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o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jiào
lái
chuāng
yǒu
kōng
liáo
luò
shēng
xiǎo
liáng
yóu
yuàn
chí
shì
jīng
fēn
rǎo
wèi
wèn
jīng
shì
xīn
rén
nán
jìn
liǎo

译文

一觉醒来窗外一片空濛,晨雨稀疏我不禁忧心忡忡。长期外游嗟怨身损神销,琐碎小事让人被困扰。徒有经世济民的一腔宏愿,自古以来谁能全部实现。

逐句剖析

"觉来窗牖空":一觉醒来窗外一片空濛,

# 窗牖:窗户。《说文·穴部》:“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寥落雨声晓":晨雨稀疏我不禁忧心忡忡。

# 晓:天明。,寥落:稀疏。

"良游怨迟暮":长期外游嗟怨身损神销,

# 迟暮:晚年,年老。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良游:优游,佳游,尽兴之游。语出陆机《答贾长渊》“念昔良游,兹焉永叹。”

"末事惊纷扰":琐碎小事让人被困扰。

# 末事:琐碎小事,这里指世俗之事。末,凡物之细碎如粉者曰“末”。

"为问经世心":徒有经世济民的一腔宏愿,

# 经世:谓治理世事。《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经,治理。

"古人难尽了":自古以来谁能全部实现。

# 尽了:全部实现,全部完成。尽:一一,全部。了:《尔雅序》:“其所易了。”《释文》:“了,照察也。”谓晓解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独觉》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清晨醒来所见的空濛晨景与稀疏雨声,细腻渲染出静谧的氛围,抒发了对时光悄然流逝、仕途艰难的忧怨之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剖白人生,表达经世抱负难以实现的深沉感慨。诗作运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手法,脉络清晰,情感层层递进,生动展现了诗人被贬之后复杂而沉郁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冬,柳宗元被贬永州,未供实职,屡遭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他将内心的忧愤与感慨写入诗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贬谪感怀诗,介绍了诗中写景、抒情、阐释人生,描绘了清晨空寂景象与内心的忧怨,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营造了沉郁的氛围,表达了被贬后的孤独、壮志未酬等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设问:“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经世之心难以实现的思考,既表达了自宽自慰,实则蕴含着自怨自愤之情。反衬:以动衬静,“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以清晨稀疏的雨声这一动态声响为衬,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寂静。雨声在空寂中更显清晰,动静相衬间,强化了清晨的阒寂氛围,也让诗人独处的孤独感更显真切。直抒胸臆:“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忧怨,以及被世俗琐事困扰的无奈心情。多感官描写:“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窗牖空”是视觉所见,写出清晨窗棂外的空濛景象;“雨声晓”是听觉所闻,捕捉到稀疏的雨声。视觉与听觉结合,让清晨的寂静场景更具体可感。想象:“觉来窗牖空”,诗人醒来后,由“窗牖空”的视觉印象展开想象,仿佛能透过空窗看到清晨的薄雾与未散的朦胧,将眼前的空寂延伸为更广阔的静谧图景,丰富了场景的层次感。渲染:“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通过“空濛窗景”与“寥落雨声”的细节刻画,渲染出清晨寂静、空阔的氛围。这两种意象相互交织,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的基调,也为后文抒发忧怨之情做了铺垫。

3. 分段赏析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诉诸视觉与听觉,“空”字写出窗外的空濛无物,“寥落雨声”则描绘出清晨稀疏的雨景。这寂静中的雨声,更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透露出诗人失意不平、孤独无依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怨迟暮”叹惋时光流逝、时势难逆,体现出诗人对岁月虚度的哀伤;“惊纷扰”则写出世俗琐事对内心的困扰,展现了他虽有经世之志却难以施展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以设问收束全诗,看似是对古人经世之心难以实现的感慨,实则是借古喻今,抒发自身经世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这种自宽自慰的语气下,隐藏着深深的自怨自愤,巧妙地升华了全诗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人赋《诗》,独断章见志。固有本语本意若不及此,而触景动怀,别有激发。

宋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序》

#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闵以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于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

宋蔡启《蔡宽夫诗话》

# 末二语名言,通恨。

明陆时雍《唐诗镜》卷三十七

# 首二句:写景妙。”“末二句:点得透快。

明孙月峰《评点柳柳州集》卷四十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古东门行》

下一篇:唐·柳宗元《咏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