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zhōu
lóng
xīng
dōng
qiū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yóu
zhī
shì
yǒu
èr
kuàng
ào
ér
zhī
líng
qiào
chū
yōu
liáo
kuò
yōu
cháng
kuàng
qiū
dié
guàn
mǎng
huí
ào
yīn
kuàng
suī
zēng
chóng
tái
yán
huí
huán
xīng
lín
kàn
fēng
bìng
chǎng
yīn
ào
suī
zēng
mào
shù
cóng
shí
qióng
ruò
dòng
wěng
ruò
lín
bìng
suì
jīn
suǒ
wèi
dōng
qiū
zhě
ào
zhī
zhě
shǐ
kān
zhī
wài
yú​​
ér
yān
shǔ
táng
zhī
běi
chuí
fán
ào
chí
àn
zhī
zhuàng
fèi
píng
zhú
lián
liáng
guì
guì
sōng
shān
pián
nán
zhī
zhí
sān
bǎi
běn
jiā
huì
měi
shí
yòu
jīng
wěi
zhī
绿
yōu
yīn
huì
wèi
cuò
zhī
suǒ
chū
wēn
fēng
shuò
qīng
zhì
shuǐ
tíng
xiá
shì
yǒu
ào
rán
ér
zhì
yān
zhě
wǎng
wǎng
suì
wéi
bìng
lóng
xīng
yǒng
zhī
jiā
dēng
gāo
diàn
殿
wàng
nán
mén
kàn
xiāng
liú
ruò
shì
kuàng
ér
shì
xiǎo
qiū
yòu
jiāng
ér
rǎng
zhī
suǒ
wèi
yóu
yǒu
èr
zhě
nǎi
quē
yān
ér
sàng
zhī
qiū
zhī
yōu
yōu
​​chǔ
xiū
qiū
zhī
yǎo
yǎo
guān
miào
shǔ
dùn
qiū
zhī
xià
qiān
qiū
zhī
diān
ào
qiū
shú
cóng
yóu
shào
gōng
zhī
jiǎn
zhī
shū
hòu
zhī
jūn
zǐ‌

译文

游玩适意的去处,大概有两种境界:开阔的地方,深幽的地方,仅此而已。那地方需要跨越险阻陡峭之地,可以远离浓荫幽暗,视野开阔辽远,那么就适合成为开阔的游览之地;抵达低丘之地,潜伏在灌木野草里,小路迂回曲折,那么就适合幽深静谧的游览。因为开阔,即使再增设一些高台宽阁,上可以环视星辰,下可以俯看风雨,也不会嫌它空旷;因为深幽,即使再布置一些树林和石头,像洞穴山谷一样深邃,葱茏像山脚的树林,也不会嫌它幽深。如今所说的东丘,是适合幽深静谧游览的地方。起初这是一块龛屋之外的废地,我发现后就把龛屋与东丘合为一体,并与堂屋的北边连在了一起。凡东丘上的坳坑、水洼、小洲、石岸等等,一律保持原状。四周种上竹子围了起来,用弯曲的廊桥加以连接。种植了桂树、桧树、松树、杉树、楩树、楠树,有将近三百棵,美丽的花卉与奇石,纵横交错地布置其中。弯腰进入绿荫深处,浓荫幽幽,草木繁密。脚印错杂,找不到出路。和风怡人,清新的气息自然到来。水边的亭子和一些狭小的堂室,迂回曲折,给人一种深幽的感受。可是到此一游的人,往往把这里的深幽作为缺陷。唉!龙兴寺,是永州最好的寺庙。登上大雄宝殿可以看到天地的最南端,打开大门可以俯瞰湘江流水,它是如此开阔。而对于这个小丘,却又要开垦整治它。这样一来,我所说的游玩的两种境界,大概就会缺失并丧失它应有的特色了吧?小丘的清幽,人可以在这里的树下休息。小丘的深远,人可以在这里观察万物的精妙。酷暑消失隐去,在这小丘之下。元气会聚不散,在这小丘的顶端。深幽的东丘啊,有谁愿意跟我一起游览?我没有召公的仁德,很担心这里的花木被人砍伐,所以写下此文以祈求后来的君子保护它。

逐句剖析

"游之适":游玩适意的去处,

# 适:适意。

"大率有二":大概有两种境界:

# 大率:大概,大略。

"旷如也":开阔的地方,

# 旷如:开阔的样子。如: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

"奥如也":深幽的地方,

# 奥如:深邃的样子。

"如斯而已":仅此而已。

"其地之凌阻峭":那地方需要跨越险阻陡峭之地,

"出幽郁":可以远离浓荫幽暗,

"寥廓悠长":视野开阔辽远,

"则于旷宜":那么就适合成为开阔的游览之地;

"抵丘垤":抵达低丘之地,

# 垤: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此指小山丘。

"伏灌莽":潜伏在灌木野草里,

# 灌莽:灌木与草。灌:灌木,《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莽:宿草,隔年的草。

"迫遽回合":小路迂回曲折,

# 迫遽回合:迂回曲折。

"则于奥宜":那么就适合幽深静谧的游览。

"因其旷":因为开阔,

"虽增以崇台延阁":即使再增设一些高台宽阁,

# 延阁:绵延的阁道。,崇:高。

"回环日星":上可以环视星辰,

"临瞰风雨":下可以俯看风雨,

"不可病其敞也":也不会嫌它空旷;

