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如火千房拆":如火般绚烂的杜鹃千朵万瓣绽放,
"丹槛低看晚景中":倚着红色栏杆低首凝望暮色中的花影。
"繁艳向人啼宿露":繁艳的花朵带着宿露向人娇艳啼诉,
"落英飘砌怨春风":飘落的花瓣铺满台阶似在埋怨春风。
"早梅昔待佳人折":当年早梅曾待佳人折取如今已不再,
"好月谁将老子同":明月皎皎又有谁能与我共赏这清景。
"惟有此花随越鸟":唯有这杜鹃花生伴着南方的子规鸟,
"一声啼处满山红":一声啼鸣掠过之处便见满山通红。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1. 分段赏析
《新楼诗二十首·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此句以“如火”形容杜鹃花的浓烈色泽,“千房拆”描绘花瓣层层舒展的繁盛形态,通过视觉冲击展现花开的热烈场景,为全诗奠定明艳基调。丹槛低看晚景中“丹槛”与杜鹃花的红色相呼应,形成色彩上的统一;“低看”暗示诗人俯视视角,将花景与暮色结合,营造出静谧而略带萧瑟的黄昏意境。繁艳向人啼宿露“繁艳”延续前句的视觉描写,“啼宿露”以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露珠似含啼痕,暗含诗人对短暂绚烂的观照与惋惜。落英飘砌怨春风“落英”与“繁艳”形成对比,“怨春风”借落花飘零之态,暗示对美好逝的无奈,春风在此成为引发愁绪的意象载体。早梅昔待佳人折此句转写早梅,以“昔待佳人折”追忆往昔与佳人的互动,通过“梅”与“鹃”的时空转换,隐含对旧日情谊的怀念。好月谁将老子同“好月”与“早梅”构成自然意象的延续,“老子同”以自嘲口吻表达当下无人共赏明月的孤寂,形成今昔情感的强烈反差。惟有此花随越鸟“惟有”强调杜鹃花的独特存在,“随越鸟”引入动态画面,以鸟鸣花开的联动场景,暗示自然生命的永恒性。一声啼处满山红末句以“啼”呼应前文“啼宿露”,同时“满山红”收束全诗,既写实杜鹃花盛放之景,又以色彩的强烈冲击收束情感余韵。
上一篇:唐·杜牧《哭李给事中敏》
下一篇:唐·李绅《江南暮春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