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īng
mén

朝代:唐作者:李绅浏览量:1
jīng
jiāng
shuǐ
kuò
yān
zhuǎn
jīng
mén
rào
shān
cōng
qiàn
fān
shì
qīn
yún
miè
yòu
míng
shān
chéng
bèi
hūn
hái
jiàn
qīng
qīng
mài
lǒng
fēi
jìng
táng
huā
xíng
xíng
wàn
yuǎn
jiàn
yān
lán
wēi
zhàn
shē
lín
zhōng
yǒu
niǎo
fēi
chū
yuè
shàng
qiān
yán
shēng
cháng
duàn
guī
wén
rén
yán
hèn
lái
shǔ
tīng
niǎo
zhù
hún
hún
xué
shēng
xián
yuān
zòng
wéi
zhí
shàng
qīng
yún
hūn
shí
shān
yuè
xián
jìng
yán
shù
cēn
huī
yìng
jiǎo
jié
shēn
kàn
jiàn
quán
fēn
míng
jiàn
qiáo
rén
jìng
yīn
sēn
guǐ
miào
dāng
yóu
tíng
tún
zǎi
wén
shān
xīng
huò
huò
wǎng
liǎng
píng
tōng
bǎi
líng
yuè
shān
xiǎo
wèn
xíng
lèi
jiāo
jiāng
bài
huāng
chóu
chàng
zhōng
zhēn
chí
shuí
shān
tóu
wàng
shí

译文

荆江水面宽阔,烟雾笼罩着波涛流转,荆门一带的道路,环绕着葱郁秀丽的山峦。船帆高高扬起,仿佛要直入云霄,在云层间时隐时现,在山路上行进,背向太阳,虽显昏暗但山景仍隐约可见。青翠的麦田里乌鸦啼叫,荒凉的小径旁棠梨花独自开放。我不停地驱马前行,行程已远至万里之外,渐渐走进云雾缭绕的险峻栈道。林中飞鸟冲出山谷,月亮升上众多的山峦,传来鸟儿一声如哭诉般的鸣叫。令人断肠的思乡之情无法排遣,人们说含恨的魂魄会来到这巴蜀之地。我听着这鸟儿的叫声,心中祝愿自己的魂魄,即便死去,也不要像这鸟儿一样发出含冤的叫声。即使身为鸟类,也不要栖息在这偏僻的地方,要直上青云,去呼喊天帝的宫门申诉。此刻山月如弯镜悬空,岩间树木参差辉映。月光清冷地照进山涧,清晰映出樵夫的小径。阴森的野庙立在驿站旁,每天都宰杀鸡和猪,能闻到腥膻的味道。愚昧的人总被祸福迷惑,魑魅魍魉怎能通晓神灵。月亮低垂,天色将晓,我向其他行客询问情况,有人已洒酒祭拜荒郊野径。我心中惆怅,空自坚守忠贞的品质,又有谁来祭拜山顶那块望夫石。

