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击柝复欲罢":北城的打更声即将停歇,
# 罢:是韵脚。,击柝:打更。柝,巡夜打更用的木梆。
"东方明星亦不迟":东方的启明星就出现了,天色将要放明了。
# 明星:即金星,又名启明星。
"邻鸡野哭如昨日":邻舍雄鸡报晓,野外发丧或上坟的哭声,仍象往常一样,
# 野哭:不是指哭于野外,而是指恸哭或号啕大哭,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孔子之所以不喜欢野哭,可能是因为野哭为过度哀伤,不合中庸之道,也不合于周礼。
"物色生态能几时":然而人和物却都是短暂的,长不了的。
# 能几时:即能有多长时间。意谓时间长不了。,物色生态:物色指物,生态指人。生态:犹生计。
"舟楫眇然自此去":眨眼间就要从此随船远去,
# 眇然:高远、遥远的样子。
"江湖远适无前期":这次出门,亦无前期,渺然不知何往。
# 适:往,到。
"出门转眄已陈迹":出门回头望去,昨日的一切都已成为往事,
# 已陈迹:一切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旧事了。,转眄:转眼。眄:本义是指斜着眼看。
"药饵扶吾随所之":只能靠着药石调养身体,随遇而安,去往任何可以去的地方。
# 之:走,往。,扶:扶持。,药饵:药物。杜甫这年五十七岁,一身是病,故全靠药饵扶持。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诗。借拂晓时分的击柝、启明星、邻鸡、野哭等景象,写出了漂泊天涯的孤寂、时光易逝与老病缠身的苦楚,以及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惘哀伤。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北城击柝复欲罢”“邻鸡野哭如昨日”,选取击柝声、鸡啼声、野哭声等听觉意象组合,以拂晓时分接连响起的声响,构建行旅启程时的环境氛围,借声音的交织叠现,凸显漂泊途中的凄清与不安,暗含羁旅的孤寂感。直抒胸臆:“物色生态能几时”,直接抒发对景物与生命转瞬即逝的感慨,将眼前景与心中叹结合,显露出对人生短促的怅惘。正衬:“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以“舟楫眇然”“江湖远适”的浩渺景象,正衬前路迷茫、漂泊无依的处境,强化孤寂感。
3. 分段赏析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描绘了听到打更声、看见启明星时的感受。“北城击柝”和“东方明星”,原本互不相干,却在时间上有着关联:“击柝”是报知更次的声音,“启明”是预示黎明的景象。“复欲罢”,是说天天都能听到打更声,今天的柝声又快要停了,这就表明黑夜已经过去,黎明即将来临。“亦不迟”,是说启明星出现在拂晓的东方,也会和柝声一同隐去,不会有丝毫拖延。这一联抒发了对时光容易流逝的感慨。“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也是由听闻和看见的景象而生出感慨。“邻鸡野哭如昨日”,描写的是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既听到邻家鸡叫,又听到野外的哭声,百姓生活的苦难,全都包含在这些声音里。“野哭”是战争带给百姓灾祸的体现,就像“野哭初闻战”(《刈稻了咏怀》)所写的那样。“如昨日”,足以看出这样的情景天天如此,让人觉得格外悲痛。“物色生态能几时”,描写的是看到眼前景象时的感受。当时正是暮冬时节,看到万物凋零,联想到人事的衰败,于是发出“能维持多久”的叹息。“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写的是题目中“发”的意思,也就是趁着拂晓出发。“舟楫眇然自此去”,说的是乘着船离开。“去”字前面加上“自此”,就有了一去不再回来的意味;再加上“眇然”两个字,就笼罩上了迷茫的氛围。“江湖远适无前期”,说的是在江湖上向远方漂泊,不知道哪里是岸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江湖”后面,加上“远适”和“无前期”,把漂泊生活的漫长更好的表达出来。由此可见这个“发”字,并不是正常情况下的出发,而是不得不出发,至于要去往哪里,也不是计划好的事情。也就是从这一处迷茫,驶向另一处迷茫。“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写的是题目中“公安”的相关内容,也就是离开公安到别处漂泊。“出门转眄已陈迹”,杜甫晚年时,处境一天比一天困窘,常常喜欢回头看看过往。他在《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中曾经说过“转眄拂宜都”,同时还说“回首黎元病”。他之所以频繁地“转眄”和“回首”,是怀念盛世、感叹时世衰败的样子。“药饵扶吾随所之”,说的是年老多病、四处漂泊的困苦状况,和《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这首绝笔诗中“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的境况已经完全一样了。“药饵扶吾”,意思是全靠药物维持生命,这比“多病所须惟药物”(《江村》)所描述的病情还要严重。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描写了漂泊在公安时的心境,既回望过去的经历,又暗示着未来的境遇,杜甫晚年的生活境况,在这首诗里被完整地展现出来。
# 七言律之变,至此而极妙,亦至此而神,此老夔州以后诗,七言律无一篇不妙,真山谷所云:“不烦绳削而合”者。
明王嗣奭《杜臆》
# “北城击柝复欲罢”,“晓”字起。“舟楫眇然自此去”,转到“发”字。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苍茫而起,所写者晓之景,所感者发之情也。……信手信心,一气旋转,不烦绳削,化境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钟云:愁苦翻说出高兴(“舟楫渺然”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杜律有语承、意承之法。“不迟”承“欲罢”,“几时”承“如昨”,此句承法也。“邻鸡”承“击柝”,以所闻言;“物色”承“明星”,以所见言,此意承法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邵云:疏老,亦拗体之佳者。蒋云:乱离漂泊之馀,若感若悟,真堪泣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杜甫《江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