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cǎo
táng
zhōng
yǒu
zuò
xiān
yán
zhèng
gōng
shǒu
·
·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háng
shā
bēng
sǔn
yào
lán
cóng
jiāng
kǎn
luò
fēng
tuān
xīn
sōng
hèn
gāo
qiān
chǐ
è
zhú
yīng
zhǎn
wàn
gān
竿
shēng
zhǐ
píng
huáng
lǎo
shuāi
yán
jīn
dān
sān
nián
bēn
zǒu
kōng
xìn
yǒu
rén
jiān
xíng
nán

译文

自离草堂,常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自己的生活全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三年,兵祸不断,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现在身经其事,方知世路艰辛,人生坎坷,真是“行路难”啊!

逐句剖析

"常苦沙崩损药栏":自离草堂,常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

# 药栏:种药地边的栏杆。,损:损坏。,沙崩:泥沙崩塌。,苦:忧虑。

"也从江槛落风湍":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

# 江槛:江边防水的栏杆。

"新松恨不高千尺":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

# 高:一作长。,新松:指前此手种的四棵小松。

"恶竹应须斩万竿":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

# 恶竹:指妨碍松树生长的杂竹。

"生理只凭黄阁老":自己的生活全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

# 黄阁老:指严武。唐时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相呼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凭:依靠。,生理:生计。

"衰颜欲付紫金丹":这三年,兵祸不断,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

# 紫金丹:烧炼的丹药。,付:托。

"三年奔走空皮骨":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现在身经其事,

# 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

"信有人间行路难":方知世路艰辛,人生坎坷,真是“行路难”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为唐代杜甫所作。诗中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等句,既写自然景物,又暗喻人事。全诗围绕前往草堂途中的情景与自身境遇展开,既有对过往奔波生活“三年奔走空皮骨”的感慨,也有对友人相助的期盼。情真意切,语言沉郁顿挫,辞采稳重,兴寄微婉,体现了杜甫诗歌忧国忧民又饱含个人情感的独特风格,也反映出他在困境中对未来生活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由杜甫创作。公元764年正月,杜甫带着家人从梓州前往阆州,计划出峡。二月,他得知严武再次担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且此前严武已来信相邀,因此决定重返成都。此诗便是杜甫在从阆州返回成都途中,基于自身经历和即将回到草堂的情境而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诗。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在前往成都草堂途中的所见所想,如沙崩损栏、江风湍急等景象,以及表达对新松、恶竹的态度,还倾诉了自己生活的困苦和对友人严郑公的依赖与期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直接倾诉自己多年来四处奔波的疲惫与困苦,以及对人生艰难的真切感受,情感真挚强烈。用典:“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中,“黄阁老”指严武,运用相关称谓,表明自己生活和前途对严武的依赖,使表达更具内涵。双关:“生理只凭黄阁老”中的“生理”,既指诗人生活的物质来源,生计问题;又暗指精神上的依靠。“黄阁老”严郑公是其生活保障,也是他在困境中精神上的支撑,言简意赅地传达出诗人对严郑公的倚重。

3. 分段赏析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诗人运用虚实结合,实写对草堂药栏、江槛在自己离开后可能遭遇沙崩风湍损坏的担忧,虚指对动荡社会现状的忧虑。“常苦”二字生动体现出这种担忧的持续性,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运用托物言志,“新松”“恶竹”分别象征美好与丑恶事物。“恨不”“应须”强烈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和对丑恶事物的憎恶,爱憎分明,且蕴含扶善除恶之意,富有哲理。“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直抒胸臆,直白表明自己生计依赖严武,体现对友人的信任。用词精准,“只凭”强调依赖程度,情感真挚,流露出生活有依靠的喜悦。“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空皮骨”运用夸张,突出三年奔走的疲惫憔悴。“行路难”语意双关,既指现实路途艰难,也喻人生坎坷,“信”字饱含历经磨难后的无限感慨,使诗歌情感更显厚重

4. 作品点评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是杜甫的一首诗句作品,它充分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是其在流离辗转生活中情感与思想的结晶。诗中“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成为名句,以鲜明的对比与强烈的情感,体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态度,借对新松和恶竹的不同态度,暗喻对美好与丑恶的评判,富有哲理且意味深长。语言风格质朴而饱含深情,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等句,将对草堂的忧虑与自身漂泊之苦融合,同时“生理只凭黄阁老”运用双关,既言生活依靠又表精神倚重,情感真挚复杂。整首诗将回顾过往的奔走艰辛与对未来依靠严郑公的展望相融合,欢欣与感慨交织,深刻反映出杜甫当时的生活境遇与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老笔,顿觉怀抱可想。结语喜极追悲,感知己情探,语往往颠倒入妙。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新松”一联,亦有感于时事而不觉露之,亦见此老经世之略。

明王嗣奭《杜臆》

# 兼寓扶善疾恶意(“新松恨不”二句下)。痛定思痛、语极沉着(“三年奔走”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刘曰:历练慷慨,兴恨苦外。

明张含《李杜诗选》

# 以下二篇又反复洗发,总为“文翁再剖符”之意。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陈德公曰:三、四老笔高调,写眼前语并无浅俗之虑。五、六“黄阁老”、“紫金丹”,莽态自喜,大有气格。比之上篇。彼为婉便,此特峭拔矣。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下一篇:唐·杜甫《西阁二首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