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山郭静朝晖":有着上千户人家的山城静对着朝晖,
"一日江楼坐翠微":每天都在江楼上面对山色翠微。
# 翠微:青山。,一日:一作“日日”,一作“百处”。
"信宿渔人还泛泛":常来的渔翁在江里放船,
# 信宿:再宿。
"清秋燕子故飞飞":清秋的燕子在空中上下翻飞。
# 清:一作“新”。
"匡衡抗疏功名薄":学匡衡那样上疏直谏结果功名不就,
# 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匡衡:字雅圭,汉朝人。
"刘向传经心事违":像刘向那样授徒传经也事与愿违。
# 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同学少年多不贱":而昔日的同学少年都已脱离了贫贱,
# 多:一作“都”。
"五陵衣马自轻肥":他们著长安轻裘肥马享富贵。
# 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衣:一作“裘”。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兴八首·其三》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身世的诗。描绘了夔州山城在朝晖笼罩下的宁静,诗人日日于江楼坐看翠绿山色,以及渔人泛舟、燕子纷飞的秋日景象。诗中借匡衡、刘向的典故,体现了诗人自身功名未就、理想与现实相悖的无奈;又通过对比同学少年的富贵,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伤感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描绘了千家山郭的朝晖美景、渔人泛泛和燕子飞飞的悠然之景,以此来反衬自己因光阴迅速、宏愿屡空而产生的心烦意乱与羁旅之愁,更增烦闷之感。用典:颈联运用“匡衡抗疏”“刘向传经”的典故,将两位古人的事迹与自己对比,借古人之事来写自己功名无望、心愿落空,使诗歌内容更丰富,表意更含蓄。直抒胸臆:颈联中“功名薄”“心事违”直接抒发了诗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学术事业一事无成的郁闷与烦恼,感情充沛,语气峻急。对比:尾联将自己因理想未酬而烦恼与同学少年身居高位、轻裘肥马的得意进行对比,一个“自”字凸显出诗人对同学少年的不屑,讽刺意味十足。
3. 分段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首联描绘了夔州山城秋气清明、朝晖宁静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诗人面对美景却因光阴流逝、宏愿落空而心烦意乱。颔联继续写江楼所见,“还”“故”二字精妙,通过渔人泛水、燕子翻飞的乐景,反衬诗人羁旅江滨的烦闷与妒恨。颈联运用匡衡、刘向的典故与自身对比,“匡衡抗疏”“刘向传经”隶事用典,“功名薄”“心事违”自抒胸臆,写出诗人功名无望、心愿落空的烦恼,心神已飞向长安。尾联中“自”字极具表现力,对身居高位、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充满讽刺嘲笑,体现诗人对庸俗荣华富贵的不屑,抒发了诗人的悒郁不平,全诗借秋起兴,意境深闳,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 刘曰:“泛泛”无所得也(“信宿渔人”句下)。刘曰:既前后不相涉,只用二人名,亦莫知其意之所在,落落自可(“匡衡抗疏”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诗家虽刺讥中,要带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着一“自”字,以为怨之,可也;以为羡之,亦可也,何等不露!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公在江流,暮亦坐,朝亦坐。前章言暮,此章言朝,承上言光阴迅速,而日坐江楼,对翠微,良可叹也。故渔舟之泛,燕子之飞,此人情、物情之各适,而以愁人观之,反觉可厌;曰“还”、曰“故”,厌之也。
明王嗣奭《杜臆》
# 此与下作,皆以脱露显本色,风神自非世间物。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千家山郭”下加一“静”字,又加一“朝晖”字,写得何等有趣,何等可爱。“江楼坐翠微”,亦是绝妙好致。但轻轻只用得“日日”二字,便不但使江楼翠微生憎可厌,而山郭朝晖俱触目恼人。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
# “五陵”起下“长安”(“五陵衣马”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七歌》云:“长安卿相多少年”,所谓“同学”者,盖“长安卿相”也。曰少年,曰轻肥,公之目当时卿相如此。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
# 第三篇乃是晨兴独坐山楼,望江上之情景。故起语云:“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一宿曰宿,再宿曰信。“信宿”与“日日”相应。“信宿渔人还泛泛”,言渔人日日泛江,则己亦日日坐于江楼,无聊甚也。“清秋燕子故飞飞”,言秋时燕可南去,而飞飞于江上,似乎有意者然。子美此时有南适衡、湘之意矣。
清吴乔《围炉诗话》
# 其旨微,其文隐而不露,深得立言蕴藉之妙。此章前四句结上,后四句起下,乃八篇中之关键也。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
# 陈廷敬曰: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
清高宗《唐宋诗醇》
# 以上就夔府言,以下就长安言。此八诗分界处也。二句喻己之飘泊(“信宿渔人”二句下)。二句慨己之不遇(“匡衡抗疏”二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三章申明“望京华”之故,主意在五、六逗出。文章家原题法也。……前二首“故园”“京华”,虽已提出,尚未明言其所以。至是,说出事与愿违衷曲来,是吾所谓“望”之故,钱氏所谓“文之心”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直是目空一世,此公之狂不减乃祖(“同学少年”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陈德公曰:三、四亦寓迟暮之感。五、六使事能自入情,不为泛率。评:此首以“江楼”二字作纽:“信宿”二句,江楼所见之景。下则江楼之情。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此伤马齿渐长,而功名不立于天壤也。……有言此首首尾全不关合者。一、二即含“京华”,五、六言“京华”事,七、八正接五、六,非不关合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
# 首二句有身羁夔府、日月如流之感。三、四喻己之漂泊,五、六慨己之不遇。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作“日日”非但重字太多,与“千家”字亦不对。
清施鸿保《读杜诗说》
上一篇:唐·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