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昼多雾":南方的白天大多是雾气弥漫,
# 南国:此指江陵一带。
"北风天正寒":北风呼啸天气十分寒冷。
"路危行木杪":山路危险,行走在仿佛在树梢之上,
# 危:高。
"身远宿云端":远离故土,栖身于高耸入云的山间。
# 远:一作迥。
"山鬼吹灯灭":山中鬼魅呼啸,吹得灯火熄灭,
"厨人语夜阑":厨房中人低声交谈,直至深夜将尽。
# 夜阑:夜尽,夜残。
"鸡鸣问前馆":听到鸡鸣便询问前面的馆舍,
# 前馆:前路上的旅馆。
"世乱敢求安":世道混乱哪里敢寻求安宁。
# 敢:岂敢。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移居公安山馆》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以行旅为题材的诗作。前两联描绘了南国多雾、北风正寒的环境,以及此行路途的艰险。后两联进一步点明了当时世乱的背景,表达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诗人虽历经艰辛但也不敢奢求安稳生活的无奈与忧思。全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展现了旅途的艰难,又借景抒情,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乱世中的飘零之苦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之情,读来令人感慨。
2. 分段赏析
《移居公安山馆》首联“南国昼多雾,北风天正寒。”点明地点和天气,南国多雾,北风寒冷,营造出一种阴沉、寒冷的氛围。颔联“路危行木杪,身远宿云端。”进一步描写旅途的艰难,山路险峻,仿佛在树梢上行走,宿处高远,如在云端,突出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孤寂。颈联“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想象夜晚山鬼吹灯,厨人在夜阑时低语,渲染出一种阴森、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恐惧。尾联“鸡鸣问前馆,世乱敢求安。”以鸡鸣声引出诗人的思考,在乱世中,哪里又能求得安宁呢?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无奈。
上一篇:唐·杜甫《奉寄高常侍》
下一篇:唐·杜甫《倚杖(盐亭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