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平桥路":野外的水涨起来漫过了桥路,
"春沙映竹村":春天的沙土映衬着竹林环绕的村庄。
"风轻粉蝶喜":微风轻柔,粉色的蝴蝶欢快地飞舞,
"花暖蜜蜂喧":花朵温暖,蜜蜂在花丛中喧闹着。
"把酒宜深酌":此时正适合端起酒杯尽情地畅饮,
# 宜:一作且。
"题诗好细论":一起认真地探讨诗歌的创作。
"府中瞻暇日":我想象着您在官府中有闲暇的时光,
"江上忆词源":同时在江边回忆起您那如江水般滔滔不绝的词采。
"迹忝朝廷旧":我曾在朝廷任职,对此感到有些惭愧,
# 忝:一作寄。
"情依节制尊":如今在情感上依靠着您这位位高权重的节度使。
"还思长者辙":我还盼望着您能常来拜访,就像期待贤能之人的车辙来到我这贫寒之家,
"恐避席为门":又担心您因为事务繁忙而不能常来。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通过描写春日的自然景色,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借景抒发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为后文表达对严武的情感做铺垫。用典:“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引用“长者辙”和“席门”的典故,“长者辙”出自《汉书・陈遵传》,表示贤能之人的车辙,这里指严武的到来;“席门”表示贫寒之家,诗人用此典故既表达了对严武常来的期盼,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生活的清寒,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虚实结合:“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中,“府中瞻暇日”是诗人想象严武在官府中的情景,为虚写;“江上忆词源”则是回忆严武的才华,结合自己在江边的情景,有实有虚,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2. 分段赏析
“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的美景,野水漫过了桥路,春沙与竹村相互映衬,微风轻柔,粉蝶欢快地飞舞,花朵温暖,蜜蜂在花丛中喧闹。这几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这四句写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诗人觉得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适合与严武一起把酒畅饮,深入地探讨诗歌。接着诗人想象严武在官府中的闲暇时光,同时回忆起严武那出众的词采,表达了对严武的思念和对二人一起交流诗歌的向往之情。“迹忝朝廷旧,情依节制尊。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最后四句,诗人先表明自己曾在朝廷任职的经历,虽然有些惭愧,但如今情感上依靠着身为节度使的严武。然后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严武常来拜访的期待,就像期待贤能之人的车辙来到自己这贫寒之家,同时又担心严武因为事务繁忙而不能常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严武的敬重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