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òu
huá
西
tí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cuàn
shēn
chǔ
nán
shān
shuǐ
qióng
xiǎn
jiān
dēng
zuì
gāo
xiāo
sǎn
rèn
shū
wán
西
chuí
xià
dǒu
jué
kuī
rén
huán
fǎn
zài
yōu
zhēn
pān
mìng
tóng
jiǎn
héng
duàn
shān
pàn
qīng
zhuó
piāo
ruò
shēng
yún
jiān
yuǎn
xiù
cuán
zhòng
dǐng
chéng
jiāng
bào
qīng
wān
zhào
lín
xuān
duò
niǎo
dāng
huán
hàn
dàn
jiā
yún
dāng
qīng
bān
shén
shū
píng
suǒ
zhì
shì
wàng
yōu
càn
zhú
jiǔ
gǎo
dài
jīn
shǐ
kāi
yán
shǎng
xīn
nán
jiǔ
liú
niàn
lái
xiāng
guān
běi
wàng
jiàn
qīn
ài
nán
zhān
mán
zhì
zhī
dào
qiě
xián

译文

如同逃窜一样,我被放逐到楚国的最南端,永州的环境极其险恶艰难。一步步登上最高的法华寺,闲散时,我又率性疏放顽劣一番。寺庙的西边下面是陡峭的山崖,高得好似从天上俯窥人寰。反过来,如果处于幽谷之中,榛莽繁茂遮蔽,谁也不能攀缘。我吩咐童仆尽力地砍开杂木野草,横对着断崖把一座小亭修建。山上山下,隔开来有如天壤之别,登上山顶,如飘飘然升上了云间。远方的山头朝着这里靠拢,澄清的潇水抱着东山绕弯。夕阳临照着轩窗,渐渐地沉落,归鸟直朝着我们陆续地飞还。池塘里的荷花散射出一片鲜艳的色彩,山林间的竹枝留下了湘妃清清的泪斑。精神舒畅,如同除掉了缰绳枷锁,心情安适,因而忘记了愁苦辛酸。遭到遗弃和放逐,身心早已憔悴,到今天才开始有些愉悦开颜。可惜赏心的时光难以久留,离乡的愁绪总是如藉丝一般连而难断。举头北望,亲人们相隔千里,回视南方,我却杂居在夷蛮。还是放下这些事,不要再提,借着这须臾的悠闲,忘掉忧烦。

