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ōng

朝代:唐作者:李绅浏览量:1
sōng
zhī
shēng
yán
zhī
liú
jiàng
rén
wèi
shí
shì
xuàn
róng
yǒu
tiān
ér
zuò
guān
zhēn
zhī
chù
zhí
gàn
qiān
mián
céng
luán
shāo
yún
jǐng
yōu
jiàn
cáng
yān
qióng
shí
pán
ér
mái
gēn
fán
jīng
zǎi
téng
lián
yuán
ér
bào
jié
nián
shì
bái
líng
liáng
fēng
zhì
lín
cǎn
shān
yuán
chóu
cuì
zhòng
jìn
xuán
huáng
mào
cāng
cuì
rán
hòu
zhī
luò
luò
gāo
jìn
tíng
tíng
jué
wéi
zhì
ér
gǎi
wèi
xīn
gān
mào
shuāng
ér
tíng
xuě
xié
yōu
rén
zhī
míng
jūn
zhī
jié
ruò
nǎi
què
lóng
yīn
yáng
néng
biàn
xìng
suǒ
fēng
zhuó
yǐng
hòu
diāo
qiān
nián
ér
zuò
gài
liú
xíng
mèng
shí
zǎi
ér
wéi
gōng
xué
chūn
kāi
zhī
táo
qiū
luò
zhī
tóng
luàn
yuē
dòng
liáng
shí
zhī
mào
shuāng
xuě
kōng
liàng
yòng
ér
yòng
yān
ér

译文

松树的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世俗之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夸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枝干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哪年。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的本质啊,不会轻易改变枝叶或更替枝干;它的心志啊,甘愿披覆寒霜而承载积雪。它和隐士的志趣相合,与君子的气节相投。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尾声: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

逐句剖析

"松之生也":松树的生长,

"于岩之侧":在岩石的侧面,

"流俗不顾":世俗之人看不到它,

# 顾:看见。,流俗:世俗。

"匠人未识":木匠无缘结识它。

"无地势以炫容":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夸耀自己的外形,

# 炫容:夸耀外形。炫,夸耀。

"有天机而作色":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

# 肃矗:肃然直立。,贞枝:正枝。

"直干芊眠":枝干茂盛,

# 芊眠:茂密状。

"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

"据幽涧则蓄雾藏烟":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

"穹石盘薄而埋根":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

# 埋根:扎根。,盘薄:牢牢地。,穹:高。

"凡经几载":历经数载;

"古藤联缘而抱节":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

# 联缘:缠绕。

"莫记何年":不知哪年。

"于是白露零":等到白露飘落,

"凉风至":凉风吹来;

"林野惨栗":树林田野凄惨颤栗,

# 栗:颤抖。

"山原愁悴":高山平原愁容憔悴。

# 悴:憔悴。

"彼众尽于玄黄":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

# 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

"斯独茂于苍翠":只有它苍翠繁茂,

"然后知落落高劲":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

# 高劲:高大峻拔。,落落:高超不凡。

"亭亭孤绝":特立独行。

# 孤绝:高耸突出。

"其为质也":它的本质啊,

"不易叶而改柯":不会轻易改变枝叶或更替枝干;

"其为心也":它的心志啊,

"甘冒霜而停雪":甘愿披覆寒霜而承载积雪。

# 停雪:使雪停止。

"叶幽人之雅趣":它和隐士的志趣相合,

# 叶:通“协”,附和。

"明君子之奇节":与君子的气节相投。

"若乃确乎不拔":它坚定不拔,

"物莫与隆":超乎万物,

# 隆:盛,高。

"阴阳不能变其性":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

"雨露所以资其丰":雨露使它更丰茂。

# 丰:繁荣茂盛。,资:帮助。

"擢影后凋":它身影高耸,

# 擢影:耸起的影子。

"一千年而作盖":千年茂盛;

"流形入梦":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

"十八载而为公":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它不学春天的桃李、

"秋落之梧桐":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乱曰":尾声:

# 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相当于尾声。

"负栋梁兮时不知":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

# 负栋梁:身负栋梁之材。

"冒霜雪兮空自奇":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

"谅可用而不用":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

# 谅:诚,确实。

"固斯焉而取斯":却也有人取法它。

# 取:取法。,固:本来。斯焉而取斯:化用《论语·公冶长》“斯焉取斯”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松赋》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篇咏物抒情小赋。这篇赋文以生长在岩壁旁的松树为描写对象,生动展现了其特立独行的品格:它既不被世俗所关注,也未被匠人青睐,却在严冬时节傲然挺立,当其他树木都已凋零时,依然青翠挺拔,迎霜斗雪,完美诠释了“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的非凡气节。全赋虽篇幅精炼,却通过灵活多变的骈俪句式,以平实自然的语言,不事雕琢地刻画出松树的高洁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虽然《寒松赋》的确切创作时间难以考证,但结合李绅的生平经历推断,很可能作于长庆四年(824年)。这一年,李绅遭遇了仕途上的重大挫折,因李逢吉、王守澄等人的构陷,被指控曾劝说唐穆宗立深王为嗣。这一指控对新即位的唐敬宗极为不利,而年轻的皇帝未加详查,便将李绅贬为端州司马。这次贬谪对胸怀“致君尧舜”政治理想的李绅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本欲以文才报效朝廷,辅佐明君,匡扶社稷,却无辜蒙冤,壮志难酬。正是在这种愤懑郁结的心境下,李绅借松言志,创作了这篇托物言志的《寒松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咏物的赋,一篇对寒松的礼赞,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讴歌了松树高洁的品性,巧妙地将寒松与寒士的命运相勾连:寒松虽具栋梁之才却无人赏识,恰如怀才不遇的寒士,纵然德才兼备仍屈居下位。

