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pàn
xún
huā
jué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shì
ài
huā
kěn
zhǐ
kǒng
huā
jìn
lǎo
xiāng
cuī
fán
zhī
róng
fēn
fēn
luò
nèn
shāng
liáng
kāi

译文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逐句剖析

"不是爱花即肯死":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

# 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爱:一作“看”。

"只恐花尽老相催":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繁枝容易纷纷落":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

# 纷纷:多而杂乱。

"嫩叶商量细细开":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 嫩叶:指含苞待放的花。叶:一作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绝句。前两句直抒胸臆,起笔痛快干脆,直言并非因喜爱繁花,而是惧怕花谢人老。后两句则转而写景,描绘花枝易落、花蕊慢开之态,于景中蕴含借花抒情的深厚情感,以对句呈现,更添情感张力,密不透风又情深语细。全诗以花为媒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老的感慨与无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创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时间约为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春,与《绝句漫兴九首》创作时间相近。上元元年(760),饱经离乱的杜甫寓居四川成都,于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终得安身之所。他对生活颇为满足,如“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所写。在第二年(或第三年)春暖花开之际,杜甫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组诗,此诗便是其中之一,反映出他当时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嫩蕊商量细细开”中“商量”一词把嫩蕊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仿佛花蕊们在互相商量着如何慢慢开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含苞待放的状态,给人一种花也有生命、有思想的感觉,让诗歌充满了情趣和生机,也体现了诗人对花的独特观察和细腻感受。夸张:“不是爱花即肯死”是一种夸张的表达,诗人主要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突出强调了自己对花的喜爱程度,是一种浓烈而炽热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前两句以一种夸张的语气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花的极度喜爱之情。“不是……只”的句式,强调了诗人爱花的程度之深,仿佛若不爱花就会死去一般。而“只恐花尽老相催”则进一步说明,诗人担心的是花朵凋零之后,自己的衰老也会随之加速到来。后面“繁枝容易纷纷落”这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最后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嫩蕊以人的情感和行为,表现出嫩蕊的娇柔与可爱。整首诗围绕着诗人对花的情感展开,从爱花、惜花,到对花开花落的感慨,再到对新生命的期待,情感丰富而细腻,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生命、时光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

下一篇:唐·杜甫《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