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ēng
wáng
sūn
wén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yuán
wáng
sūn
shān
xìng
néng
xiāng
róng
yuán
zhī
jìng
héng
lèi
rén
ràng
xiào
xiāng
ài
shí
xiāng
xiān
xíng
yǒu
liè
yǐn
yǒu
xìng
guāi
míng
āi
yǒu
nàn
nèi
róu
ruò
zhě
jiàn
jià
shū
shí
wèi
shú
xiāng
shì
zhī
jǐn
shú
xiào
qún
cuì
rán
hòu
shí
kàn
kàn
yān
shān
zhī
xiǎo
cǎo
huán
ér
xíng
suì
zhí
yuán
zhī
shān
héng
rán
wáng
sūn
zhī
zào
xiāo
zhēng
háo
náo
jiāng
jiāng
suī
qún
xiāng
shàn
shí
xiāng
shì
niè
xíng
liè
yǐn
guāi
ér
yǒu
nàn
tuī
róu
ruò
zhě
miǎn
hào
jiàn
jià
shū
suǒ
guò
láng
rǎng
shí
wèi
shú
zhé
yǎo
tóu
zhù
qiè
rén
shí
jiē
zhī
shí
qiǎn
shān
zhī
xiǎo
cǎo
líng
cuò
zhé
wǎn
shǐ
使
zhī
cuì
rán
hòu
wáng
sūn
zhī
shān
héng
hāo
rán
shì
yuán
qún
zhòng
zhú
wáng
sūn
wáng
sūn
qún
zhòng
yuán
yuán
zhōng
kàng
rán
zhī
shèn
zēng
wáng
sūn
ruò
shān
jiān
jiǔ
jiàn
shì
zuò
zēng
wáng
sūn
yún
xiāng
shuǐ
zhī
yóu
yóu
shàng
qún
shān
ér
shàn
è
jiān
è
zhě
wáng
sūn
shàn
zhě
yuán
huán
xíng
suì
zhí
zhǐ
bào
cán
wáng
sūn
shèn
zēng
shān
zhī
líng
zéi
zhān
tiào
liáng
jiào
xiāo
chòng
xuān
yín
wài
bài
nèi
zhēng
qún
pái
dòu
shàn
lèi
huā
hài
fēn
dào
mín
shí
fēn
chōng
qiǎn
guǒ
jiāo
ào
huān
xīn
jiā
huá
měi
shuò
ér
fán
qún
jìng
niè
zhū
gēn
huǐ
chéng
bài
shí
gèng
xuān
mín
yuàn
háo
qióng
mín
wáng
sūn
shèn
zēng
shān
zhī
líng
wén
yuán
zhī
rén
shòu
zhú
jiào
tuì
退
yōu
yóu
wéi
shì
xiào
lián
lái
tóng
shèng
qiú
xiōng
zhū
qún
xiǎo
suì
jūn
wéi
rén
niè
shàn
è
tóng
xiāng
tài
zhào
yíng
zhī
rán
nǎi
huò
zhī
yōu
wáng
sūn
shèn
zēng
shān
zhī
líng
ér

