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nán
sān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héng
jīn
luó
qiān
shān
gōng
mìng
cǎi
zhuó
chuán
shēn
lín
jiǎn
shí
bǎi
niú
lián
yāng
cuī
shuāng
yuán
wàn
wéi
qiān
xún
fáng
dào
dōng
西
jué
dǎo
shān
huǒ
fén
háo
jiàn
bǎo
lìn
jiàn
dāng
cún
qún
cái
wèi
chéng
zhì
yāo
xiāo
huò
kōng
yán
luán
bǎi
liáng
tiān
zāi
huǒ
jiàng
shí
láng
xiāng
chóu
yuān
jūn
jiàn
nán
shān
dòng
liáng
shǎo
ài
cái
yǎng
shuí
lùn

译文

掌管山泽的官员带着众多拿着斧斤的人遍布千山,工匠们奉命砍伐树木用作小木桩和椽子。深入山林砍伐,却只选取十分之一,无数牛马一齐用力把运树的车辕拉断。那些粗壮高大得有万围千寻、妨碍道路的树木,被东倒西歪地推倒,还遭遇山火焚烧。剩下的残枝碎末也得不到保护,被随意践踏在山涧沟壑之中,哪还能留存下来呢。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如果再有汉朝柏梁台晋代武库的大火,工匠们四处环顾、搜遍千山,也将无法找到可用的椽梁。您难道没看见吗,南山的栋梁之材越来越稀少了,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逐句剖析

"虞衡斤斧罗千山":掌管山泽的官员带着众多拿着斧斤的人遍布千山,

# 罗:搜寻。,斤:斧头。,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

"工命采斫杙与椽":工匠们奉命砍伐树木用作小木桩和椽子。

# 椽:椽木。杙椽指建筑材料。,杙:小木桩。音弋。,斫:砍伐。,工命:官命。

"深林土剪十取一":深入山林砍伐,却只选取十分之一,

# 土剪:齐土砍断。

"百牛连鞅摧双辕":无数牛马一齐用力把运树的车辕拉断。

# 辕:驾车用的车杠,设在车前。,摧:折断。,鞅:牛羁,即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用以驾驭。

"万围千寻妨道路":那些粗壮高大得有万围千寻、妨碍道路的树木,

# 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围:两臂合拢来叫围。

"东西蹶倒山火焚":被东倒西歪地推倒,还遭遇山火焚烧。

# 蹶:倒。

"遗余毫末不见保":剩下的残枝碎末也得不到保护,

# 毫末:一小点。

"躏跞涧壑何当存":被随意践踏在山涧沟壑之中,哪还能留存下来呢。

# 涧壑:溪涧和山谷。涧:一作磵。,躏跞:践踏。

"群材未成质已夭":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

# 未成:未成材。

"突兀硣豁空岩峦":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

# 岩峦:一作岩峦。山冈。,硣豁:高峻的样子。硣:一作哮。,突兀:高耸的样子。

"柏梁天灾武库火":如果再有汉朝柏梁台晋代武库的大火,

# 武库火: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闰十月武库失火。这两次有据可考的火灾事故,损失甚大,历代奇珍异宝皆荡然无存。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物品的仓库。,柏梁天灾: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柏梁台失火。柏梁:西汉未央宫中台名。

"匠石狼顾相愁冤":工匠们四处环顾、搜遍千山,也将无法找到可用的椽梁。

# 狼顾:原意是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这里指忧郁、忧心的样子。,匠石:先秦著名的木匠,这儿借指工匠。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您难道没看见吗,南山的栋梁之材越来越稀少了,

