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侯别我有所适":韦侯你要离开我到别的地方去,
# 有所适:即要到别的地方去。因为安史之乱。这么有名的画家也开始到处漂泊。韦偃离开成都是迫于生计。,别我:向我告别。有所适,要到其一地方去。安史之乱,造成“天下学士亦奔波”的局面,名画家也四处漂泊。韦偃离开成都,大概也是为了谋生。
"知我怜君画无敌":你知道我喜爱你的画,在画马方面没人能和你匹敌。
# 君:一作渠。,怜:爱。韦偃知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
"戏拈秃笔扫骅骝":你随意拿起秃笔迅速地勾勒骏马,
# 骅骝:骏马名。也写作“华骝”。,扫:扫:挥笔立成。,戏拈:写韦偃绘画造诣之高,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好像游戏一般。戏,一作试。
"欻见骐驎出东壁":转眼间,一匹匹如麒麟般的良马就出现在东边的墙壁上。
# 骐驎: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这里是喻良马。,欻见:欻忽,如火光之一闪,言迅速。
"一匹龁草一匹嘶":一匹马在低头吃草,一匹马在昂首嘶鸣,
# 嘶:啼叫。,龁草:吃草。龁,咬,嚼。
"坐看千里当霜蹄":它们健壮的马蹄足以纵横千里。
# 霜蹄:《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此指奔跑着的骏马。,坐看:眼看,马上。
"时危安得真致此":时局如此危急,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良马,
# 时危:今时局艰危。
"与人同生亦同死":让它与人同生共死,为国效力呢?
# 同生亦同死:同生共死,为国家建功立业。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开篇点明韦偃要离开成都,深知杜甫喜爱其画,特来告别并作画。接着描述韦偃作画时轻松自如,挥笔间骏马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东壁上,展现出骏马的矫健姿态。最后诗人感慨在时局危难之时,若能有画中骏马般的人才与人们共赴国难该有多好,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2. 写作手法
烘托:开篇“知我怜君画无敌”,借杜甫对韦偃画艺的赞赏,烘托出韦偃绘画技艺的高超。托物言志:以画中的骏马象征能够在时危之际挺身而出的贤才,表达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希望匡时济世的志向。细节描写:“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通过对韦偃作画动作“拈”“扫”以及骏马出现的速度“歘见”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作画场景和其技艺的神妙。
3. 分段赏析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渠画无敌”开篇点题,交代背景。韦偃即将远行,特来向杜甫辞行。“知我怜渠画无敌”一句,尽显二人情谊深厚。韦偃深知杜甫对其画技的赏识,而杜甫对韦偃绘画超凡技艺的高度评价,也让读者初窥这位画家的不凡。这两句不仅明晰了两人关系,更巧妙地为后续韦偃作画及杜甫对画作的一系列感受埋下伏笔,起笔简洁而意味深长,使作画之事自然呼之欲出,尽显诗的开篇之妙。“戏拈秃笔扫骅骝,数见骐麟出东壁”这两句生动展现了韦偃作画的精彩过程。“戏拈秃笔”生动刻画了画家提笔时的轻松随意,足见其画艺娴熟,作画于他而言似信手拈来。“扫骅骝”的“扫”字,形象勾勒出韦偃运笔的自如洒脱,仿佛随意挥洒便能绘就千里马轮廓。“数见骐麟出东壁”则描绘出画作完成瞬间带给人的强烈视觉冲击,那些骏马如同珍兽骐麟般,刹那间跃然于草堂东壁之上。一个“出”字用得绝妙,模糊了画与现实的界限,以假乱真,将韦偃高超的画技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力地印证了“画无敌”的赞誉,同时也展现出杜甫对作画场景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传神的描写能力。“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聚焦于画中马的形态刻画。一匹马低头安静龁草,神态安然;另一匹马昂首嘶鸣,活力四溢,一动一静相互映衬,丰富了画面层次。韦偃深谙以少总多之法,仅描绘两匹马不同姿态,便生动展现出千变万化之态。“坐看千里当霜蹄”进一步升华,从马的外形深入到神韵,强调此马蹄踏霜雪、日行千里的神骏特质,让画中马的形象跃然纸上,既体现画家对马神韵的精准捕捉,也反映出杜甫对画作细节的深刻理解与精准解读。“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诗人观画后发出深沉感慨。此时国家急需良才,如同危急时刻渴望拥有画中能与英勇之士同生共死、匡扶时危的良马。诗人借马喻人,巧妙地将对马的赞美延伸到对人才的渴盼,蕴含“忧时思将帅”的深刻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高尚情怀。这两句使全诗情感从单纯对画技与画中马的描绘,升华到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充分体现杜甫题画诗议论不拘泥于画面,而是由画中延伸至画外,拓展诗歌深度与广度的独特风格。
4. 作品点评
杜甫的这首《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将对画家技艺的赞美与对时局的忧虑巧妙融合。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韦偃作画过程和骏马形象,又借物抒情,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社会思考。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展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又体现了他心怀天下的伟大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上一篇:唐·杜甫《伤春五首 其三》
下一篇:唐·杜甫《寄裴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