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iào
shū
zhuā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lǎo
yún
lín
rén
jiē
xiū
jìng
xuān
shì
zhào
yǒu
mào
líng
qiú
shí
yuán
lín
fēi
yóu
kōng
suì
wéi
zài
fēng
qiū
yàn
fēi
páng
shè
ōu
guī
zhǐ
chí
duàn
qiáo
bǎn
liǔ
shēng
zhī
suì
yǒu
shān
yáng
zuò
duō
cán
bào
shū
zhī
jiāo
líng
luò
jìn
bái
shǒu
lèi
shuāng
chuí

译文

这位老者已逝去,邻居们的叹息声也似乎没有停止。在世时,始终没得到皇上的召见,像司马相如那样,死后才得到皇上的关心。妻儿离开这里寄居别处,这已不再是我昔日游赏的园林。只有灵帷还悬挂着,秋风吹来,窸窸窣窣发出声音。燕子仍飞回这里不到别家去,沙鸥归来,因为熟悉这里的水池。断桥上铺的板也已经失去,倒在地面的柳树自己长出新枝。于是我像向秀经过山阳嵇康故居那样作了怀旧诗,真愧啊,你了解我像鲍叔牙对管仲那样深知。往日的朋友们眼看全都逝去,我这白头老人两行热泪流不止。

逐句剖析

"此老已云殁":这位老者已逝去,

# 殁:去世。

"邻人嗟亦休":邻居们的叹息声也似乎没有停止。

# 嗟亦:一作叹未。

"竟无宣室召":在世时,始终没得到皇上的召见,

# 竟无宣室召:《汉书》:贾谊自长沙征见,文帝方受釐宣室,问以鬼神之本。苏林曰:宣室,未央前正室。宣室召:被皇上征召。汉文帝曾在宣室召见贾谊。

"徒有茂陵求":像司马相如那样,死后才得到皇上的关心。

# 徒有茂陵求:《司马相如传》:家居茂陵,病甚,武帝使所忠往求其书,至则相如已死,问其妻,得遗札,书言封禅事。

"妻子寄他食":妻儿离开这里寄居别处,

# 妻子寄他食:《左传》:“民食于他。”

"园林非昔游":这已不再是我昔日游赏的园林。

# 园林非昔游:陶潜诗:“静念园林好。”

"空余穗帷在":只有灵帷还悬挂着,

# 穗:细布而疏者,以穗为灵帐也。陆机《吊魏武文》:“悼穗帐之冥漠。”

"淅淅野风秋":秋风吹来,窸窸窣窣发出声音。

# 淅淅野风秋:谢惠连诗:“浙渐振条风。”江淹诗:“寥戾野风急。”

"燕入非旁舍":燕子仍飞回这里不到别家去,

# 燕入非旁舍:《汉书·高帝纪》:上从旁舍来。

"鸥归只故池":沙鸥归来,因为熟悉这里的水池。

# 鸥归只故池:谢灵运诗:“故池不更穿。”

"断桥无复板":断桥上铺的板也已经失去,

"卧柳自生枝":倒在地面的柳树自己长出新枝。

# 卧柳自生枝:《汉·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树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庾信诗:“春柳卧生枝。”

"遂有山阳作":于是我像向秀经过山阳嵇康故居那样作了怀旧诗,

# 遂有山阳作:黄注:遂字有意,见相去一年而斛斯遂亡也。《晋书》: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

"多惭鲍叔知":真愧啊,你了解我像鲍叔牙对管仲那样深知。

# 多惭鲍叔知:《史记》: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素交零落尽":往日的朋友们眼看全都逝去,

# 素交零落尽:刘孝标《绝交论》:“斯贤达之素交,历万古而一遇。”谢脁诗:“零落悲友朋。”黄生曰:二诗借古叙事处,见笔之老;写景寓情处,见笔之灵。二种笔法俱难到,况兼之乎。素交:真诚久交的朋友。

"白首泪双垂":我这白头老人两行热泪流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追思病逝后家眷飘零的友人斛斯融。第一首通过荒园空帐、邻人悲叹等场景,隐含贾谊与司马相如的典故,暗喻友人生前未遇明主,第二首借燕归旧巢、断桥残柳之景,勾画物是人非的悲凉,并化用向秀《思旧赋》寄寓哀思。全诗将叙事、写景与历史典故融合,以沉郁苍凉的笔调既悼故交零落,亦自伤暮年孤寂,彰显杜甫晚年凝练深挚的诗风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抒发了对斛斯校书辞世的深切哀痛,并映照出山庄的孤寂清冷,表达了对故人日渐凋零的悲凉感触。

2. 写作手法

用典:​​​​“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两句,化用汉代典故。“宣室召”典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曾在宣室召见贾谊问鬼神之事,后以“宣室召”喻指君主对贤才的征召;“茂陵求”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晚年病居茂陵,汉武帝曾遣人往其家中求取遗作,后以“茂陵求”代指搜求贤士遗文。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暗指斛斯校书生前未获朝廷重用。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两句,嵌入两个经典典故。“山阳作”典出《晋书・向秀传》,向秀经过亡友嵇康旧居,作《思旧赋》以寄哀思,后以“山阳作”代指凭吊亡友的诗文;“鲍叔知”典出《史记・管晏列传》,鲍叔牙与管仲相交,深知其才,后以“鲍叔知”喻指知己间的深切理解与信任。诗人借此二典,既点明自己作此诗是如向秀般凭吊亡友,又感慨自己虽获斛斯校书的知己之遇(如鲍叔知管仲),却未能为其分忧,暗含愧疚与怀念交织的复杂心绪。

3. 分段赏析

“此老已云殁,邻人嗟亦休”,以平实语言点明斛斯校书离世的事实。“嗟亦休”三字,既写邻人的叹息停息,暗示逝者被淡忘的凄凉,又隐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用典含蓄深沉。“宣室召”借贾谊典故,喻指斛斯校书未得君王重用,“茂陵求”反用司马相如病逝后汉武帝遣使求其遗稿之事,讽刺其才华死后仍被忽视,凸显其生前怀才不遇、身后寂寥的悲剧。“妻子寄他食,园林非昔游”,由逝者转写遗属困境。“寄他食”直诉其家贫无所依,“非昔游”则通过园林物是人非的对比,强化今昔盛衰之痛。“空余穗帷在,淅淅野风秋”,以景结情。“穗帷”(灵帐)与“野风”意象组合,渲染庄院空寂,秋风“淅淅”之声更添萧瑟,令无形之悲凉具象可感,诗人凭吊的哀思尽在不言中。“燕入非旁舍,鸥归只故池”,借禽鸟归巢暗喻人事变迁。燕子不栖旧屋旁舍,鸥鸟仍恋故池,暗示庄院荒废却犹存一丝旧迹,物是人非的怅惘油然而生。“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白描荒园实景。“断桥”朽败失修,“卧柳”歪斜自生,既显自然野趣,更透人迹罕至的凋零,以哀景写哀情。“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再以典故抒怀。“山阳作”化用向秀途经嵇康旧居作《思旧赋》之悲,“鲍叔知”反衬自身愧对故友情谊,自伤未能如管鲍之交般回报知己,愧疚与追思交织。“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直抒胸臆。“素交零落”总括故旧凋亡的时代悲音,“白首垂泪”以诗人老泪纵横的形象收束,将个人哀思升华为战乱中文人群体飘零的缩影,沉痛彻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斛斯即斛斯六,乃草堂之邻,公所谓“酒伴”者。

明末清初朱鹤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答杨梓州》

下一篇:唐·杜甫《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