逐句剖析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江水面宽阔,烟雾笼罩着波涛流转,

"荆门路绕山葱蒨":荆门一带的道路,环绕着葱郁秀丽的山峦。

# 蒨:一作茜。,绕:一作远。,荆门:山名。

"帆势侵云灭又明":船帆高高扬起,仿佛要直入云霄,在云层间时隐时现,

"山程背日昏还见":在山路上行进,背向太阳,虽显昏暗但山景仍隐约可见。

"青青麦陇啼飞鸦":青翠的麦田里乌鸦啼叫,

"寂寞野径棠梨花":荒凉的小径旁棠梨花独自开放。

"行行驱马万里远":我不停地驱马前行,行程已远至万里之外,

"渐入烟岚危栈赊":渐渐走进云雾缭绕的险峻栈道。

"林中有鸟飞出谷":林中飞鸟冲出山谷,

# 出:一作幽。

"月上千岩一声哭":月亮升上众多的山峦,传来鸟儿一声如哭诉般的鸣叫。

"肠断思归不可闻":令人断肠的思乡之情无法排遣,

"人言恨魄来巴蜀":人们说含恨的魂魄会来到这巴蜀之地。

# 恨魄:指杜宇之魂魄。

"我听此鸟祝我魂":我听着这鸟儿的叫声,心中祝愿自己的魂魄,

"魂死莫学声衔冤":即便死去,也不要像这鸟儿一样发出含冤的叫声。

# 魂死莫学:一作死勿学此。

"纵为羽族莫栖息":即使身为鸟类,也不要栖息在这偏僻的地方,

"直上青云呼帝阍":要直上青云,去呼喊天帝的宫门申诉。

"此时山月如衔镜":此刻山月如弯镜悬空,

"岩树参差互辉映":岩间树木参差辉映。

# 树:一作岫。

"皎洁深看入涧泉":月光清冷地照进山涧,

"分明细见樵人径":清晰映出樵夫的小径。

"阴森鬼庙当邮亭":阴森的野庙立在驿站旁,

"鸡豚日宰闻膻腥":每天都宰杀鸡和猪,能闻到腥膻的味道。

"愚夫祸福自迷惑":愚昧的人总被祸福迷惑,

"魍魉凭何通百灵":魑魅魍魉怎能通晓神灵。

"月低山晓问行客":月亮低垂,天色将晓,我向其他行客询问情况,

# 晓:一作晚。,月:一作日。

"已酹椒浆拜荒陌":有人已洒酒祭拜荒郊野径。

"惆怅忠贞徒自持":我心中惆怅,空自坚守忠贞的品质,

"谁祭山头望夫石":又有谁来祭拜山顶那块望夫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荆门》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山水羁旅诗。此诗以荆门山水为背景,前八句铺陈旅途实景:荆江浩渺烟波、山径曲折葱茏,帆影明灭于云间,山程隐现于昏晓。中段转写荒寂意象:麦陇鸦啼、棠梨孤花、危栈月冷,穿插“鸟飞出谷”的凄厉哀鸣与“鬼庙鸡豚“的诡异腥膻,形成现实与幻境交织的奇崛意境。末四句直抒胸臆,借望夫石典故寄托忠贞难酬之叹,将自然险峻与人性悲怆熔铸为苍凉诗境。全诗既是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亦隐喻着诗人对仕途沉浮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门路绕山葱茜”两句是描写荆门一带的远景。一个“阔”字形象地写出了荆江水面的宽广,烟波在江面上流转,给人一种开阔、浩渺的感觉。“绕”字生动地描绘出荆门一带的道路蜿蜒曲折,环绕着葱郁秀丽的山峦,展现出此地山水相依的独特风貌,为全诗奠定了壮阔而又清幽的基调。“帆势侵云灭又明,山程背日昏还见”两句继续写景。“帆势侵云”写出了船帆高高扬起,仿佛要直入云霄的气势,而“灭又明”则生动地表现出船在行驶过程中,帆在云层间时隐时现的动态画面。“山程背日”描绘出在山路上行进,因背向太阳而显得昏暗的情景,“昏还见”又点明即便在昏暗之中,山景依然隐约可见,突出了山路的崎岖以及山中景色的朦胧之美。“青青麦陇啼飞鸦,寂寞野径棠梨花”两句描绘了乡村田野的景象。“青青麦陇”展现出麦田的生机盎然,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充满了生命力。“啼飞鸦”以乌鸦的啼叫和飞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略显萧瑟的氛围。“寂寞野径”点明了乡间小路的寂静无人,“棠梨花”的出现,在这寂静之中增添了一抹素雅的色彩,以花的美丽衬托出环境的清幽与寂寥。“行行驱马万里远,渐入烟岚危栈赊”两句写诗人的行程。“行行驱马”表现出诗人一路前行,马不停蹄的状态,“万里远”极言行程的遥远,突出了旅途的艰辛。“渐入烟岚”描绘出逐渐进入烟雾缭绕的山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茫的氛围。“危栈赊”则强调了栈道的险峻和漫长,进一步烘托出旅途的艰难与不易。