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
zhōu
shī
èr
shí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nán
shǐ
使
tiān
yóu
lái
wàn
qiáng
yún
lián
zhèn
qiū
cǎo
biàn
shān
zhǎng
wén
shuō
zhēn
lóng
zhǒng
réng
cán
lǎo
shuāng
āi
míng
zhàn
dòu
jiǒng
xiàng
cāng
cāng

译文

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然而邺城一仗那成群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逐句剖析

"南使宜天马":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

# 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

"由来万匹强":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

"浮云连阵没":然而邺城一仗那成群的骏马与阵同没,

"秋草遍山长":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

# 遍:一作满。

"闻说真龙种":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

# 龙种:指骏马。古传骏马为龙所生。《开山图》云: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

"仍残老骕骦":仍然剩有老驌驦。

# 骕骦:骏马名。,仍残:一作空余。

"哀鸣思战斗":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

"迥立向苍苍":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是杜甫创作的组诗的第五首,其中这首诗为五言律诗,题材可归为咏物抒怀诗。全诗借骏马寄寓情感,运用了多种巧妙的写作手法,意蕴深远。首联“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点明秦州南境之地适宜养育天马,且自古以来这里的马匹数量众多、体格强健。诗人开篇即直接切入主题,为后文对骏马的描写做铺垫,此句叙述中饱含对秦州骏马的赞叹,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运用了借景抒情和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是在描述邺城之战后的场景,浮云般众多的骏马在战争中接连阵亡,如今只剩下秋草在漫山遍野肆意生长。实则通过这萧条之景,暗示战争的残酷以及骏马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心和对逝去骏马的惋惜之情。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颈联“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驌驦”,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听闻这里的骏马皆是真龙种,即便经过战争的洗礼,如今还残存着老骕骦。“真龙种”一词不仅突出了骏马品种的优良,也暗示了它们的不凡与珍贵,从侧面烘托出骏马的独特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从长安出发抵达秦州。在秦州期间,他以五律形式创作了二十首诗歌,总题为《秦州杂诗》。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第五年,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流寓秦州,借诗歌抒发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题材可归为咏物抒怀诗。诗的首联点明秦州南境适宜养马,马匹数量众多且力量强大;颔联描述了邺城之战后,骏马大多阵亡,只留下秋草满山;颈联指出此处的骏马群中还剩有老骕骦;尾联写老骕骦悲鸣着渴望投入战斗,昂首向天,展现出其英勇不屈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借骏马阵亡后秋草满山的景象,抒发了战争带来的悲痛和对骏马命运的哀伤。细节描写:“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通过对老骕骦哀鸣、昂首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展现出骏马的精神风貌。

3. 分段赏析

首联“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开门见山,点明秦州南境适宜养育骏马,且自古以来马的数量众多、健壮有力,为后文描写马的遭遇和品质做铺垫。颔联“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描绘了战争的残酷,骏马如浮云般在阵中消失,如今只留下满山秋草,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骏马命运的惋惜。颈联“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听闻此地仍有骏马的后代——老骕骦,引出对这匹老马的关注。尾联“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通过描写老骕骦的哀鸣和昂首向天的姿态,展现出它虽已年老,但依然渴望战斗、不失英勇的精神,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杜甫的这首诗借马抒怀,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诗人巧妙地将对骏马的描写与对时代的感慨相结合,既展现了骏马的英勇品质,也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心系国家的高尚情怀。比兴、借景抒情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和他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叹时危市骏,独在所遗,老弃遐荒也(“闻说”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伏枥咬鸣,隐然自寓。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借天马以喻意。良马阵没,秋草徒长,伤邺城军溃。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七、八,乃因神马而思建功。只就马说,壮心自露。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借伤马致慨。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下一篇: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

猜你喜欢