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g
chūn
shǒu
làng
yuǎn
shāng
chūn
shǐ
zhī
chūn
qián
shōu
gōng
què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tiān
xià
bīng
suī
mǎn
chūn
guāng
nóng
西
jīng
bǎi
zhàn
běi
què
rèn
qún
xiōng
guān
sài
sān
qiān
yān
huā
wàn
chóng
méng
chén
qīng
宿
qiě
shuí
gòng
yīn
qián
wáng
dào
zhōu
qiān
jiù
guó
róng
péng
lái
yún
yìng
zǒng
cóng
lóng
yīng
xīn
nián
huā
kāi
mǎn
zhī
tiān
qīng
fēng
juǎn
màn
cǎo
shuǐ
tōng
chí
láo
luò
guān
jūn
xiāo
tiáo
wàn
shì
wēi
bìn
máo
yuán
bái
lèi
diǎn
xiàng
lái
chuí
shì
xiōng
yǒu
bié
shān
chūn
jìng
běi
wàng
zhuǎn
wēi
yuè
hái
xiāng
dòu
xīng
chén
wéi
chéng
zhū
zhí
yān
biàn
wēi
jiǎo
chán
bīng
gōu
chén
chū
yān
chén
hūn
dào
jiù
tiān
xíng
zài
zhū
jūn
què
lái
cháo
jiàng
xián
duō
yǐn
diào
wáng
kěn
zài
tóng
guī
zài
yǒu
cháo
tíng
luàn
nán
zhī
xiāo
zhēn
jìn
chuán
wáng
zài
luò
dào
shǐ
使
guī
qín
duó
bēi
gōng
zhǔ
dēng
chē
guì
pín
xiāo
guān
běi
shàng
cāng
hǎi
dōng
xún
gǎn
liào
ān
wēi
yóu
duō
lǎo
chén
shào
xuè
zhān
shǔ
chē
chén
wén
shuō
chū
dōng
xìng
ér
què
zǒu
duō
nán
fēn
tài
cāng
jìng
yáng
dēng
qián
diàn
殿
wáng
gōng
chū
zhōng
shuí
fēng
chūn
shēng
fēng
suì
yōu
rén
luó
jūn
chén
chóng
xiū
yóu
jiàn
shí

译文

尽管天下布满了战乱的军队,春光却依旧一天天浓郁。西京长安历经无数次战火已疲惫不堪,朝廷竟任由一群凶徒肆意妄为。关隘要塞绵延三千里,春日繁花重重叠叠。皇帝蒙尘在外,急于清理道路回京,可沿途行宫的供给又有谁来承担。希望能如殷朝复兴般践行先王的德政,似周朝东迁仍保留旧国的气象。蓬莱仙山祥云缭绕,那云气理应都追随着真龙天子。新春到了,黄莺儿欢快地啼叫着,各种鲜花开满了枝头。天气清朗,春风吹拂,帷幔被轻轻卷起,草色碧绿,溪流潺潺,池塘里微波荡漾。然而,官军溃败,天下萧条,万事皆危。我的鬓发早已斑白,泪水也常常不由自主地流淌。我也不是没有兄弟,只是在战乱中,有兄弟也难免别离。巴山中的春色是如此寂静,我忧心忡忡地向北眺望,只见群山连绵,阻隔着我的视线。日月星辰仿佛还在相互争斗,星辰多次形成合围的态势。如果不诛杀那些奸臣,怎么能改变国家的危机呢。大角星笼罩着战争的气息,钩陈星离开了帝畿之地。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老臣们紧紧抓住皇帝的衣服。行在的军队缺乏,来朝的大将稀少。很多贤才隐居在市井之中,君王是否愿意车载他们一同归来呢。朝廷再次陷入混乱,消息真假难辨。最近听说君王在洛阳,又听说派使者回秦地。公主失去马匹而悲伤,贵嫔登车哭泣。萧关迷失了北上的道路,皇帝想要东巡沧海。不敢料想国家安危之际,还有很多忠诚的老臣。难道会没有像嵇绍那样的忠臣,为保护皇帝而流血沾在车尘上吗。听说皇帝当初东幸,很多孤儿四处奔逃。难以分配太仓的粮食,众人竞相抛弃武器。胡虏登上了前殿,王公贵族们纷纷逃出御河。难道没有人在半夜起舞,谁还记得刘邦的《大风歌》呢。春色中燃起了烽火,隐士们在薜萝中哭泣。君臣如果能重新修养德行,还足以使国家恢复和平。