逐句剖析

"窜身楚南极":如同逃窜一样,我被放逐到楚国的最南端,

# 极:终极,尽头。,窜:逃匿。这里形容被放逐的狼狈。

"山水穷险艰":永州的环境极其险恶艰难。

# 穷:极其。,山水:指环境。

"步登最高寺":一步步登上最高的法华寺,

"萧散任疏顽":闲散时,我又率性疏放顽劣一番。

# 顽:顽劣,顽皮不顺从。,疏:疏放,放诞。,任:任意,率性。,萧散:闲逸。

"西垂下斗绝":寺庙的西边下面是陡峭的山崖,

# 斗:通“陡”。,垂:通陲,边。

"欲似窥人寰":高得好似从天上俯窥人寰。

# 欲似:好像。欲,似。

"反如在幽谷":反过来,如果处于幽谷之中,

# 反:相反,指与从山上俯视相反,从山下往上看。

"榛翳不可攀":榛莽繁茂遮蔽,谁也不能攀缘。

# 榛翳:丛生的草木浓密覆掩。

"命童恣披剪":我吩咐童仆尽力地砍开杂木野草,

# 披剪:砍削。披,砍伐。剪,同“翦”,削。,恣:任意,尽力的。,童:仆。

"葺宇横断山":横对着断崖把一座小亭修建。

# 横:横对着。,宇:屋檐,指亭阁。,葺:盖房。

"割如判清浊":山上山下,隔开来有如天壤之别,

# 清浊:天地。古代认为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判:分开,差别。,割:一作剨。切开,划开。

"飘若升云间":登上山顶,如飘飘然升上了云间。

"远岫攒众顶":远方的山头朝着这里靠拢,

# 顶:峰顶,山头。,攒:聚集,凑拢。,岫:峰峦。

"澄江抱清湾":澄清的潇水抱着东山绕弯。

# 抱:环绕。

"夕照临轩堕":夕阳临照着轩窗,渐渐地沉落,

# 轩:窗。,临:对着。

"栖鸟当我还":归鸟直朝着我们陆续地飞还。

# 当:对着。

"菡萏溢嘉色":池塘里的荷花散射出一片鲜艳的色彩,

# 嘉:美好。,溢:流出。,菡萏:荷花。

"筼筜遗清斑":山林间的竹枝留下了湘妃清清的泪斑。

# 遗清斑:留下了清晰的斑痕。指湘妃在竹枝上洒下血泪,化为竹上的斑痕。,筼筜:一种竹子,茎粗而节长,这儿泛指竹子。

"神舒屏羁锁":精神舒畅,如同除掉了缰绳枷锁,

# 屏:除去。

"志适忘幽孱":心情安适,因而忘记了愁苦辛酸。

# 孱:一作潺。,志适:心情安适。志,心理活动或思想。适,安宁,舒适。

"弃逐久枯槁":遭到遗弃和放逐,身心早已憔悴,

# 枯槁:憔悴。

"迨今始开颜":到今天才开始有些愉悦开颜。

# 始:才。,迨:到。

"赏心难久留":可惜赏心的时光难以久留,

"离念来相关":离乡的愁绪总是如藉丝一般连而难断。

"北望间亲爱":举头北望,亲人们相隔千里,

# 间:隔离。

"南瞻杂夷蛮":回视南方,我却杂居在夷蛮。

# 夷蛮:古代称少数民族,东方为夷,南方为蛮。这儿泛指南方各种少数民族。

"置之勿复道":还是放下这些事,不要再提,

# 置:放下。

"且寄须臾闲":借着这须臾的悠闲,忘掉忧烦。

# 须臾:片刻。,寄:托,靠,凭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构法华寺西亭》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中先描绘西亭高耸凌驾众山的雄伟之势,凸显其宏阔高远;继而描写江水环绕、夕阳西下、飞鸟掠过的景致,赋予西亭灵秀之美。置身如此壮阔秀丽的天地景色间,柳宗元触景生情,含蓄委婉地流露出被贬后的孤寂心境。即便结尾以“且寄须臾闲”作结,仍难掩其内心深处的忧思愁绪。全诗借景抒情,怨愤之情蕴含于字里行间,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构法华寺西亭》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夏。据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记载,他被贬永州后,见法华寺佛塔西边临靠陂池丘陵,大江连山,地势高旷,视野开阔,于是伐木建亭,以赏风雨、观物态、游浩气。元克己在两年后被贬永州,而其到永州时间不晚于元和三年(808年),由此推断法华寺西亭建于元和元年。又因诗中有“菡萏溢嘉色”之句,描绘荷花盛放之景,可知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为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抒怀诗。描绘了诗人遭贬后出游法华寺西亭,陶醉于亭间山水美景而暂得愉悦,却又勾起乡愁,虽强自宽解,实则仍难消心中压抑愁绪,体现了柳宗元山水诗常见的情感表达结构。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几句描绘了远山攒聚、澄江环抱、夕照栖鸟、菡萏斑竹等清丽宁静的美景,展现诗人陶醉其中“始开颜”。但这种愉悦是短暂的,乐景更反衬出诗人因遭贬谪而产生的长久苦闷孤寂,以及“弃逐久枯槁”的哀伤,凸显其内心的悲苦。

