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到房公池水头":烦闷中我来到房公池头,
# 房:一作杨。
"坐逢杨子镇东州":恰好碰到你杨梓州任职东州前来。
"却向青溪不相见":本打算一起去青溪却未能成行,
"回船应载阿戎游":回船时我应该载着阿戎去游玩。
# 应:一作因。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闷到房公池水头”,直接将读者带入杜甫当时烦闷的心境之中。“闷”字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此时的杜甫或许因生活的漂泊不定、理想的难以实现而陷入苦恼。他来到房公池头,试图在这池水边寻求一丝慰藉,但烦闷的情绪依然如影随形。房公池头本应是一个宁静优美的地方,然而在杜甫眼中,这里的一切都被他的烦闷所笼罩,景色也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坐逢杨子镇东州”,笔锋一转,杨梓州的出现给沉闷的氛围带来了一丝光亮。“坐逢”二字,带有一种偶然相遇的惊喜感。杨梓州任职东州,他的到来如同在杜甫烦闷的生活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打破了平静,也让杜甫的心情有了变化。友人的陪伴往往能缓解人的忧愁,杨梓州的出现使杜甫原本低落的情绪有了些许好转,或许两人在池边相谈甚欢,分享着彼此的生活与见闻。“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这两句充满了想象与遗憾。“却向青溪不相见”,也许是他们原本计划一同前往青溪游玩,但最终未能成行,其中蕴含着一种遗憾之情。而“回船应载阿戎游”,“阿戎”在这里可能是指杜甫的晚辈或亲友。杜甫想象着如果不能与杨梓州同游青溪,那就回船载着阿戎去游玩。这一想象既体现了杜甫对游玩的期待,也反映出他在友人不能同行的情况下,依然希望能在生活中寻得一些乐趣。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对友情和生活的珍视,即使有遗憾,也会积极去寻找新的方式来度过时光。
下一篇: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