2. 写作手法

烘托:“捎云蔽景”以层峦云雾烘托其高耸,“蓄雾藏烟”借幽涧水汽凸显其神秘,使松树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既突显了其外在的雄姿,又暗示了内在的生命力。正面描写:“贞枝肃矗”、“直干芊眠”等词句直接刻画了松树枝干的挺拔姿态。侧面描写:“捎云蔽景”、“蓄雾藏烟”、“穹石埋根”、“古藤抱节”等意象则通过环境烘托和细节映衬,从侧面展现了松树的高大雄伟和生机盎然。用典:“十八载而为公”化用《三国志》丁固“松字十八公”的梦境预言,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丁固曾梦见松树生于腹部,解梦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来果然在十八年后官至司徒(三公之一)‌,以“十八载”对应“十八公”的拆字玄机,将时间与仕途成就形成关联,以“松”谐音“公”,暗示贤士终将显达。对比:以“众尽玄黄”对比“独茂苍翠”,用桃李“春开”、梧桐“秋落”对比松树“千年作盖”,使寒松既是“冒霜停雪”的自然造物,更成为“确乎不拔”的士人精神图腾。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细致刻画了一棵孤独生长的松树形象。这棵松树选择在远离尘嚣的悬崖峭壁间扎根,既不被追逐名利的世人所看重,也得不到识材辨木的匠人青睐。它生长的地方地势低洼偏僻,根本没有机会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英姿,然而正是这种与世隔绝的环境,反而造就了它那浑然天成的青翠本色。松树的主干如同利剑般笔直向上生长,依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作为支撑,直插九霄云外,它的枝叶能够轻抚流动的云彩,甚至能够遮挡耀眼的阳光。这段文字主要采用静态描写的方式,巧妙地运用了主次分明的衬托手法,通过环境与主体的相互映照,将松树那种傲然挺立的雄姿和郁郁葱葱的生机描绘得栩栩如生。其中“贞枝肃矗”和“直干芊眠”这两个短语是从正面直接刻画松树的形态特征,而“捎云蔽景”“蓄雾藏烟”“穹石埋根”“古藤抱节”这组描写则是通过展现松树与周围景物的关系,从侧面烘托出松树独特的气质和品格。第二段通过季节变化的对比,突显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格。当萧瑟的秋风席卷大地,晶莹的白露凝结为霜,天地间弥漫着刺骨的寒意。此时“林野惨栗,山原愁悴”的凄凉景象中,绝大多数树木都经受不住严寒的考验,纷纷凋零枯萎。唯独那傲岸的寒松依然保持着翡翠般的青翠,笔直地矗立在凛冽的风雪中。它倔强地拒绝更换枝叶,勇敢地直面霜雪的侵袭。这种在逆境中坚守本真的姿态,既彰显了儒家君子“岁寒知松柏”的坚贞气节,又暗合道家隐士超然物外的高洁志趣。作者通过这一生动对比,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寒松成为中国传统士人精神品格的完美象征。第三段浓墨重彩地歌颂了松树坚贞不屈的品格。松树那种坚定不移的意志,让世间万物都难以与之比肩。纵使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也无法改变它那与生俱来的本性;而天降的雨露则滋养着它,使其愈发繁茂昌盛。松树巍然耸立的身姿,以及那如华盖般舒展的树冠,不禁让人联想到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千古名言,以及三国时期丁固“梦松生腹”的典故。作者特意指出,松树既不像桃李那样迎合春光而绽放,也不似梧桐那般逢秋便落叶凋零。这段文字可以视为前文的延续和深化,通过更加细致的描绘,进一步赞颂了松树四季常青、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与前文相同,作者在此依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将松树与其他树木对照,更加凸显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第四段作为全文的总结,深刻揭示了寒松的悲剧性命运。寒松天生具备栋梁之材的资质,却因生不逢时而无人赏识;它敢于直面霜雪的考验,却因超然绝俗而显得孤高自傲。实际上,它完全有能力承担建造大厦的重任,却始终得不到世人的重用;而它之所以不被世俗所用,恰恰是因为它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存方式。这段文字既是对前文三段内容的凝练概括,也是对寒松这一意象的最终升华。作者通过寒松的遭遇,隐喻了那些怀才不遇、特立独行的君子形象,表达了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其不被重用的惋惜之情。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咏物小赋,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作者借松抒怀,既宣泄了“驱雷击电除奸邪”(《涉沅潇》)的愤懑之情,又表达了要像寒松般砥砺品格的决心,任凭风吹雨打,笑傲霜雪严寒,始终不改其忠贞本性。文中“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松树形象,既是作者对怀才不遇者的深切同情,更是其自身遭遇的生动写照。全赋虽篇幅精炼,却继承了汉赋的体例特征,以“乱曰”作结;语言上虽多骈俪对仗,却能做到平实自然、少用典故,在简练中见变化,堪称咏物小赋中的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赋篇将寒松与作者融为一体,句句写松,实处处写人,寒松“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写照。

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李宇林《浅论唐代咏物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绅《拜宣武军节度使》

下一篇: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