译文

猿、猢狲群居在不同的山上,彼此德行不同,互不相容。猿的德行文静稳重,都能仁爱谦让、孝顺慈善。它们群居时互相爱护,吃东西互相推让,行走时排成行列,饮水时遵守秩序。如果有的不幸失散离群,它就发出哀伤的鸣叫。假如遇到灾难,就把弱小的幼猿保护起来。它们不践踏庄稼蔬菜。树上的果子还未成熟时,大家共同小心看护着;果子成熟之后,便呼叫同伴聚齐,这才一同进食,显得一派和气欢乐的样子。它们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树,一定绕道行走,使其能顺利生长。所以猿群居住的山头,经常是草木茂盛郁郁葱葱的。那猢狲的德行暴躁而又吵闹,整天争吵嚎叫,喧闹不休,虽然群居却彼此不和。吃东西时互相撕咬,行走时争先恐后,饮水时乱成一团。有的离群走散了也不思念群体。遇到灾难时,便推出弱小的而使自己脱身。它们喜欢糟蹋庄稼蔬菜,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树上的果子还未成熟,就被他们乱咬乱扔。偷了人们的食物,都只知塞满自己的腮囊。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树,一定要摧残攀折,直到毁坏干净才肯罢休。所以猢狲居住的山头经常是草木枯萎一片荒凉的。因此猿群众多时就把猢狲赶跑,猢狲多的时候也咬猿。猿就索性离去,始终不同猢狲争斗。因而在动物中,再没有比猢狲更可恶的了。我被贬到山区很久了,看到猢狲这样的行为,就写了这篇《憎王孙文》;湘江水悠悠,两岸群山绵延起伏。为什么这座山草木茂盛而那座山光秃荒凉啊,因为善类和恶类分别聚居在这两座山上。凶恶的是猢狲啊,善良的是猿,绕道而行让草木顺利生长啊制止暴残。猢狲啊太可恨了!啊,山神啊,为何不将他们赶尽杀绝呢?猢狲乱跳狂叫,龇牙瞪眼。对外毁坏东西,对内争夺打架。排挤打击善良的猿类啊,喧哗惊扰乱如麻。偷取百姓的食物,自己占有不分给同类。塞满两颊填饱肚子啊,得意洋洋骄傲自大。好花美树啊粗大又茂盛,群猴争折竞咬最后只剩死树枯根。毁坏了成果更加暴怒喧阗,百姓怨恨痛苦直呼苍天。猢狲啊真的太可恨!啊,山神啊,为何只有你听不见?猿正直善良啊,遭受驱逐也不计较;从容不迫地退避,只将美好的德行来仿效。飞廉、恶来勾结起来,将周文王囚禁,大禹、后稷携手合作,“四凶”都被铲除。小人得势君子就会遭殃,有德行的人聚在一起坏人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善与恶不能共处,倒霉还是幸运得视双方力量的强弱而定。弱肉强食是事物的必然规律啊,弱得祸强得福大势所趋。猢狲真是太可恨!啊,山神呀,为何你还如此安闲的居住在此?

逐句剖析

"猿、":猿、

"王孙居异山":猢狲群居在不同的山上,

"德异性":彼此德行不同,

"不能相容":互不相容。

"猿之德静以恒":猿的德行文静稳重,

"类仁让孝慈":都能仁爱谦让、孝顺慈善。

# 类:都,大抵。

"居相爱":它们群居时互相爱护,

"食相先":吃东西互相推让,

"行有列":行走时排成行列,

"饮有序":饮水时遵守秩序。

"不幸乖离":如果有的不幸失散离群,

"则其鸣哀":它就发出哀伤的鸣叫。

"有难":假如遇到灾难,

"则内其柔弱者":就把弱小的幼猿保护起来。

"不践稼蔬":它们不践踏庄稼蔬菜。

"木实未熟":树上的果子还未成熟时,

"相与视之谨":大家共同小心看护着;

"既熟":果子成熟之后,

"啸呼群萃":便呼叫同伴聚齐,

"然后食":这才一同进食,

"衎衎焉":显得一派和气欢乐的样子。

# 衎衎:和气欢乐的样子。

"山之小草木":它们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树,

"必环而行遂其植":一定绕道行走,使其能顺利生长。

"故猿之居山恒郁然":所以猿群居住的山头,经常是草木茂盛郁郁葱葱的。

"王孙之德躁以嚣":那猢狲的德行暴躁而又吵闹,

"勃诤号呶":整天争吵嚎叫,

# 号呶:号叫。,勃诤:相争。

"唶唶强强":喧闹不休,

# 强强:相随的样子。,唶唶:大声呼叫。

"虽群不相善也":虽然群居却彼此不和。

"食相噬啮":吃东西时互相撕咬,

"行无列":行走时争先恐后,

"饮无序":饮水时乱成一团。

"乖离而不思":有的离群走散了也不思念群体。

"有难":遇到灾难时,

"推其柔弱者以免":便推出弱小的而使自己脱身。

"好践稼蔬":它们喜欢糟蹋庄稼蔬菜,

"所过狼藉披攘":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木实未熟":树上的果子还未成熟,

"辄龁咬投注":就被他们乱咬乱扔。

# 龁:咬。

"窃取人食":偷了人们的食物,

"皆知自实其嗛":都只知塞满自己的腮囊。

# 嗛:猴类两颊内藏食物的皮囊。

"山之小草木":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树,

"必凌挫折挽":一定要摧残攀折,

"使之瘁然后已":直到毁坏干净才肯罢休。

"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然":所以猢狲居住的山头经常是草木枯萎一片荒凉的。

"以是猿群众则逐王孙":因此猿群众多时就把猢狲赶跑,

"王孙群众亦齚猿":猢狲多的时候也咬猿。

# 齚:咬。

"猿弃去":猿就索性离去,

"终不与抗":始终不同猢狲争斗。

"然则物之甚可憎":因而在动物中,

"莫王孙若也":再没有比猢狲更可恶的了。

"余弃山间久":我被贬到山区很久了,

"见其趣如是":看到猢狲这样的行为,

"作《憎王孙》云":就写了这篇《憎王孙文》;

