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亦群游":孤独的云朵也结成群漂游,
# 孤云:与世不偶高士之暗喻意象。
"神物有所归":神物也要有个地方回归。
# 归:归依。,有:一作识。,神物:神奇灵异之物,此指龙。
"麟凤在赤霄":灵凤在红色的云宵飞翔,
# 赤霄:红色云霄。,麟凤:祥瑞之鸟,指凤凰。麟,一作灵。
"何当一来仪":它什么时候向人间飞来。
# 来仪:仪之本义为匹偶。来仪即来此地匹偶安居,是祥瑞之兆。,何当:何时,什么时候。当,一作尝。
"往与惠荀辈":往昔我同惠远、许询一流人交游,
# 荀:一作询,钱谦益曰:“旧注,惠昭、荀珏,惠远、许询,俱谬。甫逸诗中有《送惠二过东溪诗》云‘空谷滞斯人’,与此诗沧洲意相合,询或其名也。”,惠:东晋高僧惠远。
"中年沧洲期":中年想到沧海上和神仙相聚。
# 期:相约。,沧洲:隐士居处。
"天高无消息":天那么高,得不到他们的消息,
"弃我忽若遗":他们遗忘了我把我抛弃。
"内惧非道流":我内心怕自己不是道教徒,
# 道流:道家,道家者流。
"幽人见瑕疵":出世的幽人看出我身上有瑕疵。
# 见瑕疵:发现了不足之处。瑕疵,喻缺点与过失。见,一作在。
"洪涛隐语笑":他们隐身在大海的洪涛中笑语,
"鼓枻蓬莱池":摇着浆,把船驶向蓬莱仙池。
# 鼓枻:驾船。
"崔嵬扶桑日":太阳升上了巍巍高峻的扶桑树,
# 崔嵬:高大的样子。
"照耀珊瑚枝":照耀着大海里的珊瑚树枝。
"风帆倚翠盖":他们把风帆靠在扶桑树的翠绿树顶,
# 翠盖:喻指山。
"暮把东皇衣":傍晚,手拉着东皇太一的仙衣。
# 东皇:即东皇太一,上古认为是天之尊神。
"咽漱元和津":我也想学道家那样修炼,咽漱自己口中的津液,
# 元和津:即唾液,古养生术认为定时吞咽唾液可延长寿命。,咽漱:吞咽洗漱,指咽漱之法。
"所思烟霞微":可我想望的仙境烟霞又在哪里。
"知名未足称":一个人有点名声并不值得一提,
"局促商山芝":排回犹豫,不能下决心到商山上去采紫芝。
# 商山芝:秦末汉初,四皓为避世曾隐居商山,相传曾作紫芝歌,这里喻指幽人隐居的地方。,局促:狭窄。
"五湖复浩荡":五湖又是这样浩范无际,
"岁暮有馀悲":在这岁暮时,心中感到无限悲凄。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象征:以“孤云”象征幽人,既写出其孤独,又暗示其与群体的关联;“麟凤”象征贤能之士,表达对他们出仕辅佐的期待。用典:“沧洲期”等化用归隐典故,表达曾经的归隐之约与如今的感慨;借“商山芝”典故,传达出对自身局促处境的无奈。对比:往昔与友人相约归隐(“往与惠荀辈,中年沧洲期”)和如今音信全无(“天高无消息,弃我忽若遗”)形成对比,增强了失落感;以理想中仙境的美好,映衬现实的无奈与悲愁。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何当一来仪”:以“孤云”“神物”“麟凤”起兴,营造出高远神秘氛围,“孤云亦群游”写出云的飘逸与群居,“麟凤”象征贤才,诗人期待其降临,实则隐喻自己渴望贤能遇合。“往与惠荀辈”至“弃我忽若遗”:回忆往昔与惠远、荀粲般贤达相约归隐,可如今他们如天际无消息,抛弃自己般远去,表达对友人离散、理想落空的怅惘。“内惧非道流”至“鼓枻蓬莱池”:诗人担心自己并非真正的道家之流,怕被看出缺点,想象着在蓬莱池逍遥鼓桨,体现出内心想超脱尘世却又有所顾虑的矛盾。“崔嵬扶桑日”至结尾:描绘壮丽奇幻景象,又写“局促商山芝”,用“商山芝”典故,感慨自己局促不得志,对归隐与出仕充满无奈,最后怀念李泌,蕴含身世之悲。
# 幽人“局促商山芝”,指李泌也。泌定太子之后,惧辅国之谮,请隐衡山,故云(见)瑕疵。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
# 诗末有五湖浩荡语,必居湖南时作,草堂本编入潭州诗内,今从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此亦因流寓失所,而思及世外之侣,与《昔游》诗同意。
清杨伦《杜诗镜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