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花乱蕊畏江滨":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
# 畏: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稠:密。
"行步欹危实怕春":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 实:一作“独”。,欹:歪斜。,行步:脚步。
"诗酒尚堪驱使在":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
# 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未须料理白头人":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 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料理:安排、帮助。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锦江江畔繁花盛开、乱蕊簇拥的春日景象,以及诗人在花丛中行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繁花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花之繁茂的赞叹,又有对春天易逝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虽已白头,但仍能借诗酒寄托情怀,对生活保持热爱的态度。
2. 写作手法
拟人:“稠花乱蕊畏江滨”以“畏”字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暗喻诗人对春光易逝的隐忧。对比:前两句“畏江滨”“怕春”的消极情绪与后两句“诗酒尚堪”“未须料理”的豁达形成强烈反差,凸显诗人在困顿中自我调适的精神力量。象征:“白头人”既是实指诗人的衰老,也象征经历安史之乱后的沧桑;“诗酒”则象征精神寄托与生命活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以奇崛意象开篇:“稠花乱蕊”本应是赏心悦目的春景,却被诗人赋予“畏”的情感,暗含对春光易逝的隐忧;“行步欹危”的动作描写,既写年老体衰的现实,又隐喻人生道路的坎坷。“实怕春”三字直言对春天的畏惧,将自然时序的更迭与生命的衰老焦虑紧密联结。颔联“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陡然转折,以“诗酒”作为精神支柱,展现诗人虽处困境仍保持达观的心态。“驱使在”三字凸显主观能动性,与“料理白头人”的被动接受形成对比,暗含对生命尊严的坚守。尾句“未须”二字斩钉截铁,既是对他人关怀的婉拒,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全诗通过“畏春—自嘲—自勉”的情感脉络,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交织。杜甫以赏花为题,实则书写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面对“稠花乱蕊”的短暂美好与“行步欹危”的生命困境,他选择以诗酒为舟,在精神世界中重构生命的意义。
# 老杜诗云:“行步欹危实怕春。”“怕春”之语,乃是无合中有合。谓“春”字上不应用“怕”字,今却用之,故为奇耳。
宋吴可《藏海诗话》
# 钟云:“裹”(按“畏”一作“里”)字下得奇(首句下)。钟云:“恼不彻”,莫作“恼”字看;“实怕春”,莫作“怕”字看,皆喜极无奈何之辞,各下二句,正是消遣发付此两字妙处。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诗酒而曰“驱使”,白头人而曰“料理”,俱是奇语。
明王嗣奭《杜臆》
# 上二,言花满而“畏江滨”。非“畏江滨”,实以老而“怕春”也。春即从“花蕊”见出,语势曲甚。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惨语不免逗出(“行步欹危”句下)。旋自镢张得妙(“诗酒尚堪”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言伯此春色撩人,使已老狂不禁。然已虽老,尚堪为诗酒差排。春色纵尔无赖,其如此白头人何哉?
清黄生《杜工部诗说》卷一O
# 行步欹危,老年之状。诗酒堪使,不须虑死也。前二自悲,后二自慰。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O
下一篇:唐·杜甫《送韦郎司直归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