"湘水之浟浟兮":湘江水悠悠,

# 浟浟:水流的样子。

"其上群山":两岸群山绵延起伏。

"胡兹郁而疲彼兮":为什么这座山草木茂盛而那座山光秃荒凉啊,

"善恶异居其间":因为善类和恶类分别聚居在这两座山上。

"恶者王孙兮善者猿":凶恶的是猢狲啊,善良的是猿,

"环行遂植兮止暴残":绕道而行让草木顺利生长啊制止暴残。

"王孙兮甚可憎":猢狲啊太可恨了!

"噫":啊,

"山之灵兮":山神啊,

# 山之灵:山神(影射当时在位的唐宪宗)。

"胡不贼旃":为何不将他们赶尽杀绝呢?

# 旃:“之焉”二字的合音。,贼:诛杀。

"跳踉叫嚣兮":猢狲乱跳狂叫,

"冲目宣龂":龇牙瞪眼。

# 宣龂:露出牙根肉。

"外以败物兮":对外毁坏东西,

"内以争群":对内争夺打架。

"排斗善类兮":排挤打击善良的猿类啊,

"哗骇披纷":喧哗惊扰乱如麻。

"盗取民食兮":偷取百姓的食物,

"私己不分":自己占有不分给同类。

"充嗛果腹兮":塞满两颊填饱肚子啊,

"骄傲欢欣":得意洋洋骄傲自大。

"嘉华美木兮硕而繁":好花美树啊粗大又茂盛,

"群披竞啮兮枯株根":群猴争折竞咬最后只剩死树枯根。

"毁成败实兮更怒喧":毁坏了成果更加暴怒喧阗,

"居民怨苦兮号穹旻":百姓怨恨痛苦直呼苍天。

# 穹旻:苍天。

"王孙兮甚可憎":猢狲啊真的太可恨!

"噫":啊,

"山之灵兮":山神啊,

"胡独不闻":为何只有你听不见?

"猿之仁兮":猿正直善良啊,

"受逐不校":遭受驱逐也不计较;

"退优游兮":从容不迫地退避,

"唯德是效":只将美好的德行来仿效。

"廉、":飞廉、

# 廉:指飞廉,相传是殷纣王的臣子。

"来同兮圣囚":恶来勾结起来,将周文王囚禁,

# 囚:周文王曾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牖城)。,圣:指周文王。,来:指恶来,相传是殷纣王的臣子。

"禹、":大禹、

# 禹:夏禹,是舜向尧推荐的贤臣。

"稷合兮凶诛":后稷携手合作,“四凶”都被铲除。

# 凶:指“四凶”,相传是被舜放逐的四个恶人浑敦、穷奇、梼杌、饕餮。,稷:后稷,是舜向尧推荐的贤臣。

"群小遂兮君子违":小人得势君子就会遭殃,

# 违:遭殃。,遂:得逞。

"大人聚兮孽无余":有德行的人聚在一起坏人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 孽:妖害。

"善与恶不同乡兮":善与恶不能共处,

"否泰既兆其盈虚":倒霉还是幸运得视双方力量的强弱而定。

# 泰:好运、顺利。,否:恶运、倒霉。

"伊细大之固然兮":弱肉强食是事物的必然规律啊,

"乃祸福之攸趋":弱得祸强得福大势所趋。

# 攸:所。

"王孙兮甚可憎":猢狲真是太可恨!

