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野亭千橘香":秋天的日子里,野外亭子周围上千棵橘树散发着香气,
"玉盘锦席高云凉":制的盘子、华美的席子摆在亭中,高高的天空凉爽宜人。
# 玉盘锦席:形容宴席之豪华。
"主人送客何所作":主人送别客人时做了什么呢,
# 作:指活动。
"行酒赋诗殊未央":一边劝酒一边赋诗,兴致正浓,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 未央:未尽。,殊:尚,犹。,行酒:监酒,在席间执行酒政。
"衰老应为难离别":我年纪大了,本就应该觉得离别很难受,
# 应为难离:一作难为应离。
"贤声此去有辉光":您此去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名声,绽放出荣耀的光彩。
# 辉光:指政绩辉煌。,贤声:享有贤名,此指窦少尹。
"预传籍籍新京尹":已经预先传开了您即将担任京兆尹的消息,
# 新京尹:指窦少尹。尹:一作兆。,籍籍:形容名声甚盛。,预传:预先传扬。
"青史无劳数赵张":您的功绩不需要和历史上著名的赵广汉、张敞相比。
# 数:一作缺。,无劳:无须。,青史:古以竹简记事,故用称史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了秋日橘亭饯别的场景,以“千橘香”“高云凉”烘托高洁氛围,通过“行酒赋诗”展现宾主情谊。后四句转写离情,既表达对友人衰老离别的感伤,更以“贤声辉光”赞其美名,末句预祝友人赴任成都尹将如汉代名臣赵广汉、张敞般政绩卓著,青史留名,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宽慰。
2. 写作手法
用典:“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巧用汉代名臣赵广汉、张敞的典故,赵广汉、张敞是西汉时期两位以治理地方政绩卓著闻名的官员,后世常将他们并提作为能吏典范。作者在诗中通过“无劳数赵张”的表述,将即将赴任的新京尹与历史上著名的赵广汉、张敞类比,既暗示新尹能力出众堪比古代贤臣,又含蓄表达对其上任后必将建立政绩的期许。
3. 分段赏析
首联“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以秋日橘亭为背景,通过“千橘香”和“高云凉”两个意象,勾勒出清雅高爽的饯别环境。“千橘香”既点明时令,又暗喻主人待客的丰盛与情谊之醇厚;“高云凉”则通过触觉与视觉的结合,烘托出离别时略带萧瑟却又澄澈的氛围。两句对仗工稳,以景衬情,为全诗奠定了温润而略带感伤的基调。颔联“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转入饯别场景的动态描写。“行酒赋诗”直接展现文人雅集的传统形式,“殊未央”强调宴饮未尽、兴致正浓的状态。此联通过动作与时间的延续性,既表现了主客之间的深厚情谊,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微妙感慨。颈联“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由宴饮场景转向情感抒发。前句以“衰老”与“难离别”的因果关系,坦露诗人对自身年迈的感伤及对离别的不舍;后句则转写窦少尹的品德与前途,“贤声有辉光”既是对友人的赞誉,亦暗含对其仕途光明的期许。两句虚实相生,情感层次丰富。尾联“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以议论收束,升华主题。“籍籍新京尹”预示窦少尹即将赴任的显赫地位,“青史无劳数赵张”则借汉代名臣赵广汉、张敞的典故,表明其政绩自当载入史册,无需与前贤比较。此联既是对友人的高度评价,亦隐含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寄托,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