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è
guò
huái
yīn
diào
hán
xìn
miào

朝代:唐作者:李绅浏览量:1
gōng
gāo
hàn
yuán
chén
miào
yīn
sēn
chǔ
shuǐ
bīn
yīng
zhǔ
rèn
xián
zēng
jiǎ
wáng
jiǎo
fàn
lóng
lín
jiàn
néng
rěn
chǐ
bēi
kuáng
shào
guì
huái
怀
zhōng
jìn
nìng
rén
yòng
qiān
jīn
chóu
yí​​
fàn
zhī
míng
zhé
zhòng
fáng
shēn

译文

功劳极高却被汉朝君主抛弃,这座荒凉的祠庙矗立在楚地水边。英明的君主任用贤才如虎添翼,(韩信)假称王爵祈求福分却触犯君威。贫贱时能忍受胯下之辱的卑微少年,显贵后却缺少忠心、亲近谄媚小人。白白用千金报答一饭之恩,却不懂得明智之人需重视自我保全。

逐句剖析

"功高自弃汉元臣":功劳极高却被汉朝君主抛弃,

"遗庙阴森楚水滨":这座荒凉的祠庙矗立在楚地水边。

"英主任贤增虎翼":英明的君主任用贤才如虎添翼,

"假王徼福犯龙鳞":(韩信)假称王爵祈求福分却触犯君威。

"贱能忍耻卑狂少":贫贱时能忍受胯下之辱的卑微少年,

"贵乏怀忠近佞人":显贵后却缺少忠心、亲近谄媚小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白白用千金报答一饭之恩,

"不知明哲重防身":却不懂得明智之人需重视自我保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却过淮阴吊韩信庙》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途经淮阴韩信庙时,以韩信“功高震主却终遭诛杀”的悲剧为切入点,通过“遗庙阴森”“假王犯鳞”等意象,揭示功臣在政治漩涡中的脆弱性。诗中既赞韩信“忍耻任贤”的才能,又讽其“贵近佞人”的失察,最终以“千金酬饭”与“不重防身”的对比,将个人命运升华为对封建时代君臣关系的深刻反思。全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警示世人功臣需懂得“明哲保身”的生存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开篇点明了韩信的功绩以及其庙宇的地理位置,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为下文的感慨奠定了基础。颔联“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通过对比刘邦对韩信的重用与韩信因功高而招致的猜忌,揭示了韩信悲剧命运的根源,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颈联“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进一步分析了韩信的性格特点,指出其年轻时虽能忍辱负重,但功成名就后却缺乏忠诚和自保意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尾联“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以韩信报答漂母的典故结尾,表达了对韩信虽知感恩却不知自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警示后人要懂得明哲保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绅《龟山寺鱼池》

下一篇:唐·李绅《和晋公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