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zhī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lín
jiāng
zhī
rén
tián
zhī
mén
qún
quǎn
chuí
xián
yáng
wěi
jiē
lái
rén
zhī
shì
bào
jiù
quǎn
shì
zhī
shǐ
使
dòng
shāo
shǐ
使
zhī
jiǔ
quǎn
jiē
rén
shāo
wàng
zhī
wéi
quǎn
liáng
yǒu
chù
yǎn
xiá
quǎn
wèi
zhǔ
rén
zhī
yǎng
shèn
shàn
rán
shí
dàn
shé
sān
nián
chū
mén
jiàn
wài
quǎn
zài
dào
shèn
zhòng
zǒu
wéi
wài
quǎn
jiàn
ér
qiě
gòng
shí
zhī
láng
dào
shàng
zhì

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

逐句剖析

"临江之人":临江有个人,

# 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

"畋得麋麑":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

# 麋麑:麋鹿。麋,一种小型鹿类。麑,古书上指小鹿。,畋:打猎。

"畜之":把它带回家饲养。

# 畜:饲养。

"入门":刚一进门,

"群犬垂涎":一群狗流着口水,

# 垂涎:流口水。

"扬尾皆来":都摇着尾巴来了。

# 皆:都。,扬尾:摇尾巴。

"其人怒":那个人非常愤怒。

"怛之":便恐吓那群狗。

# 怛:惊吓,呵斥。

"自是日抱就犬":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

# 就:接近。,日:天天、每天。,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习示之":让狗看熟了,

# 习示之:让狗看熟了。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之:代词,指群犬。

"使勿动 ":使狗不伤害它。

"稍使与之戏":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 稍:渐渐,逐渐。

"积久":时间长了,

"犬皆如人意":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 如:依照。,皆:都。

"麋麑稍大":麋鹿逐渐长大,

"忘己之麋也":忘记了自己是麋,

"以为犬良我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

# 良:的确。

"抵触偃仆":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

# 抵触偃仆:碰撞翻滚。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仆:放倒。

"益狎":越来越亲近。

#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益:更加。

"犬畏主人":狗害怕主人,

"与之俯仰甚善":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

# 善:友好,友善。,甚:很。,俯仰:周旋,应付。

"然时啖其舌":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 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时:经常,常常。,然:表转折。

"三年":多年之后,

"麋出门":鹿走出家门,

"见外犬在道甚众":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

# 众:众多。

"走欲与为戏":跑过去想跟狗玩耍。

# 走:跑(过去)。

"外犬见而喜且怒":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

# 喜且怒:既高兴又恼火。

"共食之":一起把它吃掉,

# 共:一起。

"狼藉道上":路上一片狼藉。

# 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

"麋至死不悟":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

# 悟: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类的文章。文中讲述临江有只麋,因得主子宠溺,在自家对犬类肆意骄纵,全然不把“内犬”放在眼里。然而一旦脱离主人庇护,面对“外犬”,它仍旧恃宠而狂,不知收敛,最终惨遭“外犬”围猎,落得被共同分食的凄惨下场。柳宗元借此暗喻现实中两类人:一类是无才缺德之徒,凭借他人权势肆意妄为、骄横跋扈,以为有靠山便万事大吉;另一类是毫无自知之明者,错把潜在敌手当作朋友,盲目轻信,以致惹来灭顶之灾。同时,文章在写作上亮点突出,细节之处精雕细琢,对麋的动作、神态,犬的反应,还有相关心理变化,都刻画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使形象跃然纸上,极具感染力,让读者能深刻领悟其中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临江之麋》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所写《三戒》的第一篇。他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厌恶至极,便以寓言讽刺揭露,借临江之麋因主人宠溺而骄纵,终被外犬吞食之事,影射守旧阵营中无才无德、恃宠张狂的奴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文,也是一篇讽喻文。描绘临江之麋恃宠而骄,终被外犬杀食的故事,借细腻描写展现麋的形象,讽刺无才无德、恃宠放纵及无自知之明者的可悲命运。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群犬垂涎,扬尾皆来”,短短八个字,将群犬看到麋幼崽时急不可耐、妄图一饱口福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它们流着口水、摇着尾巴蜂拥而上,生动展现出动物的本能反应,为后文故事发展埋下伏笔,让读者仿若置身现场,目睹这一紧张场景。还有“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细致描绘出犬因惧怕主人,表面上与麋亲昵玩耍,实际却暗自吞咽口水、心怀不轨的状态,把犬的矛盾心理和伪善姿态展露无遗,通过细节使形象跃然纸上,增强故事趣味性与真实感。拟人:“外犬见而喜且怒”,赋予外犬人类的复杂情绪,“喜”是见到送上门的猎物,本能的兴奋;“怒”或许是因麋的主动挑衅,侵犯其领地之感,这种拟人化让犬的行为有了心理依据,使读者更易理解故事冲突,也使动物形象更丰满鲜活,增添寓言的生动性,将动物间的矛盾渲染得淋漓尽致。铺陈:从麋幼崽被主人带回,群犬垂涎,主人设法让麋与犬熟悉,到麋渐大后忘乎所以,与犬肆意嬉闹,再到最后出门遭遇外犬的悲剧结局,整个过程层层递进、合乎情理。主人为保护麋,每日抱它接近犬,让双方逐渐适应,麋在安逸环境中长大,错把犬当作朋友,这些情节过渡自然,充分展现出作者对物情的深刻洞察,使故事逻辑严谨,令人信服,为揭示寓意筑牢根基。

3. 分段赏析

这篇寓言在艺术表现上亮点突出。其一,状物绘形极为传神,画面感十足。像描绘主人抱幼麋回家,刚进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短短数字,群犬蜂拥、急欲吞吃幼麋的场景跃然纸上;后续写麋与犬亲昵玩耍,“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将犬畏惧主人又馋涎欲滴、假意周旋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还有“外犬见而喜且怒”,巧用拟人,把外犬复杂的心理具象化,令人称绝。其二,虽为寓言、以动物为主角,行文却合情合理。足见作者对物性体察入微,叙事技巧精湛。如展现麋与犬的熟悉过程,起初进门群犬垂涎,主人喝止;接着主人抱麋促使双方熟悉,从起初的相安无事,慢慢过渡到嬉戏玩闹;进而麋长大,与犬太过熟稔,肆意玩闹间甚至忘了自己是麋,这般循序渐进的发展,逻辑缜密。其三,寓意深刻悠长,讽喻之意并非直白铺陈,而是借故事与角色自身来传达,引人多角度思索、汲取教训。寓言收尾仅“麇至死不悟”一句,却力透纸背,这四字既饱含作者的厌弃,又凸显麋的可怜可悲,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作者借这则寓言,辛辣嘲讽了两类人:一类是仰仗权贵便忘乎所以的卑微者,他们狐假虎威,一朝得势便肆意张狂,却不知如此行径终将引火烧身,难逃失败结局;另一类是毫无自知之明之辈,错把危险的对手当作朋友,稀里糊涂与之亲近,最终只能自食恶果,走向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节促而宕,意危而冷。猥而深,琐而雅,恒而警。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四

# 只叙不断而意自远。

清李元春《唐宋八家文选》

# 文不涉人,而但言麋。读之焯然自了其用意之所在。

近代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下一篇:唐·柳宗元《永某氏之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