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扶犁儿":田埂上有个扶着犁在耕地的小伙子,
# 垄:田地分界的埂子,这里泛指田地。
"手种腹长饥":他亲手播下种子、辛勤耕耘,却常常饿着肚子。
"窗下抛梭女":窗户下面有个抛着梭子在织布的姑娘,
# 抛:一作“织”。,下:一作“前”。
"手织身无衣":她亲手织出了布,可自己身上却连件能保暖的衣服都没有。
"我愿燕赵姝":我愿燕赵的美女,
# 燕赵姝:燕赵的美女,泛指天下美女。燕赵多美女,故称。
"化为嫫母姿":都能变成像嫫母那样容貌丑陋的样子。
# 嫫母:相传为黄帝的妃子,很有贤德,但相貌很丑。母:一作女。
"一笑不值钱":一笑再也不值钱,
# 钱:一作“金”。,一笑:封建统治者为博取美女的欢心,不惜一掷千金,故有“一笑千金”之语。
"自然家国肥":那国家自然就会富足起来啦。
# 肥:富裕,富有。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苦辛吟》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讽喻诗。诗中描绘了劳动者的艰辛劳作与生活的困苦,营造出一种悲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为推理对比,此四句通过“耕者无食,织者无衣”的对比,以劳动与回报的反差,使读者推理“劳者应得温饱”的常理,却在现实中彻底崩塌,从而揭露晚唐阶级剥削的本质,具有说服力。“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国家肥”为转化对比,此句通过浪漫的想象,将燕赵美女的“貌美”转化为嫫母的“貌丑”,以美丑的对立颠覆“一笑千金”的价值观,从而批判上层社会的腐败,凸显诗人对阶级矛盾的洞察。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描写:田里扶犁耕种的男子,本应有充足的粮食,却在忍受饥饿;窗下投梭织布的妇女,本应有足够的衣服,却在遭受寒冷。按照常理,这种情形应该成立,但现实中却正相反,形成常理与实际状态的鲜明对比。这种常理并非明言,而是通过提供前提条件(耕种、织布)让读者自行推导出应有结果(有食、有衣),再将此推导结果与现实(挨饿、受冻)进行对照。这种方法可称为“推理对比”。运用推理对比,读者能依据常理认识到现实的不合理之处,激发对其中矛盾的反感情绪,使表达在阐明道理的同时,也能触动情感感受。这一手法具有相当的艺术表现力。推理对比在文学创作中具有较早的传统。《淮南子·说林训》曾提及:“屠夫喝豆叶汤,造车的人步行,制陶的用破盆,工匠住窄房。”这描述反映了付出劳动的人享受不到劳动成果,而享受成果的人并不参与劳动的现象,即包含了推理对比的核心要素。诗歌创作也普遍采用此法,例如孟郊《织妇辞》中“为何织细密白绢,自己却穿破衣衫”,杜荀鹤《蚕妇》中“都说养蚕辛苦,为何全身穿麻布(而非丝绸)”,都在表达做事情的人(劳作者)得不到应有的享用(果实)这一主旨。宋代张俞《蚕妇》写道:“昨天去到城里,归来泪水湿透手巾。满身穿着绫罗绸缎的人,没有一个是养蚕人。”这首诗之所以能长久流传、引人回味,关键也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推理对比手法。在展现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矛盾现象时,推理对比是常用的有效方法。《苦辛吟》这首诗就运用此法,呈现了食物和衣服分配上的不协调现象。后四句描写:诗人希望燕赵之地的美女,都变成像嫫母那样貌丑却品德贤淑的女子;这样,她们的笑容就不会再被视为价值千金,从而避免为博取美人一笑而产生的奢侈浪费。古时传说燕、赵地区多出美人,这些美人的锦衣玉食、一笑千金,集中反映了上层社会生活的奢靡;诗人对此现象感到不认同,因此在想象中提出了这样的假设:他希望燕赵的美女都能变得像黄帝的妃子嫫母一样,外貌由美丽转变为丑陋,品行(可能指代缺乏德行的状态)转变为贤德,笑容由价值千金变为毫无金钱价值。诗人期望通过这种转变,社会上的贫富悬殊现象,富有者穷奢极侈,贫穷者衣食无着,或许能有所缓解。诗人运用想象力,将现实的景象(奢靡的美人)转化成了理想的图景(贤德的嫫母)。通过现实与理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境况进行对照,这种手法即“转化对比”。诗人有意通过浪漫的想象来实现这种对比转化,以此表达他对当时上层社会腐败风气的批评。“转化对比”作为一种传统手法,在自然界中表现为“沧海桑田”的变化,常被用以比喻古今人事的盛衰变迁。李白的诗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曾经的“吴宫花草”如今化为僻静小径下的泥土,昔日的“晋代衣冠”现在仅剩古墓坟丘,通过今昔景物的巨大反差形成对比。同样,这首诗通过设想中的特质反转(美变丑、无德变有德、值钱笑变无价笑)来建立转化对比。在艺术效果上,这种手法依然能够使描绘的形象鲜明突出,所寄托的情感也显得曲折深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整篇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层次结构分明,语言通俗易懂。
# 于濆《辛苦吟》:“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掷梭女,手织舟无衣。”此作有关风化、怛失之粗直。
明谢榛《四溟诗话》
# 奇想。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家国岂因女笑而贫耶?所见亦偏(末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上一篇:唐·李绅《忆过润州》
下一篇:唐·李绅《闻里谣效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