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hūn
yóu
yīng
nuǎn
zhèng
fán
bié
jīng
jié
huàn
cōng
huì
shuí
lùn
jiàn
shuǐ
kōng
shān
dào
chái
mén
lǎo
shù
cūn
chóu
zhǐ
shuì
zhì
bèi
qíng
xuān

译文

骥子在春天里仍然与我相隔遥远,黄莺的歌声在温暖的季节里正热闹非凡。离别让我惊讶于季节的变换,我的聪明才智又能和谁讨论分享呢?山涧的水流在空旷的山道上潺潺流过,柴门前是长着老树的村庄。想起你,我心里愁得只能睡觉,晴天时便趴在向阳的窗前,晒着背取暖。

逐句剖析

"骥子春犹隔":骥子在春天里仍然与我相隔遥远,

# 春犹隔:去夏离家,八月被叛军俘获,拘押长安,至今春犹未与家人见面,故云“隔”。,骥子:诗人幼子宗武,小名骥子。

"莺歌暖正繁":黄莺的歌声在温暖的季节里正热闹非凡。

# 莺歌:莺啼婉转似歌。

"别离惊节换":离别让我惊讶于季节的变换,

# 节换:季节的变换。,惊:令人心惊。

"聪慧与谁论":我的聪明才智又能和谁讨论分享呢?

# 与谁论:与谁谈论,向谁夸赞。,聪慧:聪明智慧。慧:一作惠。

"涧水空山道":山涧的水流在空旷的山道上潺潺流过,

# 涧水:山溪之水。

"柴门老树村":柴门前是长着老树的村庄。

"忆渠愁只睡":想起你,我心里愁得只能睡觉,

# 只:一作即。,渠:他,指骥子。

"炙背俯晴轩":晴天时便趴在向阳的窗前,晒着背取暖。

# 炙背:晒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幼子》由唐代杜甫创作。此诗为五言律诗,以深切的思念为主题,围绕与幼子春日分离展开。首联点明分离现状,借莺歌反衬孤寂;颔联感慨因别离惊觉时节变换,叹幼子聪慧无人分享;颈联描绘孤寂环境,烘托思念;尾联直抒因思念忧愁难眠,借晒太阳排遣。写作上,运用以乐景衬哀情和借景抒情手法。全诗借景与事,层层递进展现思念幼子的深情,质朴自然又沉郁顿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以思念亲人的诗。描绘了诗人与幼子在春日里仍相隔两地的现状,通过“莺歌暖正繁”的春日热闹景象,以及“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的孤寂乡村之景,营造出一种既充满春日生机却又孤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幼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与幼子分离而产生的忧愁和对幼子聪慧无人可论的遗憾,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真挚的爱与牵挂。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这两句,诗人勾勒出一幅山间涧水潺潺流淌在空荡的山道旁,柴门孤立于老树环绕的村庄的画面。这里的“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等景物,共同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荒僻的氛围。诗人借这样的景色描写,将自己内心对幼子的思念、因分离而生的落寞以及独处的愁苦之情,巧妙地融入其中。读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寥与思念之深,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融合,让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而深沉。直抒胸臆:尾联“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诗人直接表明因为对幼子的深切思念,忧愁万分,以至于只能借睡觉来暂时排解心中的愁绪。在晴日里,诗人俯身于轩下晒太阳,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是内心无奈与愁苦的真实写照。这里诗人没有借助任何景物或典故,直接抒发对幼子的思念之情,将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对幼子的思念已经到了难以排遣的程度,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以乐景衬哀情:在诗歌开篇,诗人描绘了“莺歌暖正繁”的景象。春天里,黄莺欢快地啼鸣,处处洋溢着温暖与生机,这本是一幅充满欢乐和活力的画面。然而,此时诗人与幼子却天各一方,这种热闹欢快的场景与诗人内心因分离而产生的孤寂、哀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以莺歌的热闹之乐景,反衬出自己与幼子分离的哀伤之情,使这种哀愁在乐景的烘托下更加深沉、浓烈,强化了读者对诗人思念之苦的感受。倒叙:“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先呈现出一幅诗人因思念幼子而愁苦不堪,只能在晴日轩廊下晒太阳并睡去的画面。这一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到诗人浓烈的思念愁绪氛围之中,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它作为倒叙的起始点,抛出了诗人当下的状态,引发读者对诗人为何如此愁苦的好奇。

3. 分段赏析

《忆幼子》四联层层递进,深切展现杜甫对幼子的思念。首联“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点明与幼子春日分离,以莺歌之乐衬分离之哀,奠定愁绪基调。颔联“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叹因别离惊觉时节变换,更念幼子聪慧无人分享,深化思念情感。颈联“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描绘孤寂之景,借景烘托内心落寞与对幼子的牵挂。尾联“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直抒胸臆,直言因思念忧愁难眠,借晒太阳排遣,将思念之情推至极致。

4. 作品点评

《忆幼子》的写作特色,以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使情感表达细腻且浓烈,质朴文字饱含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

下一篇:唐·杜甫《山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