3. 分段赏析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两句交代诗人遭贬的处境。“窜身”一词点明被贬谪的无奈与被迫,“楚南极”强调永州地处偏远,“山水穷险艰”描绘当地环境恶劣,既写出实际地理风貌,也暗喻自己政治处境的艰难,为全诗奠定了压抑的情感基调。“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表面写诗人漫步登上法华寺,尽情放纵疏狂之态。实则如柳宗元并非真的“萧散”,而是因政治权利被剥夺,壮志难酬,只能故作洒脱。“疏顽”本是保守派攻击他的借口,此处却以调侃之语展现他不屈服的倔强,借登山之举自我宽慰。“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描绘法华寺西亭所在之地山势险峻。“西垂”点明方位,“斗绝”极言陡峭,仿佛在窥视人间。这既是对自然地形的客观描写,又暗含诗人被贬后,如同被世人“窥视”的处境,借景隐喻内心的复杂情绪。“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进一步描写未建亭前的环境。诗人感觉此处如同幽深山谷,榛莽遮蔽难以攀登,这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原始与荒芜,也象征着自己仕途被阻碍、理想难以实现的困境,为后文建亭做铺垫。“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写诗人命童子肆意砍伐杂草,在山间修筑西亭。结合《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可知,这不仅是诗人闲时做的一件乐事,更体现他“生性疏顽”的抗争态度,通过改造自然来宣泄心中愤懑,以行动表达不屈的勇气。“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用夸张手法形容建亭后的感受。诗人以亭为界,仿佛将清浊分割,置身亭中又好似飘于云间,既描绘出西亭凌驾众山、视野开阔的气势,也暗含他渴望摆脱现实困境、超然物外的心境。“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从远而近写景。远处山峰簇拥,如同攒聚的头顶,澄澈江水环绕着清幽河湾。这开阔的山水画卷,让诗人胸襟为之舒展,展现出自然的壮美,也反映出他暂时摆脱愁绪、陶醉于美景的愉悦。“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致。夕阳从轩窗落下,归鸟纷纷回巢,动静结合,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此景既承接上文的开阔之景,又以暮色渐临,暗示诗人情绪将发生转变,为下文愁绪的涌起埋下伏笔。“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聚焦近处的荷花与斑竹。荷花绽放着美好色泽,斑竹留下清幽痕迹,清丽宁静的景物让诗人沉醉其中,使得因贬谪而枯槁的精神暂时得到慰藉,展现出自然之美对心灵的疗愈。“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直抒胸臆。诗人称自己精神舒展,抛开了束缚,心志安适,忘却了心中忧愁。然而这种愉悦只是暂时的,柳宗元内心深处的忧怨并未真正消除,描写美景时偏于幽深寂静,便透露出他难以释怀的隐痛。“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再次强调贬谪对自己的影响。长久的放逐使他精神萎靡,直到此刻欣赏到美景才露出笑颜,既表现出美景带来的短暂欢愉,也反衬出被贬生活的痛苦,暗含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愤懑。“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笔锋急转,点明欢乐难以长久。美好的心情很快被思乡之情取代,“离念”一词直接道出乡愁别情。诗人身处贬谪之地,孤寂之感涌上心头,山水之乐无法掩盖内心深处的郁垒。“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具体描写乡愁。向北遥望,思念远方的亲友;向南看去,满眼是异族蛮邦。南北对比,突出身处异乡的孤独,既包含对亲人的思念,也暗含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的悲哀,情感真挚而沉痛。“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以无奈的自我宽慰作结。诗人劝自己不再言说心中愁苦,暂且享受这片刻的闲适,看似豁达,实则更显哀婉低沉,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异曲同工,将怨愤之情无限延展,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诗人被贬后心情抑郁,通过出游寻求排解,在沉醉于美景时获得短暂愉悦,却又因景触发乡愁。即便试图自我宽慰,内心的愁绪仍难以真正消解,这正是柳宗元山水诗典型的结构与表现手法,此诗便是例证。可见,借景忘忧的快乐转瞬即逝,而谪居异乡的苦闷却始终萦绕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子厚五言古,较应物有同有异。......“窜身楚南极”等篇。语虽萧散,而功用始周,与应物小异。

明学者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十三

# 前半叙筑亭缘起与经过,大致与《西亭记》所言相似;但后半却着重写感怀,抒发其乐与优的矛盾。作者虽因亭外美景感染乐以忘优,然乐中有忧。“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四句,说明其乐以忘忧是短暂的,而谪居的苦闷则难以消除。所谓“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亦不过是作者在无可奈何的处境中聊以自慰而已。

现代作家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下一篇:唐·柳宗元《答刘连州邦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