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久不雨":老天爷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
# 皇天:对天的尊称。
"既雨晴亦佳":好不容易下了雨,雨后天气晴朗,景色也格外美好。
"出郭眺西郊":我走出城外,眺望西郊,
# 出郭:出城。
"肃肃春增华":肃穆的春光让大地增添了无限华彩。
# 春增华:为春光增添华美。,肃肃:整齐貌。《全唐诗》校:“一作萧萧。”
"青荧陵陂麦":山坡上的麦苗青青发亮,
# 陵陂:田野中的高坡。《庄子·外物》:“青青之麦,生于陵破。”,青荧:青碧色。
"窈窕桃李花":桃花李花娇美动人。
# 李:《全唐诗》校:“一作杏。”,窈窕:美好貌。
"春夏各有实":春夏两季都会有各自的果实成熟,
# 实:谷实,果实。
"我饥岂无涯":我还会一直挨饿没有尽头吗。
# 无涯:无尽头。
"干戈虽横放":然而,如今战争四处爆发,
# 横放:横行放肆。,干戈:指安史之乱。
"惨澹斗龙蛇":战况惨烈如龙蛇争斗。
# 龙蛇:指安史叛军。,惨澹:凄凉的景象。
"甘泽不犹愈":但这场甘霖对耕种不还是有好处的吗,
# 犹愈:犹胜干旱。,甘泽:好雨。
"且耕今未赊":对当下耕种还不算太晚。
# 未赊:指耕锄未迟。
"丈夫则带甲":男人们身披战甲奔赴战场,
# 带甲:披带兵甲,指当兵。
"妇女终在家":妇女们只能留守在家。
"力难及黍稷":家中人力有限,难以大面积种植黍稷等粮食作物,
# 黍稷:泛指粮食作物。
"得种菜与麻":能种些蔬菜和麻就不错了。
"千载商山芝":千年前有在商山采食芝草的隐士,
# 商山芝:秦末,河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等四位老人(世称四皓),见秦政暴虐,乃避入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歌曰:“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云云。事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高士传》卷中。
"往者东门瓜":邵平在东门外种瓜避世。
# 东门瓜:《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三辅黄图》卷一载召平“种瓜青门外”,青门乃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故又称青门瓜或东门瓜。
"其人骨已朽":如今这些人早已化为尘土,
# 朽:《全唐诗》校:“一作灭。”
"此道谁疵瑕":但他们的归隐之道又有谁能非议呢。
# 疵瑕:指责。,此道:指避世。
"英贤遇轗轲":那些杰出贤能之士,在遭遇坎坷时,
# 英贤:英豪贤才。
"远引蟠泥沙":便远远地隐居起来,蛰伏于泥沙之中。
# 远引:远走高飞。
"顾惭昧所适":我回头看看自己,惭愧于还没找到人生的方向,
# 顾:顾念。
"回首白日斜":抬头只见夕阳西下。
# 回首白日斜:谓自己已到暮年。
"汉阴有鹿门":汉阴有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
#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县。汉末庞德公,居襄阳砚山之南,未尝人城府。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携妻子登鹿门山探药不返。事见《后汉书》本传及注引《襄阳记》。,汉阴:汉水之南。
"沧海有灵查":沧海之上有传说中的仙筏。
# 沧海有灵查:传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从不失期。海边有人乘槎而去,茫茫忽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屋舍,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乃问此是何处,牵牛人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至蜀,问君平,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事见《博物志》卷一0。查,同“槎”。灵:《全唐诗》校:“一作云。”
"焉能学众口":我又怎么能像众人那样,
"咄咄空咨嗟":只是徒然地唉声叹气呢。
# 咨嗟:叹息。,空:《全唐诗》校:“一作同。”,咄咄:感叹声。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以田园与战乱现实交织为题材的诗。全诗将自然之喜与乱世之忧结合,抒发对乱世的感伤。
2. 分段赏析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开篇写久旱逢雨,诗人出城眺望西郊,描绘出雨后春天景色更加鲜妍的画面。青青的麦苗在山坡上闪烁,娇艳的桃李花开得美好,诗人由此想到春夏作物成熟,自己不再为饥饿发愁,展现出对雨后初晴带来生机与希望的喜悦之情,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白描勾勒出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笔锋一转,将视角转向社会现实。诗人指出虽然战乱不休,局势惨烈,但雨水降临对耕作有利,人们仍可抓住时机耕种。男子身披战甲征战,妇女留守家中,即便无力种植黍稷等粮食作物,也可种菜种麻维持生计,体现出百姓在乱世中顽强求生的状态,流露出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与同情,在写景与叙事中暗含对战争的批判。“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诗人联想到古代隐居的贤者,如采食商山芝的商山四皓、种瓜于东门的邵平,他们虽已逝去,但隐居之道无可指摘。诗人感慨自己在乱世中遭遇坎坷,不知何去何从,看到夕阳西下,更添迷茫。他向往像庞德公隐居鹿门山,或是乘木筏于沧海之上的隐逸生活,同时表示不愿随波逐流、空自嗟叹,表达出诗人在乱世中对归隐的向往,以及不甘沉沦、坚守自我的志向,借古抒怀,情感深沉复杂。
# 首言雨后初晴,麦果有望,以见晴之可喜。次言乱时得雨,耕种可资,尤见晴之可喜。干戈龙蛇,指禄山之乱。犹愈,言犹胜旱干。未赊,言耕锄未迟。夫征妇种,遭乱而农事多荒也。末乃自叙己怀,伤乱而欲远遁也。前引商山东门,思古人之高蹈,英贤二句,乃结上。后引鹿门海磋,愧避世之已迟,顾惭二句,乃起下。虽叠用四事,而意非重复,欲决意远去,故不作空嗟。此章前两段各八句,后段十二句收。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晴亦佳”与前篇“雨亦好”正相照,盖二诗相继而作。
明王嗣奭《杜臆》
上一篇:唐·杜甫《桔柏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