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ò

朝代:唐作者:李绅浏览量:1
lán
guāng
huā
yǐng
rào
shān
yīn
shān
zhuǎn
huā
dào
xún
qīng
guó
měi
rén
yāo
yàn
yuǎn
záo
shān
liáng
zhù
shēn
líng
lín
zhuāng
miàn
yíng
è
dāng
chū
xiá
xīn
yīng
shì
jiāo
lóng
cháng
ruò
qiū
shuǐ
shàng
chén
chén
西
shī
cǎi
lián
ōu
zhù
jiàn
suǒ

译文

山间的雾气与花影环绕着若耶溪的北面,随着山势流转,花儿渐渐稀疏,来到了碧绿的水边。倾国倾城的美人那妖艳的姿容已远去,开凿山中矿石的优秀铸剑工匠,铸剑炉深藏在山中。在水波上不必吝惜那如临妆的美丽面容,锋利的剑刃应当有出匣时的壮志雄心。应该是蛟龙长久地不愿离去,所以若耶溪的秋水依旧那么幽深。西施采摘莲花、欧冶子铸造宝剑的场所。

逐句剖析

"岚光花影绕山阴":山间的雾气与花影环绕着若耶溪的北面,

# 山阴:指会稽山北麓。,岚光:日照中的山林雾气。

"山转花稀到碧浔":随着山势流转,花儿渐渐稀疏,来到了碧绿的水边。

# 浔:水边深处。

"倾国美人妖艳远":倾国倾城的美人那妖艳的姿容已远去,

# 倾国美人:指春秋末越国美人西施。

"凿山良冶铸炉深":开凿山中矿石的优秀铸剑工匠,铸剑炉深藏在山中。

# 铸炉:铸剑之炉灶,今赤堇山附近尚留有上灶、中灶、下灶三个村名。,凿山良冶:指春秋末越国铸剑名匠欧冶子。

"凌波莫惜临妆面":在水波上不必吝惜那如临妆的美丽面容,

# 凌波:指西施渡钱塘江入吴地。

"莹锷当期出匣心":锋利的剑刃应当有出匣时的壮志雄心。

# 莹锷:磨亮剑锋。

"应是蛟龙长不去":应该是蛟龙长久地不愿离去,

# 蛟龙长不去:意谓剑沉在水底。

"若耶秋水尚沉沉":所以若耶溪的秋水依旧那么幽深。

"西施采莲、":西施采摘莲花、

"欧冶铸剑所":欧冶子铸造宝剑的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若耶溪》是唐代李绅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绘若耶溪畔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清幽秀丽的画卷。颔联由景及史,联想到若耶溪曾是西施浣纱之处,美人虽已远去,又提及此地曾有铸剑的历史,增添了文化底蕴。颈联运用比喻,以美人临水梳妆比喻宝剑等待出鞘,表达出对才华展露的期待。尾联借蛟龙常留,秋水深沉,营造出神秘深邃的氛围。若耶溪边,曾有铸剑能手欧冶子与爱国女子西施在此生活。这首诗与其说是描绘若耶溪的风光,不如说是缅怀这两位英杰,并借此表明自己的立身态度。这样的落笔方式,在所有吟咏若耶溪的诗作中独树一帜,堪称匠心独运。全诗写景与抒情自然融合,颔联与颈联交替着笔,对仗工整,于平实中蕴含深沉意味。此诗亦是《新楼诗二十首》之一,属于追忆之作。诗人自注“西施采莲、欧冶铸剑所”,实则点明了诗作的主旨。在这二十首新楼诗中,此诗与《禹庙》均为怀古诗,可一并通读。唐代诗人施肩吾有一首《越溪怀古》,倒是直接以“怀古”为题,其诗如下:“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施肩吾的这首诗也寄寓着深沉的感慨。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对人才境遇的关注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若耶溪周围岚光与花影环绕山阴,山势转折处花渐稀,直至清澈的溪边。由若耶溪联想到西施的倾国之美,以及当年铸剑的良冶。诗人借景抒情,借典故表达对历史的追思,对美好事物与人才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怀恋与思索氛围。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描绘若耶溪畔美丽景色,借眼前之景引发对历史与人事的感慨,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首联“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描绘了若耶溪周边的景色。山间雾气与花影环绕着山阴,随着山势的转折,花朵渐渐稀少,来到了清澈的若耶溪边。诗人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景色的变化,暗示了一种从繁华到宁静的过渡。颔联“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运用典故。“倾国美人”指西施,她曾在若耶溪边浣纱,如今其妖艳之姿已远去;“凿山良冶”则让人联想到为铸造宝剑而开凿矿山的良匠,那铸剑的熔炉也已深深隐没。这里借西施和铸剑的典故,表达出曾经的美好与辉煌已消逝,象征着人才或美好事物的埋没,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的追思与对现状的感慨。颈联“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以美人临水梳妆和宝剑期望出匣为喻。劝美人不要吝惜在水波前临镜梳妆,期望宝剑能有锋芒出鞘的决心。这两句实则是借物喻人,鼓励人才不要埋没自身才能,要有展现才华的勇气和决心,体现出诗人对人才积极进取的期盼。尾联“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沉沉”,诗人猜想或许是蛟龙长久不肯离去,使得若耶溪的秋水依旧深沉。“蛟龙”可象征着隐藏的杰出人才,“秋水沉沉”寓意着人才仍被埋没在这深沉之中。此句进一步强化了对人才未得施展的惋惜,同时也给人留下一种对人才终有一日脱颖而出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绅《皋桥》

下一篇:唐·李绅《别双温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