# 南山:终南山,唐代常有高洁之士隐居于此。

"爱材养育谁复论":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路难三首(其二)》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一面以似实非实的笔法,将人数众多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的情景以及规模浩大的运木工程刻画得活灵活现,仿佛就在眼前;一面又运用虚拟与夸张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境界顿出,让整首诗从普通的叙事提升至政论的层面,字里行间满是忧国忧民的情感。这首诗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借大唐王朝滥伐林木之事,暗喻朝廷人才匮乏的实际状况,对国本日渐衰弱表达了深切的愤恨与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行路难三首》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这一点已成定论,但具体创作年份却众说纷纭。王国安在《柳宗元诗笺释》中提出,此诗与《笼鹰词》《跂乌词》等作品,虽采用寓言体,然词中悲愤之情明显是自比之作,应当是初贬之时所作,即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而王国安的这一观点,应当源自韩醇,因为韩醇在《诂训柳集》卷四十三中说:“三诗皆意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如北方之短人,亦足以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换可用之材,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意也。下篇谓物适其时则无有不贵,及时异事迁,则贵者反贱,犹如冰雪寒凛,则侯家炽炭无不贵矣。春阳发而双燕来,则死灰弃置,无以用之。盖言前日居朝而今日贬黜之意也。当是贬永州后作。”不过,零陵师专的何书置经过考证,认为《行路难》三篇诗作并非被贬永州初期心态的写照,而应该是元和五年(810)之后所作。理由有三点,其一是诗中“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一句,寄寓的是被贬永州后期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其二是“爱材养育谁复论”一句,与《冉溪》的诗意相同;其三是“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也是被贬永州后期思想感情的体现。此外,叶树发在《柳宗元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中也将此诗列为元和七年(812)左右所作。此诗便是其中的第二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讽喻诗。借人数众多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及规模浩大的运木工程等景象,写出了对大唐王朝滥伐林木的描绘,暗喻朝廷人才匮乏,表达了对国本日渐衰弱的愤恨与不满及忧国忧民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万围千寻妨道路”以“万围千寻”极言木料之粗大,夸张其阻碍交通的状态;“遗余毫末不见保”夸张地写出连细小草木都无法留存,凸显滥伐的彻底;“群材未成质已夭”夸张表现未长成的树木尽数夭折,强化山林被毁的惨状。这些夸张手法,突出了滥伐对自然的毁灭性影响。虚实结合:“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深林土翦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为实写,如实描绘伐木工具遍布群山、工匠砍伐木桩椽子、深林树木被大量采伐、百牛拉木致车辕折断的真实场景,细节具体可感;“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哮豁空岩峦”为虚写,由眼前滥伐景象延伸想象,写出幼木夭折、山峦光秃的未来结果,实写当下情景与虚写未来后果结合,凸显滥伐对自然的破坏。

3. 分段赏析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深林土翦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这几句以似实非实的笔法,将规模盛大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的场景以及声势浩大的运木工程刻画得生动逼真,仿佛就在眼前。诗句语言平实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另一方面,诗歌中运用了虚拟和夸张的手法。“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壑何当存。”这几句明显使用了夸张的写法,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运用的虚拟和夸张手法极为相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凡是大诗人、大学者,所创造的意境必定接近自然,所描绘的景象必定接近理想。这里充分体现了柳宗元在描绘事物、营造气势方面的能力。由于山中林木被过度砍伐,加上天灾山火频繁发生,许多幼苗还未长成材就遭到夭折和毁坏,导致山头变得光秃,岩石突兀地显露出来。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一旦再发生像汉武帝太初年间柏梁台失火那样的事件,工匠们即便环顾四周、在千山之中搜寻,也将无法找到可用的椽梁。于是,诗人在结尾处痛心不已地感叹道:“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诗的最后两句并非普通的泛泛议论,而正是这首诗的主旨和重点所在。因为这最后两句,让整首诗的意蕴有了质的提升,从普通的叙事上升到了议论时政的高度,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清晰地体现在诗句中,引发人们无尽的感慨与思考。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山栋梁益稀少”直接点明了国家人才匮乏的现状;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党之间相互倾轧排挤,使得众多学子不仅得不到必要的提携、关怀和保护,反而接连遭受贬谪放逐的苦难与夭折的厄运,导致国家根基日渐衰弱的极大愤恨与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诗意皆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若北方之短人,亦足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无可用之才。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立也。

宋韩醇《柳河东集》

# 止咏一物,借题生感,骨力老苍。

明邢昉《唐风定》卷一〇

# 绮丽之语,故自鲜秀。音节古,色泽鲜,绝去纤、伪二种流弊。

清汪森《韩柳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下一篇:唐·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