逐句剖析

"天下兵虽满":尽管天下布满了战乱的军队,

"春光日自浓":春光却依旧一天天浓郁。

# 春光:一作青春。

"西京疲百战":西京长安历经无数次战火已疲惫不堪,

# 西京:指“安史之乱”中长安屡次陷落。

"北阙任群凶":朝廷竟任由一群凶徒肆意妄为。

"关塞三千里":关隘要塞绵延三千里,

# 关塞:边关、边塞。

"烟花一万重":春日繁花重重叠叠。

"蒙尘清路急":皇帝蒙尘在外,急于清理道路回京,

# 蒙尘清路急:“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句:广德元年,吐蕃陷京师,代宗幸华州,百官奔散,无复供拟。蒙尘:指皇帝出逃在外。

"御宿且谁供":可沿途行宫的供给又有谁来承担。

# 且:一作有。,御宿:帝王出行止宿之地。

"殷复前王道":希望能如殷朝复兴般践行先王的德政,

# 殷复:用殷高宗、周平王中兴的典故表达对唐朝恢复强盛的期望。

"周迁旧国容":似周朝东迁仍保留旧国的气象。

"蓬莱足云气":蓬莱仙山祥云缭绕,

"应合总从龙":那云气理应都追随着真龙天子。

"莺入新年语":新春到了,黄莺儿欢快地啼叫着,

"花开满故枝":各种鲜花开满了枝头。

"天青风卷幔":天气清朗,春风吹拂,帷幔被轻轻卷起,

# 青:一作清。

"草碧水通池":草色碧绿,溪流潺潺,池塘里微波荡漾。

# 通:一作连。

"牢落官军速":然而,官军溃败,

# 速:一作远。

"萧条万事危":天下萧条,万事皆危。

"鬓毛元自白":我的鬓发早已斑白,

# 元自:犹言原本,本来。

"泪点向来垂":泪水也常常不由自主地流淌。

"不是无兄弟":我也不是没有兄弟,

"其如有别离":只是在战乱中,有兄弟也难免别离。

"巴山春色静":巴山中的春色是如此寂静,

"北望转逶迤":我忧心忡忡地向北眺望,只见群山连绵,阻隔着我的视线。

"日月还相斗":日月星辰仿佛还在相互争斗,

"星辰屡合围":星辰多次形成合围的态势。

# 屡合:一作亦屡。

"不成诛执法":如果不诛杀那些奸臣,

# 执法:指程元振辈。

"焉得变危机":怎么能改变国家的危机呢。

"大角缠兵气":大角星笼罩着战争的气息,

"钩陈出帝畿":钩陈星离开了帝畿之地。

"烟尘昏御道":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

# 御道: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

"耆旧把天衣":老臣们紧紧抓住皇帝的衣服。

# 耆旧把天衣:“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一作固无牵白马,几至著青衣。天衣:帝王所着之衣。

"行在诸军阙":行在的军队缺乏,

"来朝大将稀":来朝的大将稀少。

"贤多隐屠钓":很多贤才隐居在市井之中,

"王肯载同归":君王是否愿意车载他们一同归来呢。

"再有朝廷乱":朝廷再次陷入混乱,

"难知消息真":消息真假难辨。

"近传王在洛":最近听说君王在洛阳,

# 传:一作闻。

"复道使归秦":又听说派使者回秦地。

# 归:一作通。

"夺马悲公主":公主失去马匹而悲伤,

"登车泣贵嫔":贵嫔登车哭泣。

"萧关迷北上":萧关迷失了北上的道路,

"沧海欲东巡":皇帝想要东巡沧海。

"敢料安危体":不敢料想国家安危之际,

"犹多老大臣":还有很多忠诚的老臣。

"岂无嵇绍血":难道会没有像嵇绍那样的忠臣,

# 岂:一作得。

"沾洒属车尘":为保护皇帝而流血沾在车尘上吗。

# 沾洒: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

"闻说初东幸":听说皇帝当初东幸,

"孤儿却走多":很多孤儿四处奔逃。

"难分太仓粟":难以分配太仓的粮食,

"竞弃鲁阳戈":众人竞相抛弃武器。

"胡虏登前殿":胡虏登上了前殿,

"王公出御河":王公贵族们纷纷逃出御河。

"得无中夜舞":难道没有人在半夜起舞,

# 得无:一作忍为。

"谁忆大风歌":谁还记得刘邦的《大风歌》呢。

# 谁:一作宜。

"春色生烽燧":春色中燃起了烽火,

"幽人泣薜萝":隐士们在薜萝中哭泣。

"君臣重修德":君臣如果能重新修养德行,

"犹足见时和":还足以使国家恢复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伤春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排律,描绘了广德二年春的景象。这组诗虽以“伤春”为题,实则饱含对国家多难的感怀。字里行间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交织迸发,全诗一气呵成,全然突破五言排律的形式束缚,尽显杜甫笔力雄健、词气豪迈的创作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彼时杜甫正居于阆中。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大军攻陷长安,唐代宗被迫逃亡陕州,直至次年春蜀地才得知此讯,杜甫遂作这组诗以抒忧思。诗题原注中写道:“巴阆地处荒僻遥远,春日将尽时才知晓,原来春前朝廷已收复京城宫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排律,生动勾勒出广德二年春的景象。表现了对国家多舛命运的感怀,更交织着深沉的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

