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入东川":当我向东川走时,
# 东川:指梓州,梓州属东川。
"十步一回首":走十步就回一次头。
"成都乱罢气萧飒":兵乱停止了,成都仍一片惨,
# 气萧飒:气象缺乏生机。一作瑟,一作索。
"浣花草堂亦何有":我那浣花溪畔的草堂里,还说得上有什么存留。
"梓中豪俊大者谁":梓州最杰出的豪俊人物是哪一个?
# 大:首。,俊:一作贵。,中:一作州。
"本州从事知名久":这位府里的从事生在本州,名声传扬已经长久。
# 从事:指严二。
"把臂开尊饮我酒":他挽着我手臂,打开酒樽请我饮酒,
# 饮我酒:使我饮酒。,把臂:按着我的胳膊。
"酒酣击剑蛟龙吼":酒喝足了,挥剑作声,像蛟龙般狂吼。
"乌帽拂尘青螺粟":拂去我乌帽上的灰尘,用栗米喂饱我的青骡,
# 青螺粟:用小米喂我的青骡子。螺,一作骡。,乌帽拂尘:指侍从为我掉净乌帽上的尘土。
"紫衣将炙绯衣走":穿紫衣的仆人传送烤肉,穿绯衣的仆人来回奔走。
# 炙:烧的肉。,紫衣:指穿红着紫的仆人们奔走侍奉。
"铜盘烧蜡光吐日":蜡烛在铜盘上燃烧,吐出的光芒像太阳,
# 光吐日:谓光明如昼。光,一作炎。,铜盘:指烛台。
"夜如何其初促膝":夜多深了?正开始促膝谈得欢畅。
"黄昏始扣主人门":黄昏时才敲开您家的门和您见面,
# 扣:一作“叩”,敲门。
"谁谓俄顷胶在漆":谁想到马上就这样胶漆相粘似的情谊深长。
# 俄顷:一作我倾,言时间很短。
"万事尽付形骸外":世上的一切事情都不放在心上,
# 形骸外:形外,形骸,指人的形体。
"百年未见欢娱毕":人生百年,别让欢乐早早收场。
# 欢娱毕:指尽兴欢娱。,见:一作及。,百年:指一生。
"神倾意豁真佳士":情感真挚,心意爽朗,您这样的人真值得赞赏,
# 佳士:指严二。
"久客多忧今愈疾":我长久作客又多忧愁,今天把满身病痛一扫而光。
# 愈疾:病愈。,久客:杜甫自谓。
"高视乾坤又可愁":抬头看看天地又令人担忧,
# 可:一作何。
"一躯交态同悠悠":亲如一体的友谊,怎样才能同天地一样长久。
# 悠悠:垂暮之年。,同:一作真。,交态:指友情的深浅程度。,躯:一作体。
"垂老遇君未恨晚":我垂老才遇到您也并不嫌太晚,
"似君须向古人求":像您这样的人只能在古人中寻求。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友人宴饮的古体诗,借与严二相逢后的种种经历,写出了诗人在潦倒时感受到的温暖友情。
2. 写作手法
设问:“梓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以设问引出严二,突出其名声。夸张:“酒酣击剑蛟龙吼”,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友人酒兴正浓时击剑,其气势如同蛟龙怒吼,生动地展现出友人豪爽的性格与激昂的情绪。引用:“夜如何其初促膝。”引用《诗经》语句,增添文化内涵,表明二人交谈之早。借景抒情:“成都乱罢气萧飒,浣花草堂亦何有”,借成都战乱后的萧飒景象,抒发诗人内心对世事变迁的忧愁。
3. 分段赏析
“我行入东川,十步一回首。成都乱罢气萧飒,浣花草堂亦何有。”这四句诗描述了杜甫离开成都前往东川时的情景。“十步一回首”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杜甫对成都的不舍之情。“乱罢气萧飒”直接点明成都经历战乱后的萧条冷落景象,“浣花草堂亦何有”则进一步强调了成都已失去了继续居住的吸引力,为后文在梓州的经历做铺垫,展现出杜甫生活的无奈与漂泊之感。“梓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把臂开尊饮我酒,酒酣击剑蛟龙吼。”这四句引出了严二别驾。前两句以设问的形式,突出严二在梓州的豪俊之名早有耳闻。“把臂开尊饮我酒”描绘出严二与杜甫亲密无间的举动,体现出严二的热情好客。“酒酣击剑蛟龙吼”则生动地展现了严二在饮酒至兴处,舞剑时的豪迈气概,仿佛蛟龙怒吼,让读者感受到严二的豪爽性格,同时也渲染出宴饮时欢乐热烈的氛围。“乌帽拂尘青螺粟,紫衣将炙绯衣走。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这四句具体描写了宴饮的场景及侍从的热情侍奉。“乌帽拂尘青螺粟”写出侍从对杜甫的周到照顾,为其清扫乌帽尘土,喂饱青骡。“紫衣将炙绯衣走”描绘出穿着紫色、红色衣服的侍从忙碌地奉上美食,奔走侍奉的情景。“铜盘烧蜡光吐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铜盘上蜡烛燃烧的光亮如同太阳般耀眼,营造出明亮热烈的环境氛围。“夜如何其初促膝”引用《诗经》语句,说明虽夜幕降临,但二人已促膝长谈,体现出彼此相见恨晚,迅速建立起深厚情谊。“黄昏始叩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万事尽付形骸外,百年未见欢娱毕。神倾意豁真佳士,久客多忧今愈疾。”这六句表达了诗人对与严二相遇后的感慨。“黄昏始叩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表明诗人傍晚才拜访严二,却没想到如此短的时间内,两人情谊已如胶似漆。“万事尽付形骸外,百年未见欢娱毕”写出在这欢乐的宴饮中,诗人将世间烦恼都抛诸脑后,感叹从未有过如此欢愉的时刻。“神倾意豁真佳士,久客多忧今愈疾”则是对严二的高度赞美,认为严二心胸豁达,堪称佳士,自己久客他乡的忧愁也因这次相遇而消散,进一步突出了严二给诗人带来的积极影响。“高视乾坤又可愁,一躯交态同悠悠。垂老遇君未恨晚,似君须向古人求。”最后四句,诗人由欢乐的相聚转而感慨。“高视乾坤又可愁”,诗人仰望天地,又不禁生出忧愁,担心这份珍贵的友情能否长久。“一躯交态同悠悠”表达出对友情长存的期许。“垂老遇君未恨晚,似君须向古人求”则再次强调在垂暮之年能遇到严二这样的知己并不嫌晚,并且称赞严二的品格如同古人般高尚,当今难寻,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严二的珍视与赞美之情。
上一篇:唐·杜甫《秋雨叹》
下一篇: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