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贤愚":人生无论贤能还是愚钝,
"飘飖若埃尘":都像尘埃般飘荡不定。
# 飘飖:飘荡。
"自非得神仙":除非成了神仙,
"谁免危其身":谁能避免自身遭逢危险。
# 免危其身:指免于死亡。免危,一作克免。
"与子俱白头":和你一同到白头,
"役役常苦辛":终日劳碌常觉辛苦。
# 役役:劳苦不得休息。一作没没。
"虽为尚书郎":虽身为尚书郎,
# 尚书郎:杜甫与薛据都尝为郎官。
"不及村野人":竟比不上乡村百姓。
# 不及:不如。
"忆昔村野人":回想昔日乡野之人,
"其乐难具陈":他们的乐趣难详说。
# 具陈:一一陈述。
"蔼蔼桑麻交":桑麻茂盛交错,
# 蔼蔼:茂盛貌。
"公侯为等伦":公侯与百姓也似同等。
# 等伦:同辈、同类。
"天未厌戎马":上天还没厌弃战乱,
# 戎马:军马,指战乱。,厌:厌弃。
"我辈本常贫":我们这类人本就一向贫困。
# 常:一作长。
"子尚客荆州":你还客居荆州,
# 客:客居。
"我亦滞江滨":我也滞留江边。
# 江滨:长江之滨。,滞:滞留。
"峡中一卧病":在峡中一病不起,
"疟疠终冬春":疟疾从冬到春未停。
"春复加肺气":春天又添肺部疾病,
"此病盖有因":这病大概有缘由。
# 盖有因:大概有原因。
"早岁与苏郑":早年和苏、郑二公,
# 苏郑:苏源明、郑虔。
"痛饮情相亲":畅饮时情意深厚。
"二公化为土":二位已化为尘土,
"嗜酒不失真":嗜酒却不失本真。
"余今委修短":我如今听任生命长短,
# 委修短:寿夭听之于天。
"岂得恨命屯":怎会怨恨命运艰难。
# 命屯:命运艰难。屯,艰难。
"闻子心甚壮":听说你心志豪壮,
"所过信席珍":所到之处果然如席上珍宝。
"上马不用扶":上马不用人扶,
"每扶必怒嗔":若有人扶定会发怒。
# 每:一作忽。
"赋诗宾客间":在宾客间赋诗,
"挥洒动八垠":挥笔写作震动八方。
# 八垠:八方的边际。垠,边际。,挥洒:挥毫洒墨,形容运笔自如。
"乃知盖代手":才知你是盖世能手,
# 盖代手:盖世文意高手,绝代文意高手。盖代,盖世,谐才能、功绩等高出当代之上。
"才力老益神":才力随年老更显神妙。
# 老益神:老而愈加有神。
"青草洞庭湖":青草湖连洞庭湖,
"东浮沧海漘":向东可漂至沧海边。
"君山可避暑":君山能避暑,
# 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
"况足采白蘋":还足以采摘白蘋。
# 白蘋:亦作白萍,水中浮草。
"子岂无扁舟":你难道没有小船,
"往复江汉津":在江汉渡口往返?
# 往复:往来。
"我未下瞿塘":我还未下瞿塘峡,
# 瞿塘:指东下瞿塘。
"空念禹功勤":徒然思念大禹治水的辛劳。
# 功:一作力。
"听说松门峡":听说在松门峡,
# 松门峡:长江峡谷名,在今湖北宜昌市西长江中。
"吐药揽衣巾":你服药后呕吐,整理衣巾。
"高秋却束带":深秋却束紧衣带,
# 束带:此指整顿行装。
"鼓枻视青旻":划桨遥望青天。
"凤池日澄碧":中书省日益清明,
# 澄碧:此指明净的天空,比喻妖氛荡然一空。
"济济多士新":众多人才焕然一新。
# 济济:众多貌。
"余病不能起":我因病起不来,
"健者勿逡巡":强健的你别犹豫。
#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貌。,健者:指薛据。
"上有明哲君":朝廷上有明智君主,
# 明哲君:聪明智慧的君主,即圣君。
"下有行化臣":下面有推行教化的大臣。
# 行化臣:能行圣君教化天下的辅弼之臣。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友诗。通过诗人晚年病中寄赠友人薛据的内容,描绘了自己贫病交加、漂泊江滨的现实困境,以及对早年友人交游之乐的追忆和对薛据豪迈性情的赞誉,体现了战乱背景下的人生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宦海沉浮的厌倦及隐逸之思。
2. 写作手法
对比:“忆昔村野人,其乐难具陈。蔼蔼桑麻交,公侯为等伦”与当下“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形成今昔对比,将过去村居时与桑麻为邻、与公侯无别的自在快乐,和如今身为官宦却贫病交加、困顿江滨的处境对比,突出人生境遇的巨大反差。昔时的“乐”与今日的“苦”交织,既饱含对往昔纯真生活的深切怀念,也强化了对战乱中仕途奔波、身不由己的悲叹,更借今昔变迁寄寓对世事无常、命运多舛的无奈与辛酸。
3. 分段赏析
“人生无贤愚,飘飖若埃尘。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以“尘埃”比喻人生漂泊,用反问强调凡人难逃困苦,奠定全诗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基调。“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写与友人同处辛劳,以“尚书郎”与“村野人”对比,流露对官场奔波的厌倦和对乡间自在的向往。“忆昔村野人,其乐难具陈。蔼蔼桑麻交,公侯为等伦”回忆乡村生活,以“桑麻交错”的和睦景象,展现公侯与百姓平等的理想状态,暗含对战乱前宁静生活的怀念。“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直指战乱不止导致长期贫困,两人客居异地的处境,体现对现实动荡的无奈与对友人的牵挂。“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如实描述自身病况,从冬到春被疟疾、肺病缠身,简单叙事中见贫病交加的艰难处境。“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追忆早年与友人痛饮的情谊,今友人已故,唯留真性情,在怀旧中寄寓对人生聚散的悲叹。“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闻子心甚壮,所遇信席珍”写自己接受命运,听闻友人仍心志豪壮、才华被重,既含自我开解,也显对友人的赞赏。“上马不用扶,每扶必怒嗔。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刻画友人豪迈形象:上马拒扶见倔强,赋诗震动八方显才力,字里行间是对友人风采的钦佩。“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进一步赞叹友人才华老而弥坚,转笔描绘洞庭至沧海的辽阔景象,为后文隐逸之思作铺垫。“君山可避暑,况足采白蘋。子岂无扁舟,往复江汉津”以“君山避暑”“采白蘋”的诗意画面,建议友人驾舟往返,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关怀。“我未下瞿塘,空念禹功勤。听说松门峡,吐药揽衣巾”写自己滞留瞿塘,心念大禹治水之功,听闻友人在松门峡因病服药,朴素语言中见彼此牵挂。“高秋却束带,鼓枻视青旻。凤池日澄碧,济济多士新”想象友人秋日振作、展望朝廷清明,既鼓励友人奋进,也隐含对时局好转的期待。“余病不能起,健者勿逡巡。上有明哲君,下有行化臣”以“病不能起”与“健者勿逡巡”对照,劝勉友人把握时机,相信朝廷有明君贤臣,在自我感慨中完成对友人的殷切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