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家山":登上故乡的山,
"家山依旧好":故乡山水依然美好。
"昔去松桂长":昔日离去时松桂初长,
"今来容须老":如今归来容颜已老。
"上家山":再登故乡山,
"临古道":俯临古老道路。
"高低入云树":高高低低的树伸入云端,
"芜没连天草":荒草蔓生与天相连。
"草色绿萋萋":草色碧绿茂盛,
"寒蛩遍草啼":蟋蟀在草丛中遍处鸣叫。
"噪鸦啼树远":乌鸦在远处树上啼叫,
"行雁帖云齐":飞雁贴着云排成行列。
"岩光翻落日":岩壁反照落日余晖,
"僧火开经室":僧房灯火点亮经室。
"竹洞磬声长":竹洞传来悠长的磬声,
"松楼钟韵疾":松间楼阁钟声急促。
"苔阶泉溜鈌":苔阶上泉水滑落,
"石甃青莎密":石砌井壁青莎茂密。
"旧径行处迷":旧日小径行走时迷失,
"前交坐中失":故友相聚座中难寻。
"叹息整华冠":叹息着整理冠冕,
"持怀强自欢":举杯强作欢颜。
"笑歌怜稚孺":笑歌中怜爱孩童,
"弦竹纵吹弹":纵情吹弹琴笛。
"山明溪月上":山色明亮溪月升起,
"酒满心聊放":酒满杯中暂且释怀。
"丱发此淹留":童年在此久居,
"垂丝匪闲旷":如今白发非因闲适。
"青山不可上":青山不忍再登,
"昔事还惆怅":往事依然惆怅。
"况复白头人":何况已是白头之人,
"追怀空望望":追忆往昔空自眺望。
"余顷居梅里":我从前居住在梅里,
"常于惠山肆业":常在惠山寺修习学业。
"旧室犹在":旧日书室依然存在,
"垂白重游":白发年老时重游故地,
"追感多思":追忆往昔感慨万千,
"因效吴均体":因而仿效吴均诗体。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的五言古诗。借家山、古道等场景转换,描绘松桂荣枯、寒蛩啼草等深秋山景,展现旧居周边苔阶泉溜、僧火经室等环境与生活画面,表达诗人白头追怀往昔、感怀时光变迁的怅惘心绪。
2. 分段赏析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昔去松桂长,今来容须老”:开篇直写回到家山的感受,家山景色还是像从前一样美好。可对比往昔离开时,山上的松桂还在生长,如今自己归来,容貌和胡须却已衰老。简单的对比,把岁月流逝的痕迹清晰地展现出来,藏着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上家山,临古道。高低入云树,芜没连天草”:再次写到登上家山,来到古道边。路边的树木长得高大,仿佛直插云端;野草茂盛,蔓延开来,像是和天边连在一起。寥寥几笔,勾勒出古道边草木繁茂的景象,透着几分荒凉与阔远。“草色绿萋萋,寒蛩遍草啼。噪鸦啼树远,行雁帖云齐”:萋萋的绿草间,到处都是寒蛩的叫声;远处的树上,乌鸦在聒噪地啼鸣;成行的大雁贴着云彩飞,排列得整整齐齐。通过草的颜色、虫的叫声、鸟的动态,描绘出深秋时节充满生机又带点萧瑟的自然景象,声音和画面交织,让场景更鲜活。“岩光翻落日,僧火开经室。竹洞磬声长,松楼钟韵疾”:夕阳的光辉在岩石上翻动,寺庙里点起灯火,是僧人在打开经室准备诵经。竹林深处的洞穴里,传来悠长的磬声;松边楼阁上,钟声急促地回响。把自然光影和寺庙生活结合,既有山野的宁静,又有宗教场所的肃穆,画面感十足。“苔阶泉溜鈌,石甃青莎密。旧径行处迷,前交坐中失”:长满青苔的台阶上,泉水细细流淌;石砌的井壁边,莎草长得茂密。曾经熟悉的小路,走起来却让人迷惑;从前的友人,在座中已经见不到了。细致描写旧居周边的环境,苔藓、泉水、莎草,都是熟悉的旧景,可路径难认、旧友不在,又透着物是人非的失落。“叹息整华冠,持怀强自欢。笑歌怜稚孺,弦竹纵吹弹”:不禁叹息着整理好华美的帽子,拿起酒杯勉强让自己高兴起来。看着孩子们嬉笑歌唱,心生怜爱,听着丝竹乐器尽情吹奏弹拨。写出诗人试图排遣愁绪的举动,孩童的欢乐和乐声的热闹,暂时带来一丝慰藉,却难掩内心的怅然。“山明溪月上,酒满心聊放。丱发此淹留,垂丝匪闲旷”:山间明亮起来,溪水上升起了月亮,酒杯斟满,心情才姑且舒展一些。回想年少时曾在此停留,如今已年老,却并非因为闲逸旷达才这样。月下的景致虽美,借酒舒展的心情里,藏着对过往经历的回味,以及对当下状态的感慨。“青山不可上,昔事还惆怅。况复白头人,追怀空望望”:青山已经难以再攀登,回忆起过去的事情,还是让人惆怅不已。更何况自己已是白头老人,只能空自望着远方,追怀往昔。结尾直抒胸臆,把对家山的眷恋、对往事的怅惘,以及年老力衰的无奈合在一起,感情真挚又实在,让人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岁月之叹。
上一篇:唐·李绅《重入洛阳东门》
下一篇:唐·李绅《赠毛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