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xìng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wén
dào
cháng
ān
bǎi
nián
shì
shì
shèng
bēi
wáng
hóu
zhái
jiē
xīn
zhǔ
wén
guān
shí
zhí
běi
guān
shān
jīn
zhèn
zhēng
西
chē
shū
chí
lóng
qiū
jiāng
lěng
guó
píng
yǒu
suǒ

译文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逐句剖析

"闻道长安似弈棋":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

# 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

"百年世事不胜悲":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 百年:指代一生。

"王侯第宅皆新主":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

# 新主:新的主人。,第宅:府第、住宅。

"文武衣冠异昔时":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

# 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直北关山金鼓振":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

# 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

"征西车马羽书驰":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

# 驰:形容紧急。,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

"鱼龙寂寞秋江冷":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

# 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鱼龙:泛指水族。

"故国平居有所思":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 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故国:指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兴八首(其四)》是唐代杜甫在夔州所作。彼时战乱刚息,唐王朝难复往昔,杜甫暮年多病,寂寞抑郁。主题上,诗人借长安世事变迁,抒发对时代沧桑、国运的忧虑。写作手法丰富,如借喻、对比等。首联以棋局喻世事,颔联写人事更迭,颈联展现边疆战事,尾联表达对故国思念。此诗将家国之思与个人境遇融合,情感深沉,格律严谨,是杜甫律诗中的经典之作,尽显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兴八首(其四)》诞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杜甫羁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七言律诗。彼时,秋风萧瑟,杜甫触景生情,借秋景而发诗兴,“秋兴”之名由此而来。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岁月流转,至此时已历七载。这期间,战乱频仍,国家动荡不安,百姓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虽在广德元年(763年)宣告结束,但唐朝的元气大伤。吐蕃、回纥趁虚而入,藩镇割据一方,拥兵自重,战事不断,曾经辉煌的唐王朝难以再现昔日的繁荣昌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好友严武的离世,让杜甫在成都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他只能顺江东下,滞留在夔州。此时的杜甫,已入暮年,身体多病,昔日的知交好友也大多离散。壮志未酬的他,在寂寞、抑郁的心绪笼罩下,挥笔写下了这组意义非凡的《秋兴八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人通过对长安世事变迁以及国家局势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时代沧桑、国家命运的感慨和忧虑,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

2. 写作手法

对比:“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王侯的第宅和如今的新主进行对比,将过去文武官员的服饰和如今的情况作对比,鲜明地展现出时代的巨大变迁,突出了今昔差异,表达出诗人对盛世不再的悲哀与无奈。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现实中长安局势、边疆战争的实写,如“王侯第宅皆新主”“直北关山金鼓振”等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有“故国平居有所思”这样对过去在长安生活的回忆与想象,属于虚写。虚实结合,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既展现了当前的社会危机,又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象征:“鱼龙寂寞秋江冷”中的“鱼龙”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那些在乱世中不得志、无法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也象征着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的国运。通过这一象征手法,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动静结合:“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中,“金鼓振”是动态描写,描绘了北方关山地区战鼓轰鸣的激烈战争场景;“羽书驰”也是动态,写出了西征的车马快速传递军书的紧张气氛。而“鱼龙寂寞秋江冷”则是静态描写,以秋江的清冷寂静为背景,动静相互映衬,使诗歌既有紧张的战争氛围,又有静谧凄凉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秋兴八首(其四)》首联以棋局作喻,生动展现世事变幻,从中能感受到诗人对百年来历史变迁的无限喟叹,岁月更迭,兴衰无常,皆在这一巧妙比喻中尽显。颔联则聚焦于王侯府邸的新主替换,以及文武官员的更迭变化,细致描绘出人事的沧桑。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体命运的转折,更是时代巨变的缩影,进一步强化了世事沧桑这一核心主题,让人不禁为时光的无情而感慨。颈联笔锋一转,将视野投向边疆战场。金鼓震天,车马疾驰,羽书纷飞,生动勾勒出国家动荡不安、战事频繁的紧张局面。这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尾联引出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在秋江冷寂的氛围中,诗人回忆往昔,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溢于言表。整首诗围绕诗人对长安的遥念展开,将政治动荡、人事变迁和边境不安等诸多元素融为一体,情感深沉真挚,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七言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字中化境也。

明胡应麟《诗薮》

# 次联撰句巧致,装点得法,《诗话》谓语反而意奇。退之“舞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效此体。要知此句法,必熟练始得,否则不无伤雕病雅之累也。故王元美有曰:“倒插句非老杜不能,正谓不易臻化耳。此妙在‘啄馀’‘栖老’二字。”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一直盈下。八首中,此作最为佳境。为不忘乃祖,俗论不谓然。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