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行厨洗玉盘":在竹林里准备肴馔,清洗白玉盘,
"花边立马簇金鞍":披着金鞍的马匹围站在花丛边。
"非关使者征求急":不是皇上的使臣急促催我去就任,
# 使者:指严武。
"自识将军礼数宽":我明白将军对我的礼数特别从宽。
# 礼数宽:说严武对待杜甫特别尊重,不拘泥于通常上级对下级的礼法。,将军:指严武。
"百年地辟柴门迥":这里是我想终身居住的偏僻草舍,
# 辟:一作“僻”。,百年:喻人的一生,这里指诗人自己的残生。
"五月江深草阁寒":五月里,江水深阔,草阁微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您就在这渔船上看看玩玩,消磨一个白天,
"老农何有罄交欢":我这老农民有什么能拿出来和您交欢。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题材的诗。诗中介绍了严武于仲夏时节,屈尊前往杜甫草堂,还携带酒食的事情。描绘出严公到来时,竹林中厨子清洗玉盘准备美食,花边处骏马整齐站立、鞍具簇新的场景,尽显隆重。体现出严公对杜甫的厚待,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亲切的氛围。表达了杜甫对严公屈驾前来的感激,以及虽居简陋草堂,仍能与严公畅快相聚的欣喜,展现出二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正衬:首联“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通过描写在竹林、花丛间的行厨与装饰华丽的马匹,以环境和严公随从的气派,衬托出严公身份的尊贵以及此次来访的郑重。直抒胸臆:颔联“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直接表明严公来访不是因为公务急切,而是他礼数宽厚,直接抒发对严公的感激之情。借景抒情:颈联“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描写了草堂所在之地的偏远以及五月时的清寒,借这样的景色,传达出自己在这幽静环境中隐居的自在与惬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生活志趣。
3. 分段赏析
首联:“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竹里洗盘、花边立马,一下子将严公来访时的热闹与气派展现出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由景及情,诗人点明严公来访的原因,是其自身的礼数宽厚,此联深化了对严公的赞美与感激之情。颈联:“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转而描写草堂的环境,偏僻的地方、深远的柴门、幽深的江水和透着寒意的草阁,在这种环境描写中,隐含着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尾联:“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描绘与严公一起观看渔舟,时光流逝,诗人以“老农”自比,说虽没什么,但也尽力与严公欢聚,表达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收束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