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à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jiāng
shàng
duō
xiāo
xiāo
jīng
chǔ
qiū
gāo
fēng
xià
yǒng
lǎn
diāo
qiú
xūn
pín
kàn
jìng
xíng
cáng
lóu
shí
wēi
bào
zhǔ
shuāi
xiè
néng
xiū

译文

江上阴雨连绵,荆楚大地秋风萧瑟。秋风吹着落菩叶,夜晚天寒整夜拥着貂表。功业未成频看镜中白发,是行是藏独自倚楼思量。时局危殆更要报答君王,不能因为年老体衰而罢休。

逐句剖析

"江上日多雨":江上阴雨连绵,

"萧萧荆楚秋":荆楚大地秋风萧瑟。

# 荆楚:指楚地。,萧萧:风雨声。

"高风下木叶":秋风吹着落菩叶,

# 木叶:树叶。一般指秋风中的落叶。,高风:大风,秋风。

"永夜揽貂裘":夜晚天寒整夜拥着貂表。

# 永夜:长夜。

"勋业频看镜":功业未成频看镜中白发,

"行藏独倚楼":是行是藏独自倚楼思量。

# 楼:指菱州西阁,作者所居之处。

"时危思报主":时局危殆更要报答君王,

"衰谢不能休":不能因为年老体衰而罢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上》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身处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多雨、荆楚萧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自身衰老却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描绘江上连日多雨,荆楚之地秋意萧瑟,秋风使树叶飘落,长夜中诗人紧裹貂裘的景象,通过凄清之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寂。细节描写:“勋业频看镜”,“频看镜”这一细节,生动展现诗人对自身功业未就的焦虑,频繁照镜,希望从镜中看到自己有所成就,却又一次次失望。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为一段,“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开篇点明地点与时节,江上连日阴雨,荆楚大地笼罩在萧瑟的秋意之中,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秋风劲吹,树叶纷纷飘落,漫长的夜晚,诗人只能紧揽貂裘来抵御寒冷,不仅写出自然环境的恶劣,更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后四句为一段,“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诗人频繁照镜,忧虑自己的勋业未就,独自一人倚楼沉思,思考自己的行止,尽显内心的迷茫与无奈。“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在国家危难之际,诗人一心想着报效君主,即便自己已衰老,这种爱国之情也从未停歇,展现出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悲愤,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杜甫在困境中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格老,五六情难,“看镜”、“倚楼”毕竟是少陵隐语。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李子德云:“勋业”十字至大至悲,老极淡极,声气俱化矣。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洛阳》

下一篇:唐·杜甫《孟氏·集有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