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条药甲润青青":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
# 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王嗣奭《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无此语,仇兆鳌当另有所据。药:一作菜。
"色过棕亭入草亭":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
# 色过棕亭入草亭:言药圃之大。杜甫患多种疾病,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疗疾。
"苗满空山惭取誉":“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
# 誉:美誉。
"根居隙地怯成形":只怕它们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 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隙地:干裂的土地。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药圃中药物出土、发苗、枝柯生长以及根部形状等景象,借药寄慨,表达了诗人虽因严武再镇重返草堂但仍担忧“不测风云”,并始终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药圃中药物的生长情状,如出土、发苗、枝柯生长及根部形状等,将自己虽因严武再镇重返草堂,但仍担忧“不测风云”,心系国家命运的情感寄托其中,借药草来抒发内心的感慨。情景交融:前两句描绘药圃景色,青色叠映的景象让诗人临窗望去油然而喜,景中含情;后两句继续写药物生长,在描绘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使情与景相互交融,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描绘了药圃景色,种药于两亭之间,青色相互映衬,诗人临窗看到此景油然而喜,通过对药草颜色和生长环境的描写,展现出药圃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文抒情做铺垫。后两句“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继续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文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生长过程相承接,描绘了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形状,体现出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同时借药草生长寄寓情感,流露出诗人虽因严武再镇重返草堂但仍担忧未来的心情,以及将自身与国家命运相连的情怀。
4. 作品点评
《绝句四首(其四)》是杜甫咏物诗中的佳作。此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细腻描绘药草生长过程,展现出诗人对药用植物的细致观察。写作上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将自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的复杂情感寄寓其中。它并非一般的咏物诗,也不同于寻常赏花玩月之作,立意深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之外细腻蕴藉的一面,展现了诗人卓越的创作才华。
# 诗思丰狭,自其胸中来。若思同而句韵殊者,皆象其人,不可强求也。张祜送人游云南,固尝张大其境矣,曰“江连万里海,峡入一条天”。至老杜则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又曰“路经滟灏双蓬鬓,天入沧浪钓舟”,以较祜语,雄伟而又优裕矣。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四
# 子美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坡《题真州范氏溪堂诗》云:“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盖用杜老诗意也。
宋曾慥《高斋诗话》
# 韩子苍云,老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 杜少陵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维诗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极尽写物之工。
宋范季随《陵阳先生室中语》
# 绝句四句皆对,杜工部“两个黄鹂”一首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也。绝句者,一句一绝,起于《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是也。或以为陶渊明诗,非。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实祖之。
明杨慎《升庵诗话》
# 杜之律,李之绝,皆天授神诣。然杜以律为绝,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句,本七言律壮语,而以为绝句,则断锦裂缯类也。李以绝为律,如“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句,本五言绝妙境,而以为律诗,则骈拇枝指类也。
明胡应麟《诗薮》
# 长江万里,人言出于岷山,而不知元从雪山万壑中来。山亘三千余里,特起三峰。其上高寒多积雪,朝日曜之,远望日光若银海。杜子美草堂正当其胜处。其诗曰:“窗含西岭千秋雪。”
明顾元庆《夷白斋诗话》
# 此四诗盖作于入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其三,是自适语。草堂多竹树,境亦超旷,故鸟鸣鹭飞,与物俱适,窗对西山,古雪相映,对之不厌,此与拄笏看爽气者同趣。门泊吴船,即公诗“平生江海心,夙昔具扁舟”是也。公盖尝思吴,今安则可居,乱则可去,去亦不恶,何适如之!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上兴下赋,意本一贯,注家以四景释之,浅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此皆就所见掇拾成诗,亦漫兴之类。所谓漫兴,就是触景生情,随遇所感,似漫不经心也。
清杨伦《杜诗镜铨》卷十二
下一篇:唐·杜甫《寄邛州崔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