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o
yán
xià
shǐ
zāi
zhú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zhàng
máo
wéi
shǔ
cháng
qīn
shì
yǒu
zhòng
zhuì
zhēng
nìng
suǒ
dōng
lín
xìng
dǎo
shù
zhú
yāo
liáng
xīn
rán
qiè
zhì
chā
西
yán
chuí
chǔ
rǎng
duō
guài
shí
kěn
záo
jiāng
fēng
yún
huán
xiāng
zhuī
xiāo
guò
yōu
chí
zhēn
gēn
yǒng
ěr
hán
quán
chuāng
suì
yǎn
shàn
nìng
chí
qīng
líng
nóng
zhěn
diàn
zhī
wǎng
chóng
xiǎo
qín
jiǒng
zhī
fēn
xiāo
jiān
chóng
xīn
jiā
ěr
tíng
tíng
zhì
yuǎn
yōu
jiàn
màn
cǎo
wěng
wèi
yǒu
huá
姿
liàng
líng
hán
qīng
shān

译文

用瘴乡的茅草盖成屋舍,潮湿闷热总伤人肌肤。恰巧得了脚肿的重病,这湿热的环境怎能适宜。幸亏东邻指点我,种竹可引来凉爽的风。我很高兴,因为这正合我意,扛着铁锹到西岩下。南方的土地多怪石,开垦凿挖已累得精疲力尽。江风骤起,天色渐晚,于是便用车半载半拖而归。冒着风经过遥远的水滨,竹子在台阶旁的空地上随风摇动。盼竹根坚贞永固,愿以寒泉滋养它。从此夜晚不必关窗,羽扇也不用再拿。清凉凝聚着浓露,枕席已觉凉意。蜘蛛依附在竹子茂密的叶上,晨鸟栖息在高远的枝桠上。哪里只是隔绝了外界的纷扰喧嚣,更因这清幽让心绪又变得愉悦。赞美你挺拔的身姿,从远方移来,早已不与怪石、野草为伍。你看那野生蔓草,虽繁盛有华美的姿态。想必没有抗寒的品性,怎会与青山相守不离。