# 不可病其敞也:不会损害其开阔。

"因其奥":因为深幽,

"虽增以茂树丛石":即使再布置一些树林和石头,

"穹若洞谷":像洞穴山谷一样深邃,

"蓊若林麓":葱茏像山脚的树林,

# 蓊若林麓:草木蓬勃兴盛貌。蓊(wěng):草木茂盛。

"不可病其邃也":也不会嫌它幽深。

"今所谓东丘者":如今所说的东丘,

"奥之宜者也":是适合幽深静谧游览的地方。

"其始龛之外弃地":起初这是一块龛屋之外的废地,

# 龛:龛室,安放佛像的小阁。

"予得而合焉":我发现后就把龛屋与东丘合为一体,

"以属于堂之北陲":并与堂屋的北边连在了一起。

# 北陲:北边。陲:边,际。,属:连接。

"凡坳洼坻岸之状":凡东丘上的坳坑、水洼、小洲、石岸等等,

# 坻:小洲。,坳洼:凹陷低洼处。

"无废其故":一律保持原状。

# 无废其故:不改变其原来的样子。

"屏以密竹":四周种上竹子围了起来,

"联以曲梁":用弯曲的廊桥加以连接。

"桂桧松杉楩楠之植":种植了桂树、桧树、松树、杉树、楩树、楠树,

# 楩楠:木名。楩: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几三百本":有将近三百棵,

# 本:棵。

"嘉卉美石":美丽的花卉与奇石,

"又经纬之":纵横交错地布置其中。

"俛入绿缛":弯腰进入绿荫深处,

# 绿缛:绿茵。缛:繁多,繁重。,俛:同“俯”,弯腰。

"幽荫荟蔚":浓荫幽幽,草木繁密。

# 荟蔚:繁密的样子。荟(huì):草木繁盛。

"步武错迕":脚印错杂,

# 步武错迕:步伐错杂。步武:指距离很近,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错迕(wǔ):交错,错杂。

"不知所出":找不到出路。

"温风不烁":和风怡人,

# 烁:热。

"清气自至":清新的气息自然到来。

"水亭狭室":水边的亭子和一些狭小的堂室,

"曲有奥趣":迂回曲折,给人一种深幽的感受。

"然而至焉者":可是到此一游的人,

"往往以邃为病":往往把这里的深幽作为缺陷。

"噫":唉!

"龙兴":龙兴寺,

"永之佳寺也":是永州最好的寺庙。

"登高殿可以望南极":登上大雄宝殿可以看到天地的最南端,

"辟大门可以瞰湘流":打开大门可以俯瞰湘江流水,

# 湘:此指潇水。

"若是其旷也":它是如此开阔。

"而于是小丘":而对于这个小丘,

"又将披而攘之":却又要开垦整治它。

# 披而攘之:离而散之。

"则吾所谓游有二者":这样一来,我所说的游玩的两种境界,

"无乃阙焉而丧其地之宜乎":大概就会缺失并丧失它应有的特色了吧?

"丘之幽幽":小丘的清幽,

"可以处休":人可以在这里的树下休息。

"丘之窅窅":小丘的深远,

# 窅窅:深远的样子。

"可以观妙":人可以在这里观察万物的精妙。

"溽暑遁去":酷暑消失隐去,

# 溽暑:酷暑。

"兹丘之下":在这小丘之下。

"大和不迁":元气会聚不散,

# 大和不迁:阴阳冲和的元气不离散。大和:或作太和,天地间冲和之气。

"兹丘之巅":在这小丘的顶端。

"奥乎兹丘":深幽的东丘啊,

"孰从我游":有谁愿意跟我一起游览?

