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王乔舄":听说从前王乔的仙鞋的故事,
# 王乔舄:《搜神记》:“汉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为邺令后汉书作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尝自县诣台。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候望之,言其临至时,辄有双凫自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使尚书识视,四年中赐尚书官属履也。”王嗣奭《杜臆》云:“青城乃神仙之窟宅,知王乔亦非泛引也。”,闻道:听说。
"名因太史传":他的名声是因为太史的记载而流传下来。
# 太史传:指皇帝令太史窥探王乔的秘密而得以传扬。
"如何碧鸡使":怎么我的舅舅你成为了朝廷派往青城的使者,
# 碧鸡使:《汉书·王褒传》: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宣帝使褒往祀焉。成都有碧鸡坊。,如何:为什么。
"把诏紫微天":是从朝廷那里接受了诏令。
# 紫微天:指青城。,把:执,握。
"秦岭愁回马":想象你经过秦岭时,连马都会因为路途艰难而发愁,
"涪江醉泛船":在涪江乘船时或许会借酒消愁,沉醉在离别的情绪中。
"青城漫污杂":听说青城那个地方环境杂乱,
# 污杂:指风俗不淳而多民族杂居。,漫:杂乱。
"吾舅意凄然":我的舅舅你到了那里心情可能会感到凄然。
# 意:心情。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运用了王乔的典故,王乔有仙术,其鞋能化为凫鸟,这里以王乔比二十四舅,暗示舅舅有不凡之处,使诗歌内容更丰富,增添了文化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舅舅的赞美。正衬:“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以秦岭的艰难(愁回马)衬托出舅舅赴任路途的艰辛,以涪江的“醉泛船”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舅舅的惜别之情和担忧,使情感更加突出。
2. 分段赏析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首联以王乔的典故开篇,暗示舅父曾如王乔般受朝廷器重,但“名因太史传”暗含名望需依附权臣的悲哀,为后文伏笔。颔联“如何”二字陡转,质问舅父何以从使者沦为县令,直指政治不公。“紫微天”既指道教仙山,亦暗喻朝廷决策的荒谬,讽刺犀利。颈联“秦岭愁回马”诗人想象舅舅经过秦岭时,连马都因路途艰难而发愁,侧面烘托出路途的艰辛;“涪江醉泛船”则描绘舅舅在涪江乘船时可能借酒消愁或沉醉于离别的情绪中,生动地表现出离别的愁绪和对舅舅旅途的担忧。尾联“漫污杂”直斥青城局势混乱,舅舅到那里可能会心情凄然,体现出诗人对舅舅的关心和不舍,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