死亡的就会很多了。
"“":那些“
"”":市侩手段之下的交往”
"岂可少耶":能够减少吗?
"或曰":有人这样说:“
"清":宋清他,
"非市道人也":宋清不是市侩一类的人。”
"柳先生曰":我这样说道:“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宋清作为商人却不去运用那些市侩的手段,
# 居市:在街市上开店。
"然而居朝廷、":而那些居庙堂之高、
"居官府、":或者官衙、
"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和学校,并且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 庠塾:古代学校。
"反争为之不已":反而争先恐后地去使用那些市侩的手段,
"悲夫":真是让人感到可悲可叹啊!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如此说来,宋清并不只是有别于一般的商人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以商业人物为核心的传记散文,展现了唐代社会复杂的人际生态与深刻的思想矛盾,又批判了士大夫阶层的虚伪势利。
2. 写作手法
对比:以“市道交”为靶心,将宋清的“远取利”与士大夫的“趋炎附势”形成尖锐对比。市井商人“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而宋清却以“积券如山,岁终辄焚”的豁达化解债务,甚至对落魄者始终如一。这种对比不仅凸显宋清的“非市道人”特质,更暗讽士大夫阶层“争为之不已”的市侩行径。柳宗元以“悲夫”一声长叹,将个人对官场虚伪的愤懑融入议论,使批判更具情感张力。开门见山:文章首句“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以极简笔墨交代了宋清的身份,长安西部药市的普通药商,并点明其经营的根本“居善药”。这种开门见山的叙述,让读者立即锁定人物与故事的背景。议论:“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此句在叙述宋清焚券、最终致富的事迹后,作者以对比手法展开议论,将宋清“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终不复言”的长远取利方式,与“一不得直则怫然怒”的小市人短视行为对比,直接点明宋清“取利远”故“利大”的逻辑,批判了市井商人的功利短视。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介绍宋清的处世方式。宋清是长安城里一个普通的卖药商人。他待药农诚恳,常为远道而来的药商提供食宿,因此各地药农都愿意把药材卖给他,使得药铺常年存有优质药材。医生用他的药材配药疗效显著,患者为尽快康复也都来找他买药。宋清卖药不论对方是否相识,也不论家境贫富,都同样提供好药,因此积存了大量未兑现的借据。但他从不主动上门讨债,到了年底,估计债务人家境困难无力偿还,便将这些借据当众烧毁。市井中人对他的做法议论纷纷,认为宋清既不像品德高尚的隐士,也不是行事荒唐的愚人,不过是个靠诚信经营养活妻儿的普通商人。第二段解释宋清能维持生计的原因。当年得到他帮助免除债务的人中,有的后来入朝为官,有的成为手握重兵的节度使。这些人在显贵后没有忘记宋清的恩情,常送来丰厚礼物。更可贵的是,宋清对待落魄潦倒之人也始终如一,即便对方被贬谪或失业,仍照常给予帮助。这些人一旦重新得志,都会加倍报答宋清。可见他做生意并非只看眼前利益,而是用长远眼光经营人际关系。第三段议论世态人情。作者指出,宋清虽是市井中人,但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更懂得变通之道。世人遇事往往只计较利害得失,却偏要标榜自己“重义轻利”。相比之下,宋清这种朴素的处世方式反而更显可贵。作者感慨:若世间能多些宋清式的“市道交”,不知能解救多少困苦百姓。更讽刺的是,那些自命清高的士大夫整日空谈道义,实际行为却比不上市井商贩的本真。宋清的智慧,不仅远胜普通百姓,更让那些道貌岸然的读书人自愧不如。这种对世态炎凉的批判,字里行间充满愤慨之情。
4. 作品点评
古代史传类文章通常需要完整记录人物生平事迹,并进行评价,要求内容详实可靠。另有一种文体则不同,它只截取人物某个时期的一件事或某句话,结合社会生活进行阐发,形成篇幅短小、主题集中、思想深刻,介于寓言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性作品,可视为传记文体的变体。这类文章在记述宋清生平时,仅选取其卖药事迹,通过市井小民却能超越市侩习气的品格描写来实现立传目的。同时借题发挥,既批判了社会上嫌贫爱富的世态炎凉,又寄托了作者自遭贬谪以来对人情冷暖的深切体会。从写作手法看,这类文章具有先叙述后议论的显著特点。叙述部分根据表达需要精选素材,着重保留宋清作为普通商户却能急人所难的事例,其余无关内容都予以删减。议论部分则紧扣这一核心事例,通过与上层社会人物的反复对比,清晰揭示出权贵阶层的卑劣行径。这种结构安排使文章前后呼应,叙事与议论融为一体,形成了完整的表达体系。
# 只是借宋清不速望极,调侃世人一番,痛骂世人一番。妙在前幅写宋清市药一段,中幅亦写宋清市药一段,特于中间忽起二波,写出人笑宋清一段,宋清解嘲一段。便令文章无波澜处生出波澜,无点染处生出点染,峰峦绝佳。
清孙琮《山晓阁唐宋八大家选·柳柳州集》卷四
# 跌宕跳脱,开东坡海外篇。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评语卷十三
# 以一“市”字发出无限感慨,后段如太史公愤激于亲戚交游莫救视也。笔下亦跳脱有活龙虎之状。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九
上一篇: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下一篇:唐·柳宗元《巽公院五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