"余无召公之德":我没有召公的仁德,

# 召公:姓姬,名爽,周武王的大臣,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

"惧翦伐之及也":很担心这里的花木被人砍伐,

# 翦:同“剪”,文章指的是砍伐。

"故书以祈后之君子":所以写下此文以祈求后来的君子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游记。作者通过描写龙兴寺东南方向的一座小山丘,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文章语言简洁优美,结构层次分明,将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完美融合。全文寓意深刻,能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805年唐顺宗在位期间,一场名为“永贞革新”的政治变革遭遇失败。作为改革派核心成员的柳宗元,在这年农历九月先是被贬往邵州担任刺史。当他还在赴任途中,朝廷又追加处罚,将他改贬至永州,安置了一个名为“司马员外置同正员”的虚职,既没有专属办公场所,也没有任何实际职权,相当于被朝廷流放的戴罪之身。在永州谪居期间,失去政治抱负的他将目光投向山水之间,用笔墨记录下永州的奇峰秀水。《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唐代山水游记散文,也是一篇园林杂记。文章以“旷如”与“奥如”两种审美境界开篇,介绍了柳宗元在永州龙兴寺改造东丘的过程与理念。作者通过对比开阔明朗的“旷景”与幽深隐秘的“奥景”,着重描绘了自己因地制宜修缮东丘的巧思:保留原始地貌,密植桂柏松竹,搭建曲桥水亭,营造出绿荫深幽、曲径通幽的意境。文中既展现了天人合一的造园智慧,也暗含对世人只爱宏大殿堂、不懂欣赏幽微之美的反思。结尾更以“惧翦伐之及也”的忧虑,呼吁后人保护这片寄托着精神追求的自然空间。全文将景观美学与哲学思考相融合,既是一幅生动的园林画卷,更体现了柳宗元逆境中寄情山水、寻求心灵安顿的精神境界。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水亭狭室,曲有奥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为病。”写作者在改建后的东丘游览时的感受。作者触景生情,内心的幽怨惆怅同环境的清冷发生共鸣,发出“以邃为病”的感叹。用典:“余无召公之德,惧翦伐之及也,故书以祈后之君子”,运用了《诗经·召南·甘棠》中“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芨”的诗句。作者引用这个典故,含义深刻。从字面上看,是要人们爱护小丘,不要损坏它。实际上是借此曲折地表述自己的心情:身为谬人,处境困难,前途渺茫,常存隐忧。

3. 分段赏析

文章第一段先就“游之适”发表议论,总领全文。作者认为适合游览的景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旷如”——开阔辽远的景致,一种是“奥如”——幽深隐蔽的景致。随后具体阐释这两种景致的特点。“凌阻峭”、“出幽郁”描绘的是自然景观;“廖廓悠长”则抒发了观景者的情感。作者用“抵”和“伏”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丘垤”和“灌莽”的形态特征。接着论述人工改造应遵循的原则:对于开阔之地,即便增建高台长廊,环绕日月星辰,俯瞰风雨变幻,也不失其开阔之美;对于幽深之处,即便增添茂林奇石,形成深邃洞谷,营造茂密山林,也不减其幽深之趣。这段文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表达相对的内容,读来朗朗上口,细细品味更觉诗意盎然。文章第二段紧承上文,直接写东丘的景色是“奥之宜者也”。详细记述作者如何因地制宜改造这片幽深之地。最初这里是龙兴寺外的一块荒地,作者将其与寺庙北堂的台阶相连,形成现在的规模。改造时保留了原有的洼地、小岛等自然地貌,呼应前文“不可病其邃”的观点。随后具体描述美化措施:用密竹作屏障,以曲桥相连;种植桂树、桧树等近三百株,配以奇花异石;俯身进入绿荫深处,幽暗浓密。这些都与前文“增以茂树蒙石”相呼应。最后写作者游览时的感受,环境的清幽引发内心共鸣,不禁感叹“以邃为病”。文章第三段紧承第二段,发表议论、抒发感情。先赞叹永兴寺的开阔:“登高殿可眺望南方极远之处,开大门能俯瞰湘江流水”;随即笔锋一转:“如此开阔之地,却要将这小丘开辟占用”,流露出对东丘的珍视与担忧。“幽幽小丘,可作休憩之所;深邃之处,能观自然妙趣。炎夏避暑于此,和谐永驻山巅。如此幽深之地,谁愿与我同游?”这段韵文句式整齐,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孤寂之情。结尾引用《诗经》典故,表面是呼吁保护小丘,实则暗喻自身处境:作为贬谪之人,常怀忧惧,前途未卜。一个“惧”字,道尽作者心境,点明文章主旨。

4.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游之适”的两种境界为引子,自然过渡到治理东丘的话题,再通过描绘东丘风光展开深入讨论,整体结构环环相扣。在语言表达上灵活多变,既有散文化的自由句式,又穿插着富有韵律的韵文句式,读起来节奏感强,如同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旷奥二字为案亦奇。

明散文家茅坤

# 通幅只以“旷”、“奥”二字前后结撰。妙在读其前幅,令人思游其旷处,复思游其奥处;读至中幅东丘一段,已是得游其奥处,令人益思其旷处;读至游者以邃为病一句,既不见其旷处,令人惟恐并失其奥处;读至龙兴一段,令人既游其奥处,复得见其旷处。

清文学家孙琮

# 旷如奥如,必宜相兼,若以邃为病,未免偏于一而阙其一矣。前平后侧,句雕字镂,情文并至。

清诗人沈德潜

# 旷如奥如,品题佳胜,可作诸小记提纲,兹丘则由旷入奥。

清藏书家浦起龙

# 奥旷并重,然自“屏以密竹,联以曲梁”以下,专为写“奥”字,于“旷”字意特略。然而“奥”字可使之“旷”,“旷”者不能使“奥”。因绿缛幽荫而成奥,则芟除又立见其旷。今防游者以邃为病,而后来之奥,万不足恃,故记之,用戒后之披攘者。又盛状“奥”字之美,似歌非歌,为有韵之文,意在留“奥”,正以配“旷”,慎勿披勿攘,行文雅有殊致。

近代文学家林纾《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下一篇:唐·柳宗元《憎王孙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