“林中有鸟飞出谷,月上千岩一声哭”两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林中有鸟飞出谷”描绘出林中鸟儿从山谷中飞出的画面,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月上千岩”点明了时间已到夜晚,月亮升起在众多的山峦之上。“一声哭”则赋予了鸟儿的叫声以人的情感,仿佛鸟儿在哭诉,增添了画面的悲伤色彩,为下文诗人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肠断思归不可闻,人言恨魄来巴蜀”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肠断思归”强烈地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的痛苦心情,已经到了肝肠寸断的程度。“不可闻”进一步强调这种思乡之情的浓烈,难以忍受。“人言恨魄来巴蜀”借用他人所说的恨魄来到巴蜀之地的说法,暗示自己在这异乡的孤独和哀怨,将思乡之情与一种神秘的传说相结合,使情感更加深沉。“我听此鸟祝我魂,魂死莫学声衔冤”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我听此鸟”承接上文鸟儿的哭声,诗人听到鸟儿的叫声后,对自己的魂魄发出祝愿。“魂死莫学声衔冤”意思是希望自己的魂魄即便死去,也不要像这鸟儿一样发出含冤的叫声,表达出诗人对冤屈的一种无奈和恐惧,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纵为羽族莫栖息,直上青云呼帝阍”两句借对鸟儿的劝诫来抒发情感。“纵为羽族莫栖息”劝告鸟儿即使身为鸟类也不要栖息在这偏僻的地方,“直上青云呼帝阍”则希望鸟儿能够直上青云,向天帝申诉。这里诗人表面上是在说鸟,实则是以鸟自比,表达自己渴望摆脱困境,向更高层申诉冤屈的愿望,展现出一种不甘于现状的精神。“此时山月如衔镜,岩树参差互辉映”两句再次描写夜景。“山月如衔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月比作镜子,生动地描绘出月亮高悬在山间,如同含在山中的镜子一般明亮皎洁的画面。“岩树参差互辉映”则写出了岩石和树木高低错落,在月光的照耀下相互映衬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氛围。“皎洁深看入涧泉,分明细见樵人径”两句进一步描绘山中景色。“皎洁深看入涧泉”写诗人凝视着明亮的月光,深入地看到了山涧中的泉水,“皎洁”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纯净,“深看”表现出诗人观察的专注。“分明细见樵人径”则点明在这明亮的月光下,能够清晰地看到山间樵夫行走的小路,以小见大,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山中夜晚的静谧和清晰。“阴森鬼庙当邮亭,鸡豚日宰闻膻腥”两句描写了旅途中所见的场景。“阴森鬼庙当邮亭”描绘出一座阴森的鬼庙坐落在邮亭旁边的情景,“阴森”一词营造出一种恐怖、神秘的氛围。“鸡豚日宰闻膻腥”则写每天都宰杀鸡和猪,能够闻到腥膻的味道,暗示这里祭祀活动频繁,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诡异和世俗气息。“愚夫祸福自迷惑,魍魉凭何通百灵”两句是诗人的议论。“愚夫祸福自迷惑”指出那些愚昧的人对于祸福的判断往往自己迷惑不清,不能正确认识。“魍魉凭何通百灵”则对那些借助魍魉等鬼怪来沟通神灵的行为表示质疑,认为魍魉之类的鬼怪没有能力通达神灵,表达出诗人对这种迷信行为的批判和理性思考。“月低山晓问行客,已酹椒浆拜荒陌”两句写清晨的情景。“月低山晓”点明时间是月亮低垂,天色将晓的时候。“问行客”表现出诗人向其他行客询问情况。“已酹椒浆拜荒陌”则写出有人已经在荒郊野外洒下椒浆进行祭祀,这一行为既呼应了前文提到的祭祀场景,又增添了一种凄凉、古朴的氛围。“惆怅忠贞徒自持,谁祭山头望夫石”两句直抒胸臆。“惆怅忠贞徒自持”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自己坚守忠贞的品质却似乎毫无用处,徒然自持。“谁祭山头望夫石”以望夫石为例,发出感慨,谁会去祭祀那山头的望夫石呢,借对望夫石无人祭祀的惋惜,来抒发自己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悲哀,情感深沉而又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绅《闻猿》

下一篇:唐·李绅《新楼诗二十首(其二·海榴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