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i
shī
zhō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láng
miào
zhī
péi
shī
zhōu
宿
féng
liú
jīn
zhōng
yōng
zài
dōng
bīng
héng
xuán
qīng
qiū
cóng
xiāng
gǎn
duō
bìng
sān
suì
wéi
kuān
biān
chóu
yáo
yǒu
yuè
míng
zhì
hàn
èr
qiān
shí
zhēn
fēn
yōu
shū
bái
yán
běi
hán
zèng
qīng
gāo
qiú
shuāng
xuě
huí
guāng
jǐn
xiù
lóng
shé
dòng
qiè
pán
yín
gōu
shǐ
使
zhě
mìng
zài
bài
rén
xiè
jiā
zhèng
jiāng
lǎo
shī
sūn
yōu
hòu
lái
kuàng
jiē
cái
huá
shèng

译文

裴施州(裴冕)是能担当朝廷重任的人才,往昔相遇的人中没有像他这般出众的。他如同东序中陈列的金钟大镛般庄重贵气,又似清秋时节高悬的冰壶玉衡般高洁。自从与您相遇后,我感叹自己多病,多年漂泊为客,您曾为我宽解边地羁旅的愁绪。古时尧有四岳能明晓至理,汉代的郡守能为朝廷分忧,而您也如同他们一样。您多次从白盐山北寄来书信,在严寒时还赠我青羔裘。霜雪的反光在您寄来的锦袖前都显得逊色,您书信上如龙蛇般灵动的字迹仿佛盘绕在放书信的小箱子上。紫衣使者前来传达您的心意后回去复命,我再次拜谢老友您的善政和对我的关怀。我已将老,子孙之事也不再忧心,何况还能结交您这样才华出众的人。

逐句剖析

"廊庙之具裴施州":裴施州(裴冕)是能担当朝廷重任的人才,

"宿昔一逢无此流":往昔相遇的人中没有像他这般出众的。

# 此:一作“比”。

"金钟大镛在东序":他如同东序中陈列的金钟大镛般庄重贵气,

"冰壶玉衡悬清秋":又似清秋时节高悬的冰壶玉衡般高洁。

# 衡:一作“珩”。

"自从相遇感多病":自从与您相遇后,我感叹自己多病,

# 感:一作“减”。

"三岁为客宽边愁":多年漂泊为客,您曾为我宽解边地羁旅的愁绪。

"尧有四岳明至理":古时尧有四岳能明晓至理,

"汉二千石真分忧":汉代的郡守能为朝廷分忧,而您也如同他们一样。

"几度寄书白盐北":您多次从白盐山北寄来书信,

"苦寒赠我青羔裘":在严寒时还赠我青羔裘。

# 羔:一作“丝”,一作“缣”。

"霜雪回光避锦袖":霜雪的反光在您寄来的锦袖前都显得逊色,

"龙蛇动箧蟠银钩":您书信上如龙蛇般灵动的字迹仿佛盘绕在放书信的小箱子上。

# 龙蛇:一作“蛟龙”。

"紫衣使者辞复命":紫衣使者前来传达您的心意后回去复命,

# 辞:一作“辟”。

"再拜故人谢佳政":我再次拜谢老友您的善政和对我的关怀。

"将老已失子孙忧":我已将老,子孙之事也不再忧心,

"后来况接才华盛":何况还能结交您这样才华出众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是唐代杜甫创作的诗。诗中提及与裴冕相遇后的感慨,以及裴冕在贬谪中仍寄书赠裘的情谊,也表达了对其为政的感谢。写作上,借事抒情,情感真挚。虽未详细分段描述,但从语句可感受到杜甫对友人的深厚情感。此诗风格沉郁蕴藉,虽流传中未像杜甫部分名篇般广为人知,但通过日常交往之事,展现出两人的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物境遇,体现了杜甫诗歌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展现了杜甫与友人裴冕相遇后的经历与情感。诗中表达了杜甫自身多病为客的感慨,以及裴冕在贬谪之地仍多次寄书、赠裘的情谊,还包含了杜甫对友人善政的感谢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运用尧和汉代官员的典故,将裴施州比作能明事理、为国分忧的贤才,含蓄地赞美了友人的才能与品德。借事抒情:通过“几度寄书白盐北,苦寒赠我青羔裘”等描述裴施州寄书赠裘之事,抒发了杜甫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激,以及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3. 分段赏析

开篇“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此流”,点明裴施州是可担朝廷重任之才,表达对其才华的高度赞赏。“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用“金钟大镛”“冰壶玉衡”等意象,展现出裴施州的不凡气度与高洁品质。“自从相遇感多病,三岁为客宽边愁”,叙述自身状况,也暗示裴施州曾给自己带来慰藉。“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以典故再次肯定裴施州的贤能,赞其能如古代贤才般明事理、分君忧。“几度寄书白盐北,苦寒赠我青羔裘”,描绘裴施州在贬谪之地仍牵挂自己,寄书赠裘,体现两人情谊深厚。“霜雪回光避锦袖,龙蛇动箧蟠银钩”,从侧面烘托友人书信的珍贵。“紫衣使者辞复命,再拜故人谢佳政”,表达对友人善政的感激。末句“将老已失子孙忧,后来况接才华盛”,在感慨自身将老的同时,也对友人的才华予以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下一篇:唐·杜甫《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内弟潩赴湖南幕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