逐句剖析

"瘴茅葺为宇":用瘴乡的茅草盖成屋舍,

# 葺:用茅草盖屋叫葺。,瘴茅:瘴乡的茅草。南方气候湿热,易使人生病,古人谓瘴气所致,“瘴”即指湿热之气。

"溽暑常侵肌":潮湿闷热总伤人肌肤。

# 侵肌:伤人肌肤。,溽暑:湿热。《说文》:“溽,湿暑也。”

"适有重膇疾":恰巧得了脚肿的重病,

# 重膇:疾病名,脚浮肿。《左传》成公六年:“于是乎有沉溺重腿之疾。”杜预注:“重膇,足肿。”

"蒸郁宁所宜":这湿热的环境怎能适宜。

# 宁:岂,难道。表反问。,蒸郁:闷热。

"东邻幸导我":幸亏东邻指点我,

# 导:教,指引。

"树竹邀凉飔":种竹可引来凉爽的风。

# 凉飔:凉风。,树:种,栽植。

"欣然惬吾志":我很高兴,因为这正合我意,

# 惬:适合,适应。

"荷锸西岩垂":扛着铁锹到西岩下。

# 垂:通“陲”,边。,荷锸:扛着铁锹。锸,掘土的工具。

"楚壤多怪石":南方的土地多怪石,

# 楚壤:指南方的土地。

"垦凿力已疲":开垦凿挖已累得精疲力尽。

# 垦凿:挖开,挖出。

"江风忽云暮":江风骤起,天色渐晚,

# 云暮:即暮,指天黑。云,语助词,无义。

"舆曳还相追":于是便用车半载半拖而归。

# 舆曳:用车半载半拖。《周易·睽》:“见舆曳,其牛掣。”

"萧瑟过极浦":冒着风经过遥远的水滨,

# 极浦:远浦。屈原《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萧瑟:风声。此谓冒着风。

"旖旎附幽墀":竹子在台阶旁的空地上随风摇动。

# 墀:台阶上的空地。,旖旎:随风摇动貌。

"贞根期永固":盼竹根坚贞永固,

# 贞根:坚韧的根。

"贻尔寒泉滋":愿以寒泉滋养它。

"夜窗遂不掩":从此夜晚不必关窗,

"羽扇宁复持":羽扇也不用再拿。

# 羽扇:用鸟羽做的扇子。此指扇子。

"清泠集浓露":清凉凝聚着浓露,

# 清泠:清凉。

"枕簟凄已知":枕席已觉凉意。

# 凄:凉快。,簟:竹席。

"网虫依密叶":蜘蛛依附在竹子茂密的叶上,

# 网虫:指蜘蛛。沈约《学省愁卧》:“网虫垂户织,夕鸟傍檐飞。”网:一作“细”。

"晓禽栖迥枝":晨鸟栖息在高远的枝桠上。

# 迥枝:高枝。迥,远。

"岂伊纷嚣间":哪里只是隔绝了外界的纷扰喧嚣,

# 岂伊纷嚣间:“岂伊纷嚣间”二句:意思是说:难道你在纷杂喧闹的世间,还会再有喜悦的心情吗?伊,你。此以第三者的角度,称自己为“你”。纷嚣,纷杂喧闹。

"重以心虑怡":更因这清幽让心绪又变得愉悦。

# 怡:怡悦,喜欢。,心虑:心意,心思。,重:又。

"嘉尔亭亭质":赞美你挺拔的身姿,

# 质:本质,本性。,亭亭:高而直立。,嘉尔:赞美你。“尔”指竹子。

"自远弃幽期":从远方移来,早已不与怪石、野草为伍。

# 幽期:指与怪石、野草在一起的时候。,自远:从远地而来。

"不见野蔓草":你看那野生蔓草,

# 蔓草:《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

"蓊蔚有华姿":虽繁盛有华美的姿态。

# 华姿:美好的姿态。,蓊蔚:蓬勃茂盛。

"谅无凌寒色":想必没有抗寒的品性,

# 凌寒:一作“凌云”,高入云中。,谅:的确。

"岂与青山辞":怎会与青山相守不离。

# 辞: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茅檐下始栽竹》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约作于其贬谪永州期间。当时正值湿热暑季,诗人苦于酷热,遂移栽竹子以躲避瘴气暑热。全诗以种竹过程为主线,先叙述瘴气暑热侵袭身体的苦楚,接着叙述受东邻指点后,荷锸垦凿、移栽竹子的辛劳过程;末段写竹成荫后带来的清凉,以及虫鸟栖息的生机,更借竹的“贞根”“亭亭质”,赞美其坚韧高洁,寄寓诗人虽处逆境却坚守品格的情志。此诗语言质朴,运用了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于叙事中融抒情,既体现了唐人利用竹子避暑的生活智慧,也展现了贬谪生活中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当时正值湿热的暑季,他苦于酷热难耐,便移栽竹子种植,以此躲避当地的瘴气与暑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栽竹的五言古诗,全诗以种竹过程为主线,借竹子这一意象,写出了诗人在贬谪生活中对清凉的渴求,更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本心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网虫依密叶,晓禽栖迥枝”通过描写虫鸟栖息在竹子的景象,从侧面烘托出竹林既清幽凉爽又充满生机的环境。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直写居住环境的恶劣:用带有瘴气的茅草搭建屋舍,潮湿闷热的暑气常年侵蚀肌肤,“瘴茅”“溽暑”既点出永州荒僻湿热的地域特点,也暗示了贬谪生活的清苦。后两句“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进一步交代自身境况:恰逢身患脚肿的“重膇疾”,这种湿热郁蒸的环境对病情而言,本就绝非适宜之地。这四句以写实笔法,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身体的病痛结合,既为下文“栽竹”的行为做了铺垫,酷热难耐催生了对清凉的迫切需求,也隐约透出诗人谪居时身心交困的压抑感。“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四句点明栽竹的缘由:幸得东邻指点,说种竹可引来凉风,这正合诗人渴望清凉的心意,于是“欣然”扛着铁锹到西岩下栽种。“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细节生动,写出永州土地的贫瘠多石,垦荒栽种的辛劳;“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则以时间推移和动作描写,凸显劳作的疲惫与归程的匆忙。“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两句转写竹子:移栽的竹子经过水边时,带着几分萧瑟之气;而当栽种在屋前幽静的台阶旁,却显露出柔美的姿态。“萧瑟”写竹初移时的疏朗,“旖旎”写竹近宅时的生机,既写实又暗含诗人对竹子的期待,它将成为居所旁的新景。“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写诗人对竹子的养护与期盼,愿以寒泉滋养,盼其根基稳固。“夜窗遂不掩,羽扇宁复持。清泠集浓露,枕簟凄已知”则写竹子成荫后的清凉效果:夜晚无需关窗,连羽扇也不必再用,浓露凝聚的清泠之气透过枕席传来,切实改善了居住环境,呼应开篇对“凉飔”的渴望。“网虫依密叶,晓禽栖迥枝”以虫鸟栖息的细节,写出竹林成了小生灵的居所,显露出自然的生机;“岂伊纷嚣间,重以心虑怡”则由景入情,竹林不仅隔绝了外界的纷扰,更让诗人心境变得平和愉悦。“嘉尔亭亭质,自远弃幽期”直接赞美竹子挺拔的姿态,即便从远方移栽,也坚守着幽静的品性。后四句“不见野蔓草,蓊蔚有华姿。谅无淩寒色,岂与青山辞”以对比强化:不像蔓生的野草,虽有繁盛花姿,却没有凌霜傲雪的气节;而竹子始终与青山相伴,不改坚韧本色。这里的“竹”已不仅是植物,更是诗人对高洁、坚守品格的自我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栽竹》《种术》数首写得深稳,所谓本色当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种植诸作,俱兼比兴,其意亦由迁谪起见也。

清汪森《韩柳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觉衰》

下一篇: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