"噫":啊,

"山之灵兮":山神呀,

"胡逸而居":为何你还如此安闲的居住在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憎王孙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晚年创作的一篇骈文。这篇骈文以贯穿始终的对比手法,从居处、饮食、行动、饮水、离散等多个角度,将“德性异,不能相容”的猿与王孙的习性、行为进行全方位对照。猿的仁善守序与王孙的暴戾恣睢形成鲜明反差,作者借此深刻揭露中唐统治阶级的腐朽行径,委婉却坚定地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主张,也鲜明地展现出自己绝不与腐朽势力妥协的态度。文章结尾采用骚体句式,层层递进地揭露王孙恶行,并多次诘问“山之灵”,言辞激烈,恨意深切,进一步强化了批判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憎王孙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以骚体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成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彼时他谪居山区已久,亲眼目睹猢狲乖张暴戾的行径,有感于其丑恶品行,遂写下此文以寄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寓言性质的骈文,文章采用对比手法,从居、食、行、饮、离等方面将猿与王孙的习性、行为相对照,以猿喻革新派,以王孙喻反对革新的顽固势力,揭露中唐统治阶级罪恶行径,肯定王叔文革新主张,表明作者不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

2. 写作手法

对比:全文从德、食、居、行等多方面将猿与王孙进行全方位对比,猿的仁让孝慈与王孙的暴戾嚣狂形成鲜明反差,通过自然习性的对照凸显善恶本质,强化对革新派的赞美与对守旧势力的批判。复沓:骚体部分“王孙兮甚可憎”三次重复,“山之灵兮”的诘问层层递进,在重复中融入情感深化,从斥责王孙到质问统治者,增强批判的气势与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这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文章,由前半篇序文与后半篇骈文构成。文章开篇以“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凝练概括主旨,随后以并行对照的笔法,从生活习性、群体行为等多个维度,对猿与王孙这两种猴子展开细致入微的比较。表面上写的是动物习性差异,实则处处关联“德”之高下,将善恶之别、功过之分清晰呈现,借此阐明“小人当道致使君子蒙冤,评判事物不可仅凭力量强弱,而应洞察本质善恶”的深刻道理,同时表达了“大人聚兮蘖无余”的殷切期盼,即呼唤有德之士团结一心,令奸邪之徒无所遁形。结合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文中的王孙正是中唐时期反对革新的宦官、藩镇等顽固势力的化身,而猿则象征着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作者借对两者的褒贬,抒发对顽固势力围攻革新派的满腔愤慨,热情颂扬革新派的进步主张,更彰显出自己绝不向腐朽势力低头的坚定斗争精神。序文中“余弃山间久,见其趣如是”的自白,与骚体开头“湘水之澈澈兮,其上群山”的环境描写,巧妙融入了一位被贬谪官员的身影。这位“不容于尚书省”、在政治斗争中失意却依然坚守信念的文人形象,为文章憎王孙、爱猿猴的情感赋予了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在骚体部分,作者围绕序文中的对比展开铺陈渲染,通过反复咏叹“王孙兮甚可憎”,并连用“山之灵兮,胡不贼旃”“山之灵兮,胡独不闻”“山之灵兮,胡逸而居”等诘问,以一唱三叹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嫉恶如仇、渴望铲除奸佞的迫切心情,同时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姑息养奸、不辨善恶的最高统治者,使文章的讽喻意味更加强烈。在写作手法上,文章堪称状物写形的范例。描写猿群时,“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衎衎焉”短短数语,便将猿类珍惜食物、群体和睦的美好品德生动展现;刻画王孙时,“乖离而不思。有难,推其柔弱者以免”两句话,又将其冷漠自私、落井下石的丑恶本性揭露无遗。这种简洁而传神的笔触,充分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与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此外,文章采用的对比手法极具特色。不同于常见的形似类比,此文从德行、饮食、居住、行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对照,将对猿的赞美与对王孙的批判交织呈现,强烈的情感反差极具感染力。尤其是猿最终落败的结局,更增添了悲剧色彩,引发读者的深切同情与思考。而文中反复出现的“王孙兮甚可憎!”,通过复沓迭唱的方式,紧扣文题中的“憎”字,使情感如汹涌潮水般奔涌而出。作者在重复中巧妙递进,从最初的愤怒谴责,到对山神不作为的责问,最终将矛头指向象征最高统治者的“山神”,实现了情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深刻揭示了邪恶势力猖獗的根源。全文通过对猿与猢狲善恶品德的生动描写,巧妙影射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与守旧顽固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作者不仅热情讴歌了革新派的正义之举,还对顽固势力祸国殃民的行径予以无情批判,更在文末对不辨是非、纵容邪恶的统治者提出严正质问,充分展现了一位失败改革者矢志不渝的信念与勇往直前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憎王孙文》,幽渺峭厉,能曲状小物,皆尽其致。

清林纾《柳文研究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下一篇:唐·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