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光花影绕山阴":山间的雾气与花影环绕着若耶溪的北面,
# 山阴:指会稽山北麓。,岚光:日照中的山林雾气。
"山转花稀到碧浔":随着山势流转,花儿渐渐稀疏,来到了碧绿的水边。
# 浔:水边深处。
"倾国美人妖艳远":倾国倾城的美人那妖艳的姿容已远去,
# 倾国美人:指春秋末越国美人西施。
"凿山良冶铸炉深":开凿山中矿石的优秀铸剑工匠,铸剑炉深藏在山中。
# 铸炉:铸剑之炉灶,今赤堇山附近尚留有上灶、中灶、下灶三个村名。,凿山良冶:指春秋末越国铸剑名匠欧冶子。
"凌波莫惜临妆面":在水波上不必吝惜那如临妆的美丽面容,
# 凌波:指西施渡钱塘江入吴地。
"莹锷当期出匣心":锋利的剑刃应当有出匣时的壮志雄心。
# 莹锷:磨亮剑锋。
"应是蛟龙长不去":应该是蛟龙长久地不愿离去,
# 蛟龙长不去:意谓剑沉在水底。
"若耶秋水尚沉沉":所以若耶溪的秋水依旧那么幽深。
"西施采莲、":西施采摘莲花、
"欧冶铸剑所":欧冶子铸造宝剑的场所。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若耶溪周围岚光与花影环绕山阴,山势转折处花渐稀,直至清澈的溪边。由若耶溪联想到西施的倾国之美,以及当年铸剑的良冶。诗人借景抒情,借典故表达对历史的追思,对美好事物与人才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怀恋与思索氛围。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描绘若耶溪畔美丽景色,借眼前之景引发对历史与人事的感慨,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首联“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描绘了若耶溪周边的景色。山间雾气与花影环绕着山阴,随着山势的转折,花朵渐渐稀少,来到了清澈的若耶溪边。诗人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景色的变化,暗示了一种从繁华到宁静的过渡。颔联“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运用典故。“倾国美人”指西施,她曾在若耶溪边浣纱,如今其妖艳之姿已远去;“凿山良冶”则让人联想到为铸造宝剑而开凿矿山的良匠,那铸剑的熔炉也已深深隐没。这里借西施和铸剑的典故,表达出曾经的美好与辉煌已消逝,象征着人才或美好事物的埋没,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的追思与对现状的感慨。颈联“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以美人临水梳妆和宝剑期望出匣为喻。劝美人不要吝惜在水波前临镜梳妆,期望宝剑能有锋芒出鞘的决心。这两句实则是借物喻人,鼓励人才不要埋没自身才能,要有展现才华的勇气和决心,体现出诗人对人才积极进取的期盼。尾联“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沉沉”,诗人猜想或许是蛟龙长久不肯离去,使得若耶溪的秋水依旧深沉。“蛟龙”可象征着隐藏的杰出人才,“秋水沉沉”寓意着人才仍被埋没在这深沉之中。此句进一步强化了对人才未得施展的惋惜,同时也给人留下一种对人才终有一日脱颖而出的期待。
上一篇:唐·李绅《皋桥》
下一篇:唐·李绅《别双温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