2. 写作手法

视听结合:“莺语”取听觉描摹,以啼啭之声绘春之灵动;“花开”择视觉铺陈,用绽放之姿写春之绚烂。视听交融间,画面声色兼具,盎然生趣跃然纸上。动静结合:“花”与“草”着意描摹静态物象,“风”“水”则以“卷”“通”勾勒动态轨迹。动静交织间,画面顿显盎然生机。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用明媚春光的“乐”,反衬个人漂泊无依、时局未稳的“哀”,让“伤春”之情更显沉郁——美好景象越鲜明,越能凸显诗人面对家国破碎时的悲凉。“春前已收宫阙”,这本是收复失地的喜讯(积极事件),但诗人身处“巴阆僻远”,结合当时战乱未平的现实,这种“喜讯”反而反衬出国家命运的脆弱与自身处境的无奈。景物描写:“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诗里写了巴阆地区春天的景象,像花鸟、风雨这些,都和诗人的情感融在一起。比如写春天过去,不只是说季节变化,还暗指时局不稳定,自己的人生也起起落落。这些景物不只是好看,还带着诗人漂泊的伤感,以及对国家收复宫阙那复杂的心情,让景色和情感相互影响,读起来有种深沉、苍凉的感觉。

3. 分段赏析

首章叙吐蕃攻陷长安之事。前八句铺陈敌寇兵临城下、代宗仓皇出奔之状,后四句寄望代宗重振朝纲、光复家国。开篇以“忧乱伤春”奠定基调:“百战”言长安屡遭战火摧残,“群凶”指高晖、王献忠等叛臣。“关塞”借阆中地理写时局阻隔,“烟花”以长安春色喻往昔繁华。“清路急”状天子逃亡之急迫,“御宿”点行宫供给匮乏之困境。“殷复”“周迁”借古喻今,末句“总从龙”盼群臣如祥云随龙,共护王室。次章忧思聚焦家国。前四句绘巴地春景:莺啼花开、风卷幔动、草碧水清,后八句转写伤春之情。虽巴地春光依旧,然长安沦陷、援军迟滞,时局危殆更催鬓白泪垂。念及兄弟离散,北望群山阻隔,忧思难平。三章借天象寄规谏之意。前八句以“日月相斗”“星辰合围”喻朝政危机,直言“不诛奸臣,难挽危局”;“大角兵气”“钩陈出畿”暗指京城失陷、天子奔逃,“昏御道”状烟尘蔽日之仓皇,“把天衣”绘老臣牵衣留驾之悲切。后四句盼君王亲贤远佞:贤才隐居如吕望待访,君王当效文王车载贤士,重振朝纲(注:程元振专权时,柳伉曾请斩之,代宗仅流放,故有“不成诛执法”之叹)。四章痛惜天子流亡。起句以“消息难辨”领起,“在洛”“归秦”传闻纷纭,“夺马”“登车”状宫眷逃亡之惨,“北上”“东巡”写行迹不定之惑。唯幸老臣如郭子仪可倚,末句以“嵇绍血”盼忠臣死节,力挽狂澜(注:用典暗合代宗幸陕时,诸镇畏谗不敢勤王,唯郭子仪力撑危局)。五章悲叹军伍溃散。“东幸”“孤儿”写百姓流离,“弃戈”“虏登”绘败亡之状,“中夜舞”叹无人如祖逖奋起,“大风歌”憾朝廷忘念猛士。“烽燧春色”“幽人泣萝”以乐景衬哀情,结句“君臣修德”点明治国根本——唯有修德方能收人心、固国本(注:“得无”二句隐讽君失其道,故以修德为挽回之策)。

4. 作品点评

这组诗作饱含沉郁厚重的情感,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奔涌而出,全诗一气呵成,全然不受五言排律形式的束缚,尽显杜甫笔力雄健、词气豪迈的创作风范。其中第二首尤为精妙:从写景视角看,“莺入新年语”“天青风卷幔”勾勒高处远景,“花开满故枝”“草碧水通池”描绘低处近景,高低远近的搭配让画面层次分明、富于变化;从写景手法看,“莺语”以听觉描摹春之灵动,“花开”用视觉铺陈春之绚烂,视听交融使画面声色兼具;“花”“草”着意静态物象,“风”“水”以“卷”“通”勾勒动态轨迹,动静相生间尽显盎然生机。“泪点向来垂”的悲戚,源于漂泊巴蜀的困顿、国事艰危的忧虑、年华逝去的无奈与兄弟离散的愁苦。篇末两句,上句以宁静春色反衬内心焦灼,与开篇景物形成呼应;下句通过刻画翘首北望的形象,暗喻诗人心系朝廷、忧思不绝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

下一篇:唐·